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伤寒六经定法》“相关的词条 医学百科

 johnney908 2014-05-11
  • 《伤寒六经定法》

    伤寒六经 伤寒著作。即舒氏伤寒六经。一卷。清·舒诏撰。作者治伤寒数十年,颇见功力。因此分析伤寒六经的证候深有见地。并扼要介绍其治,治中汲取了后世的一些验方。本书或附刊于舒氏伤寒集注一书。 最后修订于 200

  • 六经

    六经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合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灵枢·百病始生:“六经不通,四肢节痛,腰脊乃强。”六经各分手足,分之即为十二。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

  • 《六经伤寒辨证》

    六经伤寒辨证 伤寒著作。四卷。清·蔡宗玉辑,林昌彝补方。刊于1873年。蔡氏以分辨证论述伤寒在临床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每一证候采用归纳伤寒原文等形式,介绍诸证的病因、病理和治:并根据兼症、脉象的不同,对比所述证候的同中之

  •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伤寒六经辨证治 伤寒著作。八卷。清·沈明宗撰于1693年。沈氏深研仲景之学,历20余年著得此书。于伤寒注家中,比较推崇方有执、喻嘉言,认为伤寒中所谈气外感,主要是“风卫、营”,“而括燥湿于营,春夏温热该于风

  • 《伤寒法祖》

    伤寒 伤寒著作。清·任越庵编撰。刊于1822年。此书系将柯韵伯所撰伤寒论翼予以删订而成。其中对伤寒的分、立论悉遵柯氏原著。注释则又融汇了前人的合理观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

  • 《伤寒五法》

    伤寒伤寒著作。四卷(一作五卷)。明·陈长卿撰。撰年不详。作者将前人对于伤寒病证的治归纳为发表、解肌、和解、攻里、救里五。此种概括亦符合伤寒原书的实际。书中结合伤寒脉证详论五,理论联系临床实践,有其独到的见解。清·康

  • 伤寒

    胞,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是本病的相对特征性病变,故又称“伤寒细胞”。若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则称为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 其他脏器中,脾和肝的病变最为显著。脾肿大,常重达500g以上,有充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及伤寒肉芽

  • 《伤寒六书》

    伤寒 伤寒著作。又名陶氏伤寒全书卷。明·陶华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此系陶氏所撰伤寒著作,每种列为一卷。 ①伤寒琐言:乃陶氏学习研究伤寒的随笔记录;即名“琐言”,自非系统工作。 ②伤寒家秘的本:重点论述伤寒若干病

  • 《伤寒类方》

    伤寒类方 伤寒著作。不分卷。徐大椿编释。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而病之变迁无。”遂将伤寒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

  • 《伤寒直格》

    伤寒直格 伤寒著作。 ①旧题金·刘完素撰,葛雍编。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三卷(原为卷,或称集)。全书仅17009字,从热病证治角度发挥伤寒蕴义。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变,并分析一

  • 《伤寒经注》

    伤寒 伤寒著作。十三卷。清·程知撰。作者于伤寒众多注家中推崇喻嘉言,认为喻嘉言能“破前人之窠臼,开后学之悟门”,但又指出喻氏尚论篇中亦有不足之处。如文有缺遗,编次分节或有欠妥,注解或有个人臆见,与旨未能尽合。遂以喻

  • 《伤寒贯珠集》

    卷五论少阳证,分正治、权变、刺;卷论太阴诸、脏病、病、脏俱病等;卷七论少阴诸,少阴脉证及清、下、温,生死等;卷八论厥逆进退之机、生死微甚之辨、清、温、病禁、简误、瘥后诸病等。本书为有影响的伤寒注本。现存多种清刻本

  • 《伤寒准绳》

    证的方治;卷五-为合病、并病及汗下、吐后等病;卷七为劳复、食复、瘥后诸病、四时伤寒、妇人和小儿伤寒等;卷八分析伤寒伤寒治疗常用药的药性。本书引用各家学说颇多,对伤寒原文作了详尽阐释。临床部分吸取不少后世治疗伤寒的方剂。作者在自

  • 《伤寒典》

    伤寒 伤寒著作。二卷(即景岳全书卷七-八)。明·张介宾撰。张氏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阐述伤寒多种病证,并从八纲的角度予以辨析。其治主张“古通变”,吸取伤寒以后诸家的学术验,并将有关方剂加以归

  • 《伤寒指掌》

    伤寒指掌 伤寒著作。四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吴氏所说的伤寒,实为广义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叶天士、薛生白学说。条理清楚,论述颇精。卷一辨类伤寒及三阳

  • 《伤寒第一书》

    伤寒第一书 伤寒著作。四卷,附余二卷。清·沈月光传,车宗輅、胡宪丰编订。书成于乾隆年间(1736-1795)。本书论述伤寒证治较简要,并试图以八卦图说、河图洛书等内容,注释伤寒六经病机。此虽开拓了视野,却未必尽合于临床。须予分析地参阅

  • 《伤寒总病论》

    伤寒总病论 伤寒著作。卷。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卷一叙述六经分证;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卷三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卷四-五列述暑病、疫、温病等;卷伤寒杂方、妊娠杂方等。其处方用药在伤寒的基础上参考诸

  • 《撰集伤寒世验精法》

    撰集伤寒世验精 伤寒著作。八卷。明·张吾仁撰。张氏以仲景学说为主,旁参诸家学术验撰成此书,后由其孙张于乔录编,刊于1666年。本书卷首列伤寒辨舌世验精,其36舌图盖出自伤寒金镜录。本书主体则详论伤寒、类伤寒以及和伤寒

  • 《伤寒分经》

    伤寒 伤寒著作。十卷。清·吴仪洛编订。书成于1766年。吴氏推崇喻嘉言尚论篇,认为喻氏“将三百九十七分隶于大纲之下,极得分之妙”,因以“分”为书名将此书予以重订和补注。书中将喻氏医门法律中暴卒中一门及“秋燥论”补

  • 《伤寒溯源集》

    伤寒溯源集 伤寒著作。原名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十卷,二十二篇。清·钱潢撰于1707年。钱氏认为世传的伤寒刊本、注本的条文,前后舛错,六经混乱。遂重予编订,详加诠释,各皆列纲领,每方均有方论。其析义、辨误、论治

  • 《泰定养生论》

    养生论 养生著作。十卷。元·王中阳撰。撰年不详。书名取义于庄子“宇泰者发乎天光”及同书养生主篇。书中以道家养生观点阐述人生由父母媾精,至孕育、婴幼、童壮、衰老诸阶段的生理调摄、疾病治疗,以及五运气、病因、诊断等内容,

  • 《伤寒寻源》

    伤寒寻源 伤寒著作。三集。清·吕震名撰于1850年。作者指出“以为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得之。殊不知伤寒不必尽属因,若风、若湿、若温、若热,皆统辖于伤寒二字内”(见自序)。本书首辨风、、湿、温、热之源流及六经辨证诸,次将各症辨别

  • 《伤寒摘锦》

    伤寒摘锦 伤寒著作。全称万氏家传伤寒摘锦。二卷。明·万全编撰。根据作者的临床验,本书重点选摘伤寒中有关六经脉证治,同时记述了伤寒两感、差后劳复、阴阳易、痓湿暍、霍乱等脉证治,兼述温病、时行疫病。后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

  • 《伤寒辨证》

    伤寒辨证 伤寒著作。四卷。清·陈尧道撰。刊于1678年。作者汇集宋元以来研究伤寒的诸家学说,以阴、阳、表、里、虚、实为纲分析、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的诊断和治。另有药方部分,熔方、时方于一炉,阐明其主治、服法及加减

  • 《伤寒撮要》

    伤寒撮要 伤寒著作。四卷。清·王梦祖撰于1799年。王氏以仲景学说为主,在伤寒多种注本的基础上参阅难经及有关方书等近百种典籍,将其中有关于伤寒者撮其大要编成此书。本书除论述伤寒、诊六经证治等内容外,主要介绍

  • 《伤寒说意》

    伤寒说意 伤寒著作。十卷,卷首一卷。清·黄元御撰。四库全书提要记载:“元御既作伤寒悬解,谓论文简奥,非读者所能遽晓,后著此书,以开示初学之门径。”本书除列述六经病证外,卷首对六经气、营卫、风、传等均有专题论述,对仲景

  • 《伤寒温疫条辨》

    伤寒温疫条辨 伤寒温病著作。简称温条辨卷。清·杨濬撰于1784年。自:“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和难经伤寒有五”以来,伤寒与温病便易于混淆。作者有鉴于此,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卷一列述伤寒与温病的脉证、病因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单位不具备本和其他有关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关闭;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第九十四条 本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决;予以关闭的

  • 《伤寒类书活人总括》

    伤寒总括;卷三伤寒证治;卷四-分述发热、恶风、四逆、头痛等多种证候的证治;卷七介绍小柴胡汤加减法、伤寒诸笃证以及伤寒别名、戒忌、产妇伤寒、小儿伤寒等。现存元、明刻本。又见仁斋直指医学四种。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

  • 《伤寒百问歌》

    伤寒百问歌 伤寒著作。四卷。宋·钱闻礼撰。撰年不详。作者根据伤寒原文,以七言歌诀形式提出93个问题。内容包括六经证候、类证鉴别、症状、治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并引前人有关伤寒注文以阐析部分歌诀,便于对伤寒主要论点的

  • 《伤寒真方歌括》

    伤寒真方歌括 伤寒著作。卷。清·陈念祖撰。陈氏将伤寒方分辨证,以诗歌的形式予以阐释;并对伤寒原文作了一些归纳整理,末附魏念庭伤寒跋语。本书与陈氏伤寒医诀串解合刊,1959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现存20种清

  •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著作。卷。清·陈念祖撰。作者融会诸家学说,以串解的形式为主,阐明其个人研读伤寒的心得,冀使读者对伤寒诸篇均有一个纲领性认识。原书缺漏不全,后其侄陈道著补订刊行。现有十几种清末刻本,几种石印本,194

  • 《敖氏伤寒金镜录》

    载其所主证候,并介绍这些证候的治和方药,或辨明类似证的轻重缓急、热虚实。不仅能辨伤寒外感病的传变,对于杂症、内伤病的虚实,亦可从此类推。此书是现存较早的舌诊专著,以其图文并茂,故对后世影响较大。此书后重订,现有明、清刻本。1949年

  • 《伤寒类证》

    伤寒类证 伤寒著作。 ①金·宋云公撰。三卷。刊于1163年。宋氏自称密受于“常山医流张道人”。全书将仲景397,分证50门,共484。用表格的形式列述了伤寒诸证及其兼证证治,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比较。并指明当用何方治疗。 ②清·关

  • 《伤寒审症表》

    伤寒审症表 伤寒著作。一卷。清·包诚纂辑。书成于1870年。作者对黄元御所撰伤寒悬解比较推崇,故本书以表格的形式分析伤寒悬解六经各类病证。颇能提要钩玄,便于审证参考对照。现存同治十年刻本、上海千顷堂石印本,光绪年间铅印本。

  • 《伤寒括要》

    伤寒括要 伤寒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49年。李氏曾撰伤寒授珠十卷(后毁于兵火),自嫌其烦,“遂以授珠(指伤寒授珠)删繁去复,简邃选玄,仅得十之二。……颜曰‘括要’,谓括义详而征词简也”(见自序)。本书首列总论,继则

  • 《伤寒论述义》

    伤寒论述义 伤寒著作。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五卷。日本·丹波元坚撰于1827年。作者在研究其父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的基础上,参考各家学说,针对伤寒中所述病情、病机予以重点剖析,以补伤寒论辑义之不足。此书刊行后,于1851

  • 《伤寒古方通》

    伤寒古方通 伤寒著作。二卷。清·王子接撰。本书即绛雪园古方选注第一部分。王氏将伤寒113方分为和剂、剂、温剂、汗剂、吐剂、下剂大类,然后加以分析注释,方解比较明晰,而且增加了新意。现存光绪上海乐善堂刻本等。 最后修订于

  • 《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伤寒著作。各二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诸家注本,有“多岐而不一”的感慨。及见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因此以尚论篇等为依据,衍义出缵

  • 《伤寒九十论》

    伤寒九十论 伤寒著作。一卷。宋·许叔微撰于1132年。本书记载许氏治医案90例,并以难经伤寒等医籍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加以剖析,论述精要。作者于此书中提出“十剂”的方剂理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现存几种清刻本及

  • 《伤寒医鉴》

    伤寒医鉴 伤寒著作。一卷。金·马宗素撰。此书为继承发扬刘河间火热论之力作,所论多是热证,用药力主凉。自医鉴、脉证、六经传受至小儿疮疹共12条,每条先引南阳活人书,继引刘完素之说予以辨证,末以素问引文加强作者的看。后人将此

  • 《伤寒悬解》

    伤寒悬解 伤寒著作。十四卷,卷首、卷末各一卷。清·黄元御撰。作者对王叔和整理伤寒的编次颇多攻讦,并力图“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复其次第。”书中将伤寒所载113方,分别六经病证,予以剖析贯串,并注明本病、病、腑病、脏病

  • 《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绍兴校史证类备急本草 药学著作。简称绍兴本草。系绍兴29年(1159年)南宋政府修订刊行史证类备急本草时所用的书名。其内容全与证类本草同。只是作了部分改订,即“考证名方五百(或作三百)余首,证舛错八千余字。”现此书仅

  • 《内照法》

    内照 藏象著作。旧题汉·华佗撰。为中藏附录部分。内照即从色、脉、症的反映来鉴察内脏的病变。即“有诸内,必形诸外”之理论的具体发挥。全书共篇,首篇仅列四时平脉之名而无论;二至五篇列论脏腑之间互相影响的病脉、病症和选用药物;第

  • 《伤寒大成》

    伤寒大成 伤寒丛书。指清·张璐父子所撰的五种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论著,包括:伤寒缵论伤寒绪论诊宗三昧(以上系张璐撰),伤寒舌鉴(张登撰)、伤寒兼证析义(张倬撰)。详见各条。现存多种康熙年间刻本及光绪二十年上海

  • 《开宝新详定本草》

    予以刊。次年(开宝7年)李昉等又以开宝详本草“所释药类,或有未允”,故又命刘翰、马志重新较订,命李昉、王祐等审较,改名开宝重本草,据序言称:镂版时“以白字为‘神农’(指神农本草经)所说,黑字为‘名医’(指名医别录)所传

  • 《伤寒方经解》

    伤寒 伤寒著作。简称方解。不分卷。清·姜国伊注。书成于1861年。本书注解伤寒方113首,于自跋中提出:“论方者,须明药性;明药性者,须考(指神农本草经)”。故对方药的气味、主治功用的释人,均本于

  • 《伤寒大白》

    伤寒大白 伤寒著作。四卷。清·秦之桢撰。刊于1714年。秦氏以伤寒中之疑难得此书可以尽白,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兼有表里邪三种情况,确有见地。书中以长沙地区作为南北的界线,认为麻、桂北方可用,南

  • 《伤寒兼证析义》

    伤寒兼证析义 伤寒著作。一卷。清·张倬撰。本书所称伤寒兼证,并非单指六经病兼证而言,包括伤寒兼杂病的多种情况。作者分析了中风、虚劳、内、宿食、头风、泻利、胎产等17种兼伤寒的病证,以问答方式,阐述这些伤寒兼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及治

  • koutsogiannis法

    疗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如用足弓垫或穿着矫形鞋,加强足部肌肉锻炼等。只有在疼痛等症状严重,非手术疗法无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应依据病人情况而,严格手术适应证(图3.23.2.2.5-0-1)。 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