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怎样学会写作文

 若愚老人 2014-05-11

浅谈怎样学会写作文

汪兴龙

【关键词】:积累;观察;修改;坚持

我是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我酷爱写作,在业余时间写了五十多万文字,有诗歌、散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青睐,也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如今无论给个什么题目我都会一蹴而就,也写进了作协。在写作时我如同畅游大海,翱翔长空,激情、洒脱、满足,最重要的是快乐。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成长浅谈一下“怎样学会写作文”。希望能给广大学生以借鉴和启发。

 

一、我认为要想学会写作文,首先最重要一点就是量的不断积累。即多看、多写。看的书籍多了,写的多了,就能写出好文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编。

 

我们每个人小学就开始接触了写文字,对于这一点大家并不陌生。我记得很清楚,在我小学的时候,我的意识里最多的小学作文就是看图写话,就是给你一张图片,让你以那张图来写一段话或者是近百字的文字。那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难的了,在课堂上老师让写的时候不写,而是东张西望。

 

下课了,赶紧去看别人怎么写。虽然没有几个人能够独立写完的。但始终有那么几个优等生他们手中有几本作文书,而且一有时间就手不释卷的读。积累的的多,自然也写的好。我羡慕的趴在课桌上看着他们的笔尖在那白色的小方格作文本上工工整整地划过一行又一行文字,小手就像水里游走的鱼儿……而且很快就保质保量的完成了。

 

下午就要交了,我心急如焚,真不知道该怎么完成这比登天还难的任务。毕竟自己读的作文书少的可怜。所以在中午的时候,狼吞虎咽的塞下几个干馍馍后看着图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拼凑。

 

因为读的作文书少,我那会对自己的文章也没有好与不好的概念,只要是写完了就万事大吉了。

 

所以看到一个小孩就写小孩,看到一座茅屋就写一座茅屋,看到几只小鸡就写几只小鸡,看到蓝天白云就写蓝天白云。

 

于是我的一段文字也就出现了: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有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一个小屋,屋里简单有序的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品,有洗具杯具,有桌子有凳子,在门外一木板上坐着一个小男孩,他两腿并起,平放着一本残破的漫画书,聚精会神地看着,他前面有一只老母鸡领着几只小鸡在唧唧的叫着,估计是饿了,在嚷着老母鸡给它们找虫子吃。

 

就很简单的几句也就写完了。而后像是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一样很高兴的去山上捡柴去了。在下午上课的时候,教语文的邓老师要我们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上去,和其他同学一样,我也怯怯的走到讲台上,把作文本交到了他的手中。

 

当时我下来的时候,整个身体在发抖,因为邓老师是念过私塾的,对大家很严厉,别看他五十多岁戴着眼镜,修着大背头,一脸慈祥,但手里老是拿着一根竹根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所以大家都很怕他。当然我也不例外,况且这次我写的作文自己都心里没底。但,使我没想到的是,在那么多同学面前,邓老师竟然第一次念了我的作文,还号召说大家以后要向我学习。那会儿我别提有多开心了。

 

课后,好多同学都围着我打转,问我是怎么写的,我就特有成就感。现在的孩子们就算是自己能飞上天也不能体会我那时候的快乐。

 

所以,我又总结了一条。

 

二、写作文就是真实记叙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开始时就是要用大量的片段作文训练,练就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而且能培植学生的作文意识、作文自觉性;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对文字感兴趣的。

 

在初中的时候,我的文章也老是被当作范文在班里面读,因为只有星期三下午才有两节作文课。所以每个星期三我都很兴奋,期盼老师给自己什么评语,在班里怎么表扬我。当然毋庸置疑,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也是班里名列前茅。

 

直到高中,我也从来没停止过写作。虽然高考的缘故,每天老师给我们灌输的是一种大学意识。使得我再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多写了。但我会保质保量完成每周必交的周记和作文,绝不从作文书上照搬,更不会敷衍了事,所以语文成绩很优秀,语文老师也很喜欢。我现在还珍藏着初中、高中的作文本,以及试卷上成功的高分作文。

 

在大学求学期间,面对爱贪玩舍友的影响,我没有随波逐流;尽管那时还面临考试、以及将来就业的压力。但我从来没放弃,于是在学习之余,渐渐地又开始了写作。并写出了一点成绩:三十多篇散文在电台发表,自己还成了校园广播室编辑,每天审阅大量散文及通讯稿,现在才感到这对我今后写作受益匪浅。后来还当了文学社社长,主编了三本校园杂志。回想起来感觉自己那时就是大神。我总结了第三点。

 

三、写作态度要端正、贵在持之以恒。

 

在大学的日子里我为了舒缓压力或打发寂寞,天天泡图书馆,尽量让自己忙起来,就算实在没事做也要找事做。很多情况下,别人在玩游戏,而我却一个人坐在宿舍凳子上看些闲书,看过后不断的瞎写一些文字,每天都是这样。大学简单的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而我则多了一个图书馆。

 

看别人每天都很闲很闲,我却忙的要死,我那会一星期得跑两次图书馆,一张图书卡可以借阅六本书。所以一星期下来我必须得把这十二本书读完。可以想象,我喜欢一些史书,名人传记之类的,那些都是很厚很厚的,一本书认真去读去琢磨的话一星期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了赶速度,我则采用小说式的浏览,十二本书一星期下来勉强可以读完。

 

我知道,那样的读法,收效甚微,几乎跟没读一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别人在讨论国父孙中山,我虽然大概浏览过孙中山的自传,但过了一段时日,却一个字也不能描述出来,很多事件知道是知道。但是很模糊,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我也掺入其中,但是很多地方都模棱两可,时间地点我都不曾记得,所以也就闹出了许多笑话。

 

事后,为了弄清楚自己所模糊的地方,我会再次去图书馆借阅上次读过的书籍再次去读。所以说这个东西很费时间的,大家怎么可能会花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它上面呢,只有像我这种另类才去这样做的。

 

在大学期间,我的很多时间就是在瞎看乱写中度过。有时候一写就是一上午,连吃饭都未曾记得。没办法,吃饭的时间过了,食堂也早就关门了。所以就只能到外面去吃。好在我有一个很好的室友,每次都会陪我去校门口吃碗面,真的很是感谢。

 

其实,对于我来说,在写作过程中所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心急求快,其结果可想而知,低级错误常现,一塌糊涂,甚至有的不能称之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为此,很是纠结。很多情况下,听取笔友的意见,我会再三修改,裁剪,做到满意为止。

 

我们班有一个延安的同学,和我一样对文字很感兴趣,但是他从来不写。见我对文字这样执著,在一些闲暇之余他会和我讨论起一些文字。他虽不写,但从他的言辞中看得出来,他的底子相当不错。每次我写过一篇文章,他都会评论,在他的评论中我都会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他评论的那些字眼里我会对以后的文章加以改进。找到前所未有的进步。

 

现在我在从事教育工作,在沾满书香的校园里写作也从未搁浅。经常写一些文字,写的文思泉涌。总结第四点。

 

四、写作不能心急求快,要注重质量。要听取别人意见,反复修改,裁剪,做到满意为止。

 

最后,我简单总结一下要学会写作文,应该多读、多观察、多写、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态度要端正,要注重质量,要多听取别人意见,反复修改;同时还要有一种持之以恒上进求学的心态。我相信做到这些你一定会写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