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冶集团:涅槃重生 冲出低谷

 开信有益 2014-05-11
    2014年04月15日 22:34 《国企》杂志

  文章来源:《国企》杂志

  解读中冶集团2013年增利额度为何位居央企第一

  文| 屈海燕 张从丽 李 姝 刘泽平

  “2013年,中冶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3亿元,比上年增加131.6亿元!”3月28日晚,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冶(1.71, 0.00, 0.00%))发布2013年度年报,其业绩华丽转身受到了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高度瞩目。以中国中冶为运营主体的中冶集团2013年增利额度在央企排名第一,为国务院国资委[微博]“保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冶金工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中冶集团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钢铁企业运营服务商。这家一度陷入低谷的世界500强企业,经过不断攻坚克难、奋力自救,现已涅槃重生、冲出了低谷。

  以作风建设为根本,体现勇于担当精神

  一年前,中国中冶发布2012年年报。受全球经济减速、钢铁行业深度调整,以及处理几年前盲目兼并重组企业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中冶计提多项减值损失导致巨额亏损,引起了出资人、资本市场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当时,中冶集团在国务院国资委[微博]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两年被降到最低D级,连续两年被定为债务风险特别监管企业。公司深陷包袱沉重、效益下滑的管理低谷,负面新闻连篇不断,一时企业发展步履维艰。

  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国文清刚刚出任中冶集团总经理,中国中冶董事长、委书记,接掌中冶帅印。一些媒体认为,在中冶集团饱受亏损诟病后,国文清临危受命、火线救场,接手“烂摊子”困难重重。

  矛盾和困难面前,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在国文清看来,要使企业化危为机、奋力前行,关键靠一支作风过硬的领导干部团队,必须迅速带领中冶干部员工进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勇于担当进取状态。为此,中冶集团全面开展了大力弘扬“五种作风”、着力提升“五种能力”建设。

  在强烈担当进取精神的感召下,中冶人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中冶新一届领导班子率领干部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工作。许多中冶老同志反映:“中冶现在一年干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干部员工作风大变样,真是风清气正了!”

  以攻坚克难为关键,着力“啃硬骨头”

  过去几年,中冶集团盲目冲动先后兼并重组了中冶恒通、中冶纸业、辽宁葫芦岛有色等企业。这些企业既不是中冶主业,也不是中冶人拿手长项,一时成为中冶的沉重负担。这三家企业每年亏损几十亿元,被中冶人形象比喻为“三座大山”。此外,中冶集团在海外矿产收购、大型项目垫资方面沉淀了大量资金。中冶集团的危机如不及时化解,就随时可能把企业吞噬。

  “既不能让危险和风险集中爆发把中冶击垮,也不能让问题久拖不决把中冶拖垮。”在中冶集团直面生死难关时,国文清做出了转型重生的抉择。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严峻形势,中冶集团快速出手,成立了专门小组,明确步骤、倒排工期、细化方案,将责任强化落实到位,加速创造条件“卸包袱”、“啃骨头”。

  通过不懈努力,中冶恒通和中冶纸业进行了艰难的整顿、改造后,并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下实现了划转重整,中冶葫芦岛有色实行破产重整。

  与此同时,中冶集团一些重大项目的风险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南京下关项目和珠海横琴基础设施项目占用大量资金,在公司领导的多方协调努力下,两个项目在2013年底提前收回资金超百亿元。被称为中国海外投资“巨无霸”的西澳SINO铁矿项目中冶项下工作已经结束,并对三到六条线的继续合作做了新的安排。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使得中冶集团逐步走出困局,企业生产经营开始平稳运行,公司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基于2013年经营指标大幅改善和财务状况明显好转,中冶集团今年将摘掉国务院国资委债务风险特别监管企业的帽子,经营业绩考核从D级跃升一至两级。

  以聚焦主业为方向,再造整体核心优势

  中冶集团盲目扩张带来的深刻教训使公司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企业不应该也不可能舍弃主业发展,必须聚焦传统的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资源开发和装备制造四大主业板块发展,专注于做有能力做、擅长做和最熟悉最拿手的业务,打造公司整体核心优势。

  在工程承包板块,中冶集团通过再造新优势确保企业在国内冶金建设市场绝对优势和领军地位,并大力拓展周边国家的冶金工程市场。2013年,公司承揽了越南河静项目、宝钢湛江项目等多项超百亿元的重大冶金工程项目。与此同时,中冶集团充分发挥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节能减排等领域的特长和优势大展身手。2013年,中冶集团非冶金市场营业收入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近60%。

  中冶集团房地产开发业务稳步增长。公司致力于走绿色地产路线,着力加强项目策划,不仅追求项目的高效益,而且追求项目建设的高效率,有效提升项目盈利水平。

  对于矿产资源开发,中冶集团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节奏地推进。而对于装备制造业务,中冶集团则重点优先发展冶金配套环保设备,并围绕市政开发中的桥梁、高架桥、房屋建设中的超高层建筑等领域,做强现有钢结构品牌。

  建设一流的创新型企业,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中冶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保持领先地位和培养后发优势的工作抓手。中冶集团已经拥有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家甲级科研设计类企业,占据了中国设计企业100强排名前10名的6席。2009年以来,中冶集团有效专利每年以不低于1000件的增幅快速增长。目前,公司拥有有效专利数超过11000件,位居中央企业第5名,在建筑类央企列第一位。中冶集团已步入了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第一方阵”行列。

  以建设“美好中冶”为愿景,凝聚全体中冶人智慧和力量

  从中冶集团的发展历程看,明确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激励干部员工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针对市场形势,中冶集团2013年初提出了“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发展愿景。

  “聚焦中冶主业”要求企业站在国际水平的高端和整个冶金行业发展的高度,用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继续巩固全球最大冶金建设承包商和钢铁企业运营服务商地位,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国家责任。

  “建设美好中冶”是要把中冶集团打造成为“青年人理想向往的高地,中年人创业发展的平台,老年人休养生息的港湾”。其实现步骤是“一年迈一步,三年跨大步”,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中冶集团保持10万人左右的在职员工队伍、年利润稳定在100亿元。

  中冶集团广大干部员工认为,“美好中冶”内涵丰富,鼓舞人心、提振士气、激发活力,得到了广大员工的高度认可,已经成为凝聚全体中冶人智慧与力量的普遍共识。

  已经朝着“建设美好中冶”发展愿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展望未来,中冶人不会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而将以业绩大幅扭亏为盈为契机,再接再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强大的斗志、更扎实的作风,顺势而快、乘势而上,抢抓机遇谱写“建设美好中冶”新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