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熹宗

 wodedoc910 2014-05-11

 魏忠贤一案中,被判“决不待时”的刘若愚后来没有死。在监狱中,刘若愚写了一本《酌中志》,书中极力为自己做辩解,同时记录了万历、天启年间的许多宫廷事务。

《酌中志》里专门有“饮食好尚”一卷,记载的大多是宫中太监们的饮食,读来有趣。无聊的太监们有的是时间,也不缺钱,平日里,他们不惜工本地调理饮食,既可以饱口腹之欲,又能打发时光,打发人生。比如每年八月中秋,宫中太监们总会聚在一起吃螃蟹,好不热闹:

……凡宫眷、内臣吃蟹,活洗净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将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毕,饮苏叶汤,用苏叶等件洗手,为盛会也。

太监们留着长长的指甲,并用这长指甲剔食蟹肉,如此作派,称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酌中志》里也记录了宫廷里的应时小吃,品类异常丰富,归纳一下,各月的特色食品如下:

 

明熹宗——疑似佛跳墙

正月初一,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就是饺子,里面暗包银钱,能吃到的人一年吉利。还有一种“百事大吉盒儿”,里面装着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又有一种驴头肉,装在小盒里,吃这种肉,名为“嚼鬼”。

立春日嚼罗卜,名为“咬春”,吃春饼和菜。正月初七的“人日”也吃春饼。正月十五吃元宵,“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

二月初二有一种黍面枣糕,以油煎之。也有吃煎饼的,名为“薰虫”。

三月,吃凉饼和糍巴。糍巴是把糯米面蒸熟,加糖、碎芝麻。

四月,吃“不落夹”,味道与粽子相近,做法是用苇叶包裹糯米,长三四寸,宽一寸。还有一种“包儿饭”,取各样精肥肉切丁,姜、蒜切细丁,一起拌入米饭当中,用大片的莴苣叶子包裹食用。《戒庵漫笔》中认为,不落夹是元代人的用语,又说,明代时每年的四月初八日,皇上赐百官在午门外吃不落夹。

这个月的月底新麦成熟,有一种小吃叫作“稔转”,是把新鲜的麦穗煮熟,除去麦壳,把麦粒磨成细条食用。

五月,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过水面。

八月,吃月饼、河蟹。

九月,秋冬季节的饭食反而更多样一些,天气寒凉,食物容易存放。吃花糕、迎霜麻辣兔、饮菊花酒。

十月,吃牛乳、乳饼、奶皮、奶窝、酥糕、鲍螺。

十一月,吃糟腌猪蹄尾、鹅脆掌、羊肉包、扁食、馄饨,以为阳生之义。

十二月,吃灌肠、吃油渣卤煮猪头、烩羊头、炸铁脚小雀加鸡子、清蒸牛白、酒糟蚶、糟蟹、炸银鱼、醋溜鲜鲫鱼,当然这个月还要吃“腊八粥”。

《天启宫词》中有一首诗,写到明熹宗天启年间的宫中饮食:

冰鸭银苗院院同,鹊桥衣卸巧山空。

晚凉供罢波罗蜜,去看河灯万点红。

参考《酌中志》,每年的七月,七夕节之后就是中元节,这个季节天气炎热,要吃过水面,嚼“银苗菜”,也就是藕上的新芽。冰鸭,提前一天把鸭子煮熟,放凉之后,汤中的油脂与鸭肉自然凝结到一起,如膏如冻。

在自己的著述当中,刘若愚从太监的角度落笔,他记述的饮食与熹宗皇帝的御膳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书中也提到明熹宗饮食的一些细节。比如到了夏天,熹宗皇帝喜欢喝鲜莲子汤,也爱吃咸瓜子,即用鲜西瓜籽加少量的盐焙炒。看来,年轻的皇上口味很朴素,并不刁钻。

 

关于明熹宗在菜品上的喜好,《酌中志》中有这样一段话:

先帝最喜用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及笋鸡脯,又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处,恒喜用焉。

鲨鱼筋,应该就是鱼翅。鳆鱼就是我们所说的鲍鱼。对这段文字的一种理解是:明熹宗喜欢吃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及笋鸡脯等菜肴,还喜欢把海参、鲍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等材料烩到一起,如此才与原文的语气相符。

另一种理解,是明熹宗把文中所提的材料,即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笋鸡脯、海参、鲍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等等全部烩到一处,如此理解,似乎不合道理。

《天启宫词》中的一首诗中写道:海镜江瑶百宝并,黄纱笼盖尚侯鲭。后宫私做填仓会,骨董家厨也学烹。

在注释当中提到:“上喜用炙蛤、鲜虾、燕菜、鲨翅诸海味十余种,共脍一处食之。”显然是把蛤蜊、鲜虾等放到一起食用,而且内容有些变化,多了一种燕菜。

《食林外史》(朱振藩,岳麓书社)就认为,明熹宗是把上述材料全部烩到一起,这道菜便是最早的“佛跳墙”。可惜《酌中志》没有说明具体的烹制方法,所以有待查考。

田鸡是一道美味。明代宋诩撰写的饮食巨著《竹屿山房杂部》中录有几种田鸡菜,包括熏田鸡、烘田鸡、油烹田鸡等。又有一道沃田鸡,用桂皮、白芷和鲜紫苏叶等,切末做调料,与整治干净的田鸡相拌,浇上油与酱,待完全入味,锅中加少量水煮熟,烘干。另一道田鸡炙,用酱、红糖、胡椒、川椒等调味,入热油中炸熟,再用慢火烘干。由此看来,明熹宗喜吃的田鸡腿,熏、烘、烹或者炙,味道都会不错。

《竹屿山房杂部》中也有两款使用猪蹄筋的菜肴,一款名叫“隽永脔”。用乳饼、鳜鱼肉、熟蟹肉、熟猪蹄筋等剁碎,用适量的生鸡蛋、胡椒、酱、花椒等调和成肉泥,辗成薄饼,入锅蒸熟后,用刀切成方块,加入羹汤即成。“隽永”,既说它滋味绵长,口感好。

另一款的档次要低一些,名叫“筋肤髓”,用猪皮、猪蹄筋、猪脊髓、牛腱、羊皮等入锅煮烂,加入羹汤。单看材料,要想做得美味,也不容易。

魏忠贤的亲信当中,有一位周应秋,做过工部侍郎和左都御史,是所谓的魏忠贤“十狗”之首。周应秋的家中最会烹调,拿手菜就是一道猪蹄,当时人称他是“煨蹄总宪”。

熹宗皇帝把猪蹄筋与海参、鲍鱼、鲨鱼筋、肥鸡等材料杂烩到一起,材料丰富,烹制的方法也并不复杂,滋味鲜美,算是水陆杂陈的一道佳肴。

类似的,《竹屿山房杂部》中也有一味菜,名字就叫“水陆珍”。海蟹蒸熟取肉,大银鱼、鸡胸肉、田鸡腿肉、白虾肉剁碎,把鸡蛋与花椒粉、盐等混合一处,加入适量的白酒调拌,作丸蒸熟,加入羹汤,滋味香鲜。

内容选自本人的《皇帝的饭局》,东方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明熹宗——疑似佛跳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