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噢,巴马!(第二集)
2014-05-11 | 阅:  转:  |  分享 
  
后洞特点为上下岩洞重叠三层,洞上有洞,路下有路,峰回路转,宛若迷宫仙境。洞中配置彩灯,各色霓虹将层层岩洞映照得五光十色,光怪陆离,深奥莫测
。●此山水“噢,巴马!”,非彼总统“奥巴马”,但二者都闻名于世。●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州的巴马瑶族自治县,
是驰名中外的中国“长寿乡”之一。●巴马县境内,自西北向东南穿流着一条盘阳河,她是瑶族儿女的母亲河、长寿河。盘阳河流域多喀斯特地质形
成的天坑、溶洞,河水源自其中的山泉瀑布地下河,河水流程几经地上地下洞内洞外,水质得到反复过滤,富含矿物质,有大量有益微量元素,形成
弱碱性小分子团水;加上这里的空气负离子每立方厘米达4,5万个;阳光百分子八十以上为远红外线;而且地磁较强,达5,3GS。巴马人长期
生活在这种良好自然环境中,又有独到
的餐饮品质、勤勉的劳动
习惯、淳朴的民风世俗,
所以成为“长寿之乡”。
●巴马瑶族自治县2013年
人口总数27万人,健在百
百岁老人82人,寿星比例高达34/
10万。因此国际自然医学会将巴马列为
世界第五长寿乡。自2012年
起,每年“候鸟人”及巴
马游客突破二百万人次。天坑?百魔洞距坡月村约1公里,
健步行走或乘酒店的免费电瓶车迅即到达。百魔洞每当天色微明,百魔洞外便有早起坡月人三三两两投身这”人间仙境“漫步健身。晨光初露
,天高云淡,气爽风清,百魔洞外的绿树红花为田野平添了几分妩媚。距百魔洞口250米处有片“南山石?云鹤亭”小公园,人们在此以健身歌
舞迎接日出。在通往百魔洞的路上,脚下片片水渍把我们引向一处用防护网圈起来的神秘地点。原来,在路旁古树巨石下日夜涌流着“千年泉水
”,“候鸟人”纷纷从这里灌水饮用。标牌上《百魔天坑简介》告诉我们:“百魔”原是瑶语“baimo”音译,意为“泉水口”。百魔洞入
口处的鲜花广场上每天都有习拳起舞者在清新空气、和煦阳光下健身。候鸟人矍铄的目光和跋涉的身影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环境和健康生命的执着追
求。我们持老年半票进入天坑?百魔洞。迎宾岩前、红地毯上,先来合影一张留念。从洞口射入的阳光显得格外明媚,簇簇奇花异草和片片嶙峋
溶岩立即吸引了我们。身着瑶族服装的解说员在硕大的迎宾岩前,向大家介绍“一坑两洞”的游览路线。我们从前洞开始游览。天魔洞是山
中有洞、洞外有山,缕缕阳光不时从天窗射进。中英两国岩溶专家曾对百魔洞联合考察,测出平均洞高80米宽70米游程4000多米。百魔
洞中最为壮观的是这个100多米高、1000多米长的“大殿堂”,堂内辟有地磁疗场。盘阳河从百魔洞泉中涌出。水面如镜,倒映着岩壁,
调剂着气温,净化着空气。天魔前洞临近天坑的出口呈自然“心”形,导游说这叫“敞开心扉”“打开窗户说亮话”。出了前洞,回首仰望:一
只迎送宾客的“孔雀”正在开屏,欢迎大家来到天坑游览!进入天坑,只见周围峭壁高达百米。远眺坑外,山上有山,山坳瑶寨隐约可见。天
坑的坑口和坑底,方圆面积均为20亩大小。真是别有洞天,堪称“世外桃源”。天坑坑底平坦,小木屋前备有排排坐椅,常有“养生大讲堂”
在此开讲,深受欢迎。静坐天坑“大氧吧”中,和养生休闲的朋友一起饮茶聊天,交流心得,悠哉美哉!天坑中植被茂密。这种亚热带巨葵类植
物,叶大干粗,开着白花,为北国罕见。前面那棵杪椤,按一旁科普牌介绍,属“最古老的木本蕨类”,堪称国宝级活化石。沿着这条小路攀缘
,穿过白色塑料棚下的瑶民售物小街,可达天坑上沿俯视观景。登高百米回首俯瞰,天坑底部的植被木屋、道路游人,虽皆微缩,但清晰可辨。
回程路边一面瑶族铜鼓悬挂木亭,击之嗡嗡作响;岩壁突显两匹“巴马”迎面嘶鸣。天坑另侧的百魔后洞,是我们改日另游的。后洞入口直立一棵高树,翠色欲滴。进得洞来,洞外的冷空气和洞内的热空气汇成一团白雾,其中负氧离子几何呢?进洞后立即为高大钟乳石震撼。石柱顶天立地,造型或如仙人探海或如虎象奔腾。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