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之驴(十一)天脊山

 风语5677 2014-05-11
       

  
 
       
      平顺天脊山地处绵绵太行山腹地。位于山西省河南省交界处,距平顺县城35公里,离河南林州市18公里。景区总面积1419.1公顷,海拔1886米,被誉为“天之脊”。天脊山素有“赛江南”的美称,完好的植被、清澈的泉水、美丽的传说……荟萃了太行山水之精华,集奇、险、绝、秀、幽为一体,气候宜人,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探险写生的理想去处。
     天脊山自然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峰奇险独特,高耸天际,直入云霄。山势海拔由500米至1800米呈三级绝壁分布。景区之中四季流水不断,各种瀑布溪泉遍布山谷之间,峰峦叠翠,植被繁多,
天脊山瀑布

天脊山瀑布[2]

绝壁、峡谷、清潭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形态各异的奇峰异石贯穿整个景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天然佛祖像,赋有民间神话传说的神牛谷、飞来峰、求贤峰、龙爪峰、骆驼峰……也各有各的传说,各有各的奇特。 扶梯而上的绝壁栈道,依崖而凿,俯视山谷,落差300余米,惊险刺激之余,山间美景尽收眼底。用时两年全人工开凿完成的灵音洞长48米,宽2.7米,再现了当地人民“愚公移山”之壮举. “风经绝顶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天脊山的瀑遍布山谷,水流清澈透明,流水声清脆悦耳。.其中天脊龙瀑,落差达346米,,气势宏伟,堪称“华夏第一高瀑”。站在瀑底仰望高瀑,瀑水从天而降,似颗颗珍珠被风吹过飘飘缈缈而落,此景之美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南有黄果树,北有天脊瀑”真可谓名不虚传。如果把黄果树瀑布比做一阳刚美男,天脊瀑则是一风情万种,尽显妩媚之态的少女。

2天脊山旅游

天脊山门票(60元)
天脊山最佳旅游季节:夏季
天脊山景区天气概况: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您观光旅游,探险写生,避暑休闲的理想去处。

3天脊山最大亮点

“大佛真形胜,仙坛亦壮观”,形态逼真的百米坐佛;落差高达346米的飞天瀑布;悬崖绝上的凌空栈道,这三处是天脊山景区的最大亮点。 
  
  
  
  
  
 

平顺县西沟

平顺县西沟

  西沟村位于县城南7 km处,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全国惟一的一至十届人大代表申纪兰的家乡,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第一个互助组合作的诞生地,全国第一批爱国丰产金星奖章获得者。郭玉恩、李顺达的家乡。全村有2105人,国土面积2942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已建成观光旅游、森林休闲、田园采摘,农产品开发四大园区,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主要景点有金星森林公园(太行金星)、西沟展览馆、陈卿故里、《三里湾》创作地。

平顺县龙门寺

平顺县龙门寺

 龙门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山西平顺县城西北65公里龙门山腰。此地山峦耸峙,峭壁悬崖,谷内夹石凸起,形如龙首,故曰龙门山,寺建于此,名亦因之。创始于北齐天保年间,北宋乾德年间改为今名,明清又局部修葺。现存殿堂廊庑,布局严谨。中轴线三进院落,东西禅堂、经舍等各成一区。其中前院西配殿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 925年)所建,三开间悬山式,殿内无柱,梁枋简洁规整,犹存唐风。五代木构建筑悬山式殿宇仅此一例。大雄宝殿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建,广深各三间,殿项琉璃脊兽,形制古老,色泽纯朴,为元代烧造。天王殿构造灵活,梁枋断面互不一致,显系金构,后殿三间,悬山式,元代形制,其他殿堂均为明清重建。集后唐、宋、金、元、明、清六代木构建筑于一寺。

平顺县井底生态民俗村

平顺县井底生态民俗村

   井底生态民俗村位于县城东南部80华里处,北与河南林州市王相岩景区接壤,东与壶关大峡谷景区毗邻。景区全长30多华里,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全村800口人,26个自然庄,因四周被绝壁环抱,其形如井,又因村庄坐落谷底,人们便自然的叫它井底。景点有祥云湖、水帘洞、老汪沟等30余处,这里林木苍翠,飞瀑流云,百鸟鸣幽,刀削斧劈的悬崖,一线通幽的峡谷,千奇百怪的山石,甘甜可口的山泉,碧波荡漾的深潭,引人入胜的溶洞,多处古老的庙宇遗址,令人神往的故事传说,淳朴天真的民俗风情,它将北国山川之雄奇险峻,南国水乡之柔美秀丽浓缩于一体,这里的山谷栈道,石、水、湖、潭、瀑、檐、洞、云、树无不显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景区峰险石奇、林木苍翠、碧波荡漾。民俗村内石板街、过街楼、石房、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等与自然溶为一体,另外还有纺花车、织布机、古戏台以及剪纸、刺绣、雕刻的艺人等,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平顺县金灯寺

平顺县金灯寺

    平顺县杏城镇背泉村东的林虑山巅   原名宝岩寺。石窟开凿于山巅自然形成的石凹内。开凿年代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止,历时60余年。石窟和建筑坐北朝南,依崖布列,现存七进院,洞窟14个,佛龛37个,摩崖造像500余尊。木构建筑有延寿殿、关公殿、丈八佛殿等34间,寺内保存历代碑、碣20余通。   金灯寺石窟在山西平顺县城东北65公里与河南林县交界的林虑山巅。四外群山起伏,山坡树稀草薄。全年有三个季节在云雾之中,初名宝岩寺,后因萤光夜飞入寺,改称今名。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平面东西构成长条五进院落,建筑有关帝庙,钟鼓楼,聚仙楼等,最后有大佛殿三间。山腰北崖凿有大小十四个洞窟,其中最大的称水陆殿。又名水罗殿,面积约125平方米,上置平顶,下面池沼晶莹,泉水从西北石隙中涌出,清澈见底。沼上凿有田字石堤桥,游人可沿桥观赏。摩崖上雕有规格大小相等的千佛。窟的外檐就山崖凿作,建成殿堂,中心辟门,方形檐柱上横施“额枋”,布局错落有致,雕刻十分优美。寺内有明代石碑多通,说明石窟是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先后开凿。明间扇面墙前后均有高出水面约50厘米的长方形佛台,正面并坐三佛像,背面倒坐三大士像。后面佛台上亦并坐三佛。前槽为八角形金柱,宝装莲瓣柱础。窟顶有精美的佛龛和主形藻井,藻井四周雕造佛像。四壁浮雕水陆画,上部周围亦雕佛、菩萨、罗汉等像,仪态灵活多样。第五进院中第十二窟规模较小,浮雕文殊菩萨故事。其余洞窟凿弥勒、伽蓝、千佛、观音、罗汉、太山神等,神态各异,别具风格。

平顺县大云院

平顺县大云院

 大云院原名仙岩寺,在山西省平顺县城北25公里处的群峰环抱之中,创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 938)。主要建筑大佛殿,为五代遗物,雄伟壮丽。殿内存有五代壁画21平方米。寺院中尚存山门、天王殿、后殿和两庑,均为清代建筑。寺前有漳水萦回,风景秀丽,寺外悬崖峭壁,上列20余孔窑洞,相传为唐将马三保屯兵之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顺县九天圣母庙

平顺县九天圣母庙

  庙内现存宋、元、明、清及民国年间重修碑20余通,大多竖立于拜亭之内。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庙,国内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为数不多,实属珍贵。     九天圣母庙在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创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此后经过多次修缮。
    九天圣母庙座北向南,为一进院。南北较短,东西较宽。前有山门戏楼,中为献亭,北为圣母殿。两则配以耳殿。东西院现存李靖王殿、三宫殿、阎君殿、十帅殿、关公殿、子孙殿及梳妆楼等建筑。殿宇错落有致,殿顶形制各异。庙南、北、西三面悬壁劈立,沟壑纵横,东面与场院相连。
    山门戏楼之前为一条形平台,台下为青石拱券的三孔石窑,南向排列,67级青石踏跺呈45°斜面垒砌而上,可直达山门。山门门洞为青砖拱券而成,门上出抱厦形悬檐,筒板瓦装修。山门门道从戏楼底层明间开通,底层两次间为封闭式隔间。戏楼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歇山顶。圆柱方额,斗拱华丽,始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年间。拜亭位居圣母殿与舞楼之间。高台筑亭,四周青石垒砌,东西南三面出台明,设踏跺。亭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庑殿顶建筑。亭内彻上露明造,梁架装修等全部构件均为裸露。石柱圆梁,为原始材料砍制后而使用,尚保留元代建筑风格。亭顶灰脊灰兽,筒板布瓦装修。这种庑殿顶的建筑,在上党地区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
    圣母殿居拜亭之后,高台筑殿,广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九脊顶。殿顶满覆琉璃脊兽,筒板布瓦、琉璃剪边,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四翼而飞,为宋代建筑风格。东院梳妆楼,座东向西,广、深各三间,重檐歇山式屋顶,华丽挺拔,引人注目,是明代楼阁式建筑。其余殿宇多为三间面宽,悬山式形制,属元明清时期的遗物。

平顺县太行水乡

平顺县太行水乡

太行水乡位于平顺县城东北的浊漳河畔,全长53公里。这里绝壁千仞,悬瀑飞泻,鬼斧神工,天造地设,高峡平湖,浊浪滔天,集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与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于一身。人云山不在高,有水则灵。巍巍太行山之灵气随着滔滔浊漳河水的蜿蜒东去而渐渐显现了出来沿着坝旁的小路下行约200米,耳旁传来巨雷般的轰鸣声,再沿着泥泞的小路转过一块山石,我一下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滔天的黄水在这里咆哮着跌入山谷,在谷中溅起阵阵的水雾,此情此景绝不输于黄河的壶口瀑布。从天鹅湖东行5公里就到了有小三峡之称的太行三峡”景区,由于大水淹没了道路,此中美景只能下次观看了。再沿河下行就到了太行山水乡景区精华之所在―――恐龙谷。看着眼前吼叫的浊漳河水,脑海中不由得映出了古人浊浪排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句,真是太形象了。浊漳河水在这里疯挤着拥入幽深的谷底。就像一群奔腾而来的脱僵的野马,在谷底被驯得服服帖帖,然后静静地从谷尾走出。使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出了谷口,河面一下子变得开阔了,这时在河的右边出现了一个人工坝洞,一小部分河水从洞中流入了一条人工河渠,走近一看,洞口上方用红漆写着红旗渠源”四个大字。原来这就是六十年代中国农民与天斗,与地斗,战胜自然而...


林滤山位于平顺县城东南58千米的玉峡关乡背泉村东、太行山东部边缘,海拔1800米,为太行山主峰之一。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水溪潭池、飞瀑银花、重岩叠嶂、姿态万千,自古有“景物雄奇,秀绝一群”之美称。山南为百丈悬崖,上下高差多在700米以上,奇险壮观,雄伟峻峭。四面群山起伏,莽莽苍苍,山势挺拔雄险,山头常被云封雾锁,素有“不登林滤山,不知太行险”之说。

1主要景点编辑

山巅有金灯寺,山下有冰凌洞、老洞沟、风门口等景点多处。

金灯寺

金灯寺又称金灯寺石窟,坐落在林滤山巅海拔1700米处一天然石崖里,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建筑面积516平方米。寺创建于北周,初名宝岩寺,后相传因金灯夜飞入寺,改称金灯寺。现存34间殿堂构成的东西七进院,就崖开凿石窟25个,依崖雕造石佛万余尊,其中18个石窟尚存有佛像200多尊、历代碑碣40通、大小舍利塔46座、浮雕壁画90幅。主要建筑有关帝殿、钟鼓楼、聚仙楼、大佛殿等。

窟水陆殿

最大的洞窟水陆殿,面积95平方米,上为平顶,下为池沼,有泉水从西北石隙涌出,清澈见底。沼上凿有“田”字形石桥,游人可沿桥观赏。殿中池沼晶莹,宝龛倒影。殿内明间一扇面墙前后均有高出水面约50厘米的长方形佛台,正面并坐三佛像,背面坐三大士像,后面佛台上也并坐三佛像;前槽为八角形金柱,宝装莲瓣柱础,窟顶有精美的佛龛和方形藻井,藻井上周雕造35尊佛像。四壁浮雕水陆壁面画90幅,每幅长98厘米、宽56厘米,上雕佛、菩萨、罗汉等像28尊,仪态各异。第五进院中第十二窟规模较小,雕塑题材是文殊菩萨故事。其余洞窟雕像或为弥勒,或为伽蓝,或为千佛,或为观音,或为罗汉,或为泰山神,体态各异,别具风格。寺内有石碑40通,证明石窟为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先后开凿。寺北百余米处之成群石塔有方、圆、灯笼、六角、八角等形状。

千佛塔

千佛塔最大,通高10.3米,塔身平面六边形七层,浮雕佛像千余。塔基方形高1.5米,中心为石室,相传存放有创寺僧人净真禅师包骨坐虎像,40年代毁于战乱。塔林东还有明眼洞、聪耳洞等景观。

冰凌洞

冰凌洞在金灯寺东北,从莲花圪廊向下约400米,再向东600米即到。洞深17米,洞底为河卵石。洞内冬季温暖如春,小草、苔藓葱绿如茵,生机盎然;盛夏则为冰天雪地,冰柱林立,冷气透骨。老洞沟在山下的石窑滩村东,长2.5千米。沟两侧松柏等树木郁郁葱葱,到处鸟语花香。沟内有两处溶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风门口在山下由龙镇到花园2.5千米中段,为一悬崖绝壁,俯临深壑,仰视陡壁,有溶洞和独角兽、一柱峰、风动石、三炷香等奇石异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