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你古文很棒,可以从内经、伤寒开始,如果古文水平一般,那就还是按照现代的学习方式。先看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其实把这几个基础课学好了就能串成中医内科学。当然,这只是入门,只不过是让你有最初的认识,这些教材绝对无法囊括所有中医内容,甚至有不少的错误和偏见,因为编书的往往不搞临床。 有了基础,建议你开始临床,多练习脉诊,学习处方,可以从为家人朋友治病开始,尽量做到用药精简,思路清晰,这样才能检讨自己的对错。如果开出一大堆药,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啥,好了不知道怎么好的,无效也不清楚问题在哪里,这样一辈子都在碰——瞎猫碰死耗子。 建议可以从《医学衷中参西录》入手,学习书中的中医部分,西医部分的内容就不要看了,太落伍了。在此基础上学习,旁参诸家之长。张锡纯的不少方子例如升陷汤、治痰方、妇科方等等,运用得当效果很好,可以说张锡纯的书对于入门和提高都一直有指导意义,远在同时期和后世医家之上,比什么“京城四大名医”之类不知高明多少。 推荐:经典《内经》、伤寒、金匮,部分缺失内容可以参考《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相关内容。 指导思想—— 《四圣心源》,实践提高——《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李玉宾),对于临床应该有很大的帮助和鼓舞。 脉法参考——《岐轩脉法》、《医家秘奥》(脉法部分)、《治病法轨》等等,看了这些书之后你会对张锡纯书中凭脉辨证处方有较好的理解和信心,相信三部脉的辨证指导意义。 此外,傅青主、徐灵胎、陈修园等诸名家也可适当涉猎学习,如果时间够的话,但记住要有所辨别,不可偏信偏听,因为他们也有偏颇之处。 这是以中药大内科、妇科为主,如果学习针灸、刺血、正骨等为主,则需参考其他同行的心得,我这方面懂的不多,这些治疗手段更容易入手,而且也容易自己开门诊打开局面。记住多学习脉诊,通过脉诊辨证,抓住病机而不是以猜病人的症状忽悠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