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只要他健康,我每天都是母亲节

 wyk1014 2014-05-11

  早上9点,家住杭州湖墅路星河明苑的孙兴华和妈妈金亚娟站在单元门口等着记者。细雨绵绵地下着。

  孙兴华1米86的大个,看到我们,有点紧张,往妈妈身边靠了诔莶磺宓睾傲松敖憬愫谩薄?1米6的金亚娟站在儿子身边显得有些苍老和瘦小。

  智力停留在刚出生时,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一个永远不会收到母亲节祝福的妈妈,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宠爱着孩子。各种心酸,让旁观者伤心,赞一句,母爱伟大!

  8个月时摔坏了头

  夫妻用一生来照顾孩子

  说起来,孙兴华并不是先天残疾。出生8个月时,爸爸抱他时一不小心,手滑了,小孩子脑袋着地。

  就是这一摔,一家人的生活从此变了轨。孩子3岁才叫出第一声“爷爷”,医生诊断“脑细胞受伤了,智力发育不健全”。

  虽然孙兴华已经有24岁,1米86了,智力残疾2级,毫无生活自理能力。

  “家里条件也不好,我丈夫非常喜欢他,所以我们也没要二胎,就全心全意地照顾他。”当时,夫妻俩去哪儿都会带着儿子,一步不离。

  金亚娟原本做些小买卖,卖茶叶蛋,后来生意不好就回家了,社区帮忙找了份清洁工的工作。雪上加霜的是,丈夫也下了岗,最后在社区里干起了保安。

  收入微薄还是尽可能地照顾孩子。白天,丈夫在家看着孙兴华,晚上金亚娟接手看孩子。“原本以为我们的努力,他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没想到,还是这个样子。”鼻子一酸,金亚娟忍不住红了眼。

  去年1月孙爸爸离开了,金亚娟的担子更重了。

  孩子不高兴就会摔东西

  发起脾气会用酒瓶砸妈妈

  记者看到这个位于12楼的家,木头的家具多多少少有些破损,金亚娟说,儿子不高兴时,就会摔东西,拦也拦不住,“家具都砸破了,还要防着他把东西扔下楼”。

  孙兴华饭吃不多,晚上基本上睡3个小时就会起来。“白天醒来就是想出去,如果不带他出去,他就会在家摔东西,以前经常用酒瓶子砸我,所以现在我们家没有易碎的东西。”金亚娟说,基本上每天早饭过后,就出去逛1、2个小时,顺便买菜,晚饭过后又要散步。

  孙兴华在家里会捣乱,而金亚娟在后面收拾摊子。前几天趁妈妈不注意,孙兴华浸了一锅的米,金亚娟只能捞起来,分袋塞进冰箱。

  “很累,真的很累。”金亚娟说着说着掉下了眼泪。

  丈夫心脏病走后,金亚娟差不多病了两个月。“我跟他说:‘爸爸死了,你要照顾妈妈,妈妈已经这么苦了。’”孙兴华不能够理解,在他眼里,爸爸只是睡着了,他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晚上从睡三小时变成了一小时醒一次,然后坐在爸爸的房间里看电视。

  我期望儿子身体好找个工作

  只要他健康,天天都是母亲节

  虽然比自己高出两个头的孩子从来没有拥抱过妈妈,也没有亲吻过妈妈,虽然有时难得过不下去,但金亚娟从没想过放弃。


  现在孩子的健康都出了问题。孙兴华鼻子左翼长了颗瘤,压迫神经,头会时不时痛,需要做手术,可是不懂事的他不配合医生,连检查都抗拒。“医生说不做手术,鼻子会堵牢,透气会很困难,就算儿子愿意做手术了,肯配合了,可是手术费都不知道从哪里来。”  儿子从什么都不懂,到如今会自己洗脸洗脚。“我就希望他的身体好,然后能找份工作。”母亲仍怀有希望,虽然期望很卑微,但是实现起来那么难。

  再往远点想,金亚娟更是害怕,“我从来没有想过等我不在了,他怎么办,想也不敢想。”

  金亚娟抹着眼泪,孙兴华茫然地看着。只有听到摄影记者快门响,在拍照的时候才是最高兴的。

  今天是母亲节,我知道孙兴华不会有什么表示。“只要他健健康康,我就天天是母亲节了!”金阿姨最后这么说。

  (感谢周安荣提供报料)

  本报记者 杨茜 本报通讯员 沈雯雯/文

  本报记者 杨晓轩/摄

  (原标题:妈妈:只要他健康,我每天都是母亲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