分享

毕兹卡的多元信仰

 土家刘郎 2014-05-10

本土原生信仰

    社区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是在万物有灵的观念影响下,信奉白虎、崇拜祖先和迷信鬼神,属于多神信仰的民族。

1.图腾崇拜

    社区土家族与鄂西南其他土家族一样,以白虎为图腾,崇拜白虎。史传巴人祖先“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土家人认为自己的远祖由白虎转世而来,建有白虎庙,供奉白虎神。在革坦坝发掘的双虎錞于属春秋时代的军乐器,是巴人白虎图腾崇拜的典型器物。白虎崇拜世代相传,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头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将白岩称为“白虎”,居民的门建造时不能对着白岩,否则“白虎当堂坐,无灾必有祸”;民歌中也有大量关于白虎的歌词,如在“撒尔嗬”的歌词中就唱道:“三梦白虎当堂坐,白虎坐堂是家神”、“不查财来不查喜,白虎坐堂我先生”,表明了对本民族的图腾崇拜,这些都是土家人白虎崇拜的遗风。另外,社区的谭氏以鹰为图腾,其族谱和传说中有“鹰公公”和“佘婆婆”相遇繁衍谭氏的古老故事,所以一直保留着祀鹰的仪式及严禁赶鹰、捕鹰的禁忌。

 

2.祖先崇拜

    (1)氏族祖先。社区土家人崇拜向王(或称向王天子),“人们所尊之向王”(湖北建始《刘氏族谱》)。相传向王天子即土家人的先祖廪君,廪君原名巴务相,土语讹“相”为“向”,故名向王,“向王者古廪君务相氏,有功夷水,故土人祀之”(道光《长阳县志》卷三《风俗志》)。境内立向王庙,供向王神,许“相公愿”等,逢年过节要备好酒肉祭祀,历史上还长期流传杀人祀向王天子的风俗,至清末民初才完全禁绝。此种崇拜在清江流域的世代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事象。一是清江的船工信奉向王天子,说“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每逢六月六,他们必全部停船举行祭祀活动。二是清江流域流行吃一种腊猪血豆腐,也根源于祭祀向王天子的仪式。因祭祀向王天子要见血,人们制成这种豆腐,后来它逐渐失去祭祀功能,成为一道别具风味的菜肴。社区还供奉“三抚神”,相传为三姓土司,向、黄、柳、田几姓人家以嫡系亲属轮流供奉,一家一年。供神时要供坛钵,即在钵内储积养“兵将”所需的荤素食物,连供三至五年,食物颜色不变,始终不腐。

   (2)家庭祖先。土司制度被废除后,修宗祠、供家神者逐渐增多。除了宗族祭祀,各家堂屋正中都设有祖宗神龛,进行香火祭祀。逢年过节及婚丧嫁娶的酒宴先要祭祖,清明节和中元节前三天的祭祖更加隆重。有的家庭在翻阅族谱时,先盥(guàn)手焚香,也是祖宗崇拜的一种典型表现。对自己民族神灵的崇拜和祭祀,大大地强化了族群认同。

 

3.神灵崇拜

    社区土家人对自然力与自然物既恐怖迷惑又感激崇敬,它们于是被神化为村民最早崇拜的对象。

   (1)太阳神。认为六月初六是太阳的生日,人们顶礼膜拜太阳神。村民将“日食”称为“天狗吃日”,每当发生日食时,则敲锣打鼓,或敲铜盆、锅、铲之类的器皿驱赶天狗,救出太阳。道光《建始县志》中记载了日月食救护的祀典仪式(道光《建始县志》卷二《祀典志》)。

   (2)雷神。村民将雷电神化为“雷公电母”、“雷公菩萨”而崇拜,他们在雷公庙烧香祭祀,在日常生活中则求雷公保佑免遭“雷劈”。

   (3)龙王神。人们建龙王庙,有推算“几龙治水”的习俗,即从正月初一起,到第几日地支为辰,便为几龙治水,龙少则是年干旱,龙多则是年雨水充沛。久旱不雨则需“求雨”,方式有三种:挖树祈雨、闹鱼祈雨、捉蛇求雨。求雨时,多由道士扬幡念经,杀狗祭奠(《建始县晚清至民国志略》卷一七《宗教信仰》)

   (4)土地神。村民对土地神的崇拜是将土地庙立于村头寨尾、田边地角,“三块石板起个屋,两张黄纸作大门”,内供两尊几寸长的木雕小像代表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人们在逢年过节或有事相求时去土地庙烧香化纸,过年之前将煮熟的猪头送往土地庙供奉;春播秋收时以香纸、猪头和米酒供祭;在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蒿菜粑粑、杀鸡备酒祭祀。

   (5)山神和水神。村民立“山神庙”、“泰山庙”祭祀山神,在打猎、修房、伐山、烧畲之前必先祭祀。水神主要是水井神,不能在水井周围砍树、放牲畜,年节时在井边烧香化纸祭祀。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早起到井边,争挑第一担水,谓之“挑银水”。

   (6)火神、灶神。村民很信仰火神,有诸多禁忌。搬家要先搬火种,火塘和火炉为火神之所在,妇女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大年三十晚上要烧“年柴”,称为“年猪同子”,火旺则标志着来年家道兴旺。火神还设于灶台,称“灶王菩萨”,灶神因主管一家丰衣足食,又被称为“司命菩萨”,在神龛上立有灶王的神位“九天司命灶王府君”。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腊月三十再接回。

 

4.巫教

    社区土家人历来“信巫尚鬼”,认为灾祸、疾病、贫苦都是鬼魅作祟,一旦遇到灾害或疾病,必请巫祈神,举行祭神祀祖、赶鬼驱邪、招魂治病、还愿求雨等宗教活动,《建始县志》中有“疾病信巫”的记载。村民一旦遇有重病或天灾人祸,则认为是鬼魅缠身,就要许以“打保符”、“相公愿”、“傩愿”等愿望,许愿遂心便要用“傩愿戏”来还愿,或以“打保符”驱鬼邪,了却心愿,这些都要请梯玛(巫师,土家语)来办理。境内从事巫术的巫师被称为“端公”(端公本是宋代官府公人的俗称,明。清各地官府修志,将主持敬神驱鬼仪式的职业巫师指称为端公,后被用于特指民间巫师。土家族巫师在用土家口语吟唱巫辞时自称“梯玛”,汉话叫“土老司”,改土归流后民间逐渐接受官府指称,将其称为“端公”),在景阳河的民间故事中通常有这类人物出现。

 

    景阳关口石龙的传说:

    在景阳关口的石壁,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石龙,红色的眼睛,腾空展翅,矫健欲飞的姿态栩栩如生。传说很久以前,关口石壁的岩洞里面有一条龙在这里修行,百年后,修行圆满,准备在三天后上天成仙。就在他上天成仙的前三天晚上,托梦给在花坪做法事的端公说:“我后天要成仙上天,你路过关口时,会刮狂风、下雨打雷,你不要怕,不要吹牛角,我上天成仙后会报答你的。”

    第三天,端公做完法事从花坪回来,路过关口,忽然,晴朗的天一下子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关口下面的石洞也越来越大,一副要把这座石岩挤垮的架势。这时的端公吓得浑身筛糠,早已忘记了三天前石龙给端公托梦时说的话,从背上掏出牛角对着天大吹三声。风停了,雨住了,雷也停了,洞口缩小了。忽然从天上掉下来一条巨大的龙,掉在石岩壁上。端公内心充满无限自责,觉得自己毁了一条龙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修行,于是从关口岩上跳下来,掉在了石龙身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积月累,风雨侵蚀,在这明亮的岩壁上就留下了这条清晰、栩栩如生的石龙印,红色的眼睛相传为端公的那颗心变成。

 

    在当地的很多传说故事中,都有会施法的“端公”出现,他们一吹牛角就可以止风、停雨、缩洞、驱魔。在土家族仪式中端公是驱魔逐邪的神的化身,他们的主要职能是主持家族或家庭范围内以祈福、求嗣、禳灾、赎魂为目的的各种巫祀活动,求神问卜,行巫医。他们在从事巫术活动时,头戴凤冠帽,身穿八幅罗裙,手持八宝铜铃,吹海螺或牛角,挥司刀、卜竹卦,唱神歌,跳巫舞,动作癫狂,如醉如痴,极其神秘,村民们于是将这种巫术活动成为“跳端公”。端公的巫术内容较多,常用的有端铧、打粉火、下桃符、招魂、踩刀、禳星、合梅山、钉胎烧胎、造船造茅、人造花盘、签头收兵等,主要功用有驱鬼避鬼、过关、招魂、收兵关鬼、保护。巫师所施行的祈祷仪式规模各不相同,但都运用了大量的巫术手段,这是巫教区别于其他民间宗教的最显著标志,也是其神秘所在,从而让人们坚信巫术的的力量可以改变种种自然逆境,是土家人对一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