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美掀新一轮并购潮 整合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

 齐鲁生 2014-05-11
发布时间: 2014-05-02 10:06:12  来源:欧洲时报德国版  

【欧洲时报网】欧美近日掀起了新的一轮企业并购大潮, 弄潮者中不乏举足轻重的大牌企业,开出的收购价格也令人乍舌。潮势汹涌,潮起缘何?

25日,美国微软完成了对芬兰诺基亚的并购。诺基亚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基地,换上了微软的牌子,25000名员工,换上了微软的工作服。诺基亚,这一曾经领导了手机时尚近20年的世界品牌,从此将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将是微软智能手机。

同日,美国通用电气宣布将出资130亿美元,收购法国阿尔斯通。法国政府为保民族工业和就业岗位,紧急簇合德国西门子加入竞购。西门子27日表示,愿意与阿尔斯通就未来战略性合作进行谈判,并投法国政府所好,承诺“3年之内不裁减阿尔斯通在法国的员工”。

制药行业的并购更是如火如荼。28日,媒体传出了制药行业的两则巨额并购意向,德国拜耳和英国利洁时将联手斥资140亿美元,收购美国默克旗下一个非处方药生产部门,而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辉瑞愿意出1000亿美元,收购英国竞争对手阿斯利康。在此之前,瑞士诺华宣布以145亿美元接管英国葛兰素史克的治癌药业务,并以71亿美元出让疫苗业务给对方,同时以54亿美元的价格把兽药业务转让给了美国礼来。22日,加拿大制药商瓦兰特(Valeant)宣布将以4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抗皱药保妥适制造商爱立根,而美国仿制药巨头迈兰开价90亿美元,洽购瑞典同业竞争对手美达(Meda)。

以整合重组提升竞争实力

并购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整合重组,重新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管理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削弱或消灭竞争对手,争取更大更稳定的市场份额。

微软吞并诺基亚,是为了延伸微软产品系列,从“软”到“硬”一条龙,取得更大市场和规模效益;通用电气和西门子竞购阿尔斯通,都是为了强化自身在能源领域的优势,排挤同业竞争对手,争夺欧洲市场份额;制药行业的一系列重组,目的也是为了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取得更为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

增投资力度迎接经济回暖

并购热潮也是企业对欧美经济总体回暖的一种积极响应。经济发出了乐观信号,企业需要在第一时间占据最有利的竞争地位,迅速扩张。

自去年底起,各方对欧美经济的预测普遍乐观。据经合组织预计,2014年西方七国集团平均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2%,其中德国经济可望增长3%。欧盟委员会发布的预测称,欧盟可能即将走出危机,经济已跌达谷底,转头回升。2013年欧元区经济总体下滑0,4%,而2014年可望增长1,1%,2015年增长1,7%。美国政府预期美国经济在2013年增长1,7%的基础上,今年可望增长3,1%,明年将达到3,4%。

增加投资,前提当然是“腰包”里有钱。随着危机的过去,经济的增长,各大公司业绩良好,赢利大增,“腰包”鼓鼓的。以微软为例,2013财年微软营收770多亿美元,今年一季度赢利也达到56,6亿美元。拜耳去年销售额401亿欧元,今年预计将达420亿欧元,今年第一季度销售增长近3%, 达到106亿欧元,赢利增长12%, 达到27亿欧元。

观市场风向做到未雨绸缪

首先,美联署自去年12月起削减购债规模,由原来的每月购买850亿美元,逐月削减100亿美元。虽然美联署多次表示将在很长时间内维持接近为零的低利率,但削减购债规模发出了一个信号,借钱“不付”利息的好日子快到头了。各大公司要借钱投资,赶早不赶晚。

前几年的投资热点、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门槛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市场规模开始收缩。美联署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致使大量资金撤离门槛国家,给门槛国家经济雪上加霜。嗅觉敏锐的跨国公司预感到市场风向标即将转向,即时调整市场布局,重新向欧美传统市场进军。

(编辑:柒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