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的“大小碗”

 枫叶飘然居 2014-05-11

 

  

                                         母亲的“大小碗”   作者: 魏向梅 

       母亲是个心软嘴硬的人,对待我们姐弟四个有关“待遇不公”的抱怨,她从来不做什么“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长”“手心手背都是肉”之类的解释,总是一句话:“我一碗水端平!”

       面对母亲的强硬,只有小学文化的弟弟说出了有生以来最有水平的一句话:“平倒是平了,就是一个大碗,一个小碗!”逗得我们姐弟四个哈哈大笑,母亲却阴沉着脸不置可否。

       谈论起母亲的“大小碗”,我们姐弟四个总是争论不休。

       大弟弟说母亲给我的是“大碗水”:“当年,你读书要交五千元钱,我结婚也急用钱,结果母亲倾全家之力给你交学费,我基本上算是‘裸婚’。为了个丫头上学,把儿子的婚事操办得马马虎虎,全村谁不说咱娘偏心!”

       提起我结婚我也委屈:“当初我因读书耽误了婚事,和小弟弟的婚事赶在一年。结果,小弟弟结婚费用花了近三万,我基本上是‘净身出户’”。

       小弟弟也满肚子苦水:“你们比我读得书多,家里的劳力活我干得最多,可是好吃的、好穿的总是先让着你们。母亲说你们在外面吃穿差怕人家看不起,我在家就无所谓了。”

       姐姐抱怨:“奶奶去世早,娘为了做好嫂子,事事处处先照顾小姑。我和小姑同一年结婚,嫁妆比小姑少了好几大件。我结婚时哭得稀里哗啦,不是因为舍不得离开家,是因为娘太偏心!”

       这样的争论常常是激烈地开始,沉默地结束。因为争论到最后,我们发现,原来我们都曾得到过母亲的“大碗水”,而我们耿耿于怀的,永远是母亲的“小碗水”。

       我只记得我结婚时母亲一分钱的嫁妆也没给我,忘了我贷款买房的时候母亲匆匆赶来,从怀里掏出来带着体温的全部家当;姐姐只记得她的嫁妆此小姑的少,忘了她生孩子难产缺钱,母亲“勒令”我们弟妹三人一天之内给她凑足医药费的事情,当时母亲威胁我们,谁不拿钱,谁就不是她的儿女;小弟弟只记得他从小受的苦多,忘了为了给他结婚,母亲变卖了姥姥留给她的唯一的首饰,当时母亲拿着那枚老式戒指摸了又摸、眼圈红了又红……

       天下的父母,记得的总是儿女的好;天下的儿女,在意的总是父母的“偏”。母亲的“大小碗”,分不匀,是因为爱太深;端不平,是因为爱太浓。
 
                                                                  来源:老年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