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涞滩镇(重庆)

 草庐经略 2014-05-12

涞滩镇

        涞滩镇位于重庆市合川东北32公里处渠江西岸的鹫峰山上,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合川区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涞滩镇始建于晚唐时期,兴盛于宋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涞滩镇

  • 地理位置:北纬N30°东经E106°

  • 面积:70.99平方公里

  • 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重庆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二佛寺、涞滩翁城、文昌宫、涞滩八景

  • 特色产品:涞滩米酒

1 基本简介

  涞滩镇

  涞滩古镇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距今已200多年。听当地人介绍,从咸丰年间建成后,为了防范太平军入川和李、蓝起义,同治年间涞滩进行了一次浩大的加固维修,建成了环绕着整个古寨的石头砌成的防御设施,直至今天这道石头城墙依然可见其坚固,足以鉴证当年那一段历史。涞滩寨占地0.25平方公里,四座城门呈十字对称,寨墙全部是半米多长的条石砌成,墙高7米,宽2.5米,与现代建筑构造形成鲜明对比,别具古味特色。古寨内蒙古自治区还保存着旧时城堡面貌,有狭窄弯曲但尺度适宜的石街小巷,400余间清代民居。错落有致而是木质结构的小青瓦建筑群,基本上保持了明清时代的原始风貌,古朴典雅,给人以返朴归真步入宁静山乡小镇之感。在小寨门内的街上保存有一个太平池,作消防之用,上面题记为“同治元年”。“三步梯一段狭窄街道,由整体石坝形成,历代足迹踏出一条路槽,是古老的见证。

2 历史沿革

  涞滩二佛寺

  涞滩镇始建于晚唐时期,兴盛于宋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涞滩古镇明清民居错落有致,老街小巷古朴典雅,早在1956年,因有晚唐石刻,宋代古镇、清代民居及大量完整而又相对集中的文物古迹被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与双龙湖一并被列为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公布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被重庆市政府公布为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百镇风貌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3年11月,涞滩镇又因其文物古迹丰富、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巴渝文化特色浓厚、历史风貌保存完整而被评为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5月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宋代,乾德三年(965年)隶属合州石照县。清雍正六年(1728年),涞滩撤镇改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合州设龙涞镇,辖龙市镇、涞滩场、码头溪、肖家场、孙家场;民国20年(1931年),涞滩镇成为合川第四区区公所驻地。1941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并涞滩、正觉2乡建涞滩镇,1993年原正觉乡析出。1997年,面积24.4平方千米,人口1.5万,辖二佛,下涞、三教、碾盘、杜坝、海石、九龙、九牛、板堰、双碾10个行政村和涞滩1个居委会。

  2001年,将原双龙湖镇所辖1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25.06平方千米,面积25.06平方千米,120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15人)和原宝华镇所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30.07平方千米,2027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20人),划归涞滩镇管辖,涞滩镇共辖33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总面积79.49平方千米,总人口4762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42人。涞滩镇政府驻涞滩。

  2006年,将涞滩镇的李湾村、横梁村划给小沔镇。调整后,涞滩镇面积70.99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3 地理位置

  老街

  涞滩镇位于重庆市合川东北32公里处渠江西岸的鹫峰山上,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合川区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全镇幅员面积70.99平方公里,现辖19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122个合作社,3个居民小组,12543户,40701人。(其中,少数民族333人,农村人口38788人,劳动力23809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0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75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9万元,粮食播种面积59421亩,总产16356吨,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4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98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7亿元。辖区内有涞滩古镇和双龙湖两个旅游景区。涞滩镇水陆交通便捷。距渝武高速公路云门出口仅20公里,合武公路穿境而过,客货船只通过渠江可直达小沔、合川等地。

4 文化教育

  涞滩镇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辖区内有小学3所,教师118个,有教学班65个,在校生223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9个,新型农业合作医疗参加率达72.7%,基本解决了群众的看病难问题。镇村两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镇文化站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当前我镇正在申报建设市级宣传文化站。

  近年来,涞滩镇坚持“旅游立镇、旅游兴镇、旅游强镇”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发展两线、建设三片”经济发展战略,即重点发展涞滩至双龙湖公路沿线,涞滩至小沔渠江沿线,着力建设涞滩古镇景区和双龙湖旅游景区及宝华现代农业示范片。而今,涞滩镇正按照“提速发展、跨越赶超”的要求,全力推进旅游开发,认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新涞滩。

5 旅游风景

  涞滩镇

  古镇内二佛寺中现存全国最大的禅宗石刻摩岩造像群,保存完好的主要龛窟有42个,全部造像计1700余樽,其中主佛像释迦牟尼佛(即二佛)通高12.5米,不仅为全寺造像之冠,而且也是国内著名的大佛之一。双龙湖为1983年竣工的人工湖,距合川26公里。双龙湖湖面宽广,碧水盈盈,水面6879亩,岸线长80多公里,有4个全岛,147个半岛,100多个湖汉港湾,最大深度38米,常年蓄水4000万立方米。双龙湖有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8处,水中倒影粲然若画,气势极为壮观。双龙湖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如今,这颗水上明珠又开辟了宾馆、餐厅、文化茶园、垂钓、游船等旅游配套设施,是观光、旅游、休闲、避暑、会议、游乐的好去处。

6 农业发展

  涞滩镇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小(小沔)正(正觉)路沿线重点建设蔬菜基地,涞(涞滩)龙(龙市)路沿线重点建设观光、生态、绿色农业,渠江沿线重点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目前,建有蚕桑科技试范园1个,百亩葡萄园1个,百亩水稻科技试范园2个,养殖大户25个。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各型水库蓄水量达4000万立方米,公路实现村村通,其中8个村既通车又通航,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惠及5个行政村,23个合作社,直接受益群众达6652人。

7 发展方向

  涞滩镇坚持“旅游立镇、旅游兴镇、旅游强镇”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发展两线、建设三片”经济发展战略,即重点发展涞滩至双龙湖公路沿线,涞滩至小沔渠江沿线,着力建设涞滩古镇景区和双龙湖旅游景区及宝华现代农业示范片。而今,涞滩镇正按照“提速发展、跨越赶超”的要求,全力推进旅游开发,认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新涞滩。

8 景点介绍

  涞滩镇

  古镇涞滩,分上场与下场,其间相隔咫尺,形似兄妹,一高一低,一上一下,一刚一柔,互为照应。上场坐落在雄视渠江的鹫峰山上,其势威峨,颇具阳刚之壮美,寨墙高筑,如龙盘虎踞于山势之间。石砌的寨墙内,保留着大量的清代民居和狭窄弯曲的青石板街巷。那些错落有致的木结构、小青瓦建筑群,给人以亲切、宁静、温馨、古朴之感。古老的涞滩八景,更犹如一部丰富的镇志,记录下古寨的美丽容颜与岁月沧桑。下涞滩在渠江边,紧靠渠江码头,有街一条,两侧民居多以前店后宅的形式出现。宋代石刻艺术瑰宝-涞滩二佛寺。 涞滩二佛寺唐时就已存在,并已盛名在外。宋代随着当地经济发展,香火尤盛,并依山开凿佛像,寺内现存主要龛窟42个,全部造像计1700余樽,其中主佛像释迦牟尼佛通高12.5米,不仅为全寺造像之观,而且也是国内著名的大佛之一。其它佛龛以此为中心,将迦叶、十地菩萨、六位禅宗主师和众多罗汉禅僧融为一体,巧妙地缔造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的禅宗道场。二佛寺上殿山门石头镂空雕精美绝伦,大雄宝殿内四根高14米的整石凿成的石柱,堪称古代建筑一绝。 在涞滩除了领略古镇风韵,欣赏石刻艺术外,还可以尽情品茗以明清风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文昌宫戏楼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渠江鱼为特色的饮食文化及纯朴的民俗文化,还可以赶庙会、参加素食文化节等.

  二佛寺

  涞滩古镇因二佛寺扬名。二佛寺始建于唐,兴盛于宋,重建于清,分上下殿两殿,占地915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二佛寺的石刻堪称一绝,为我国第三石刻艺术高潮的代表作,总计有42龛窟,1700余尊造像,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罕见的佛教禅宗 造像聚点。二佛寺下殿为两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建筑,依托两块分离的巨石形成自然是山门,柱、枋、檩子则完全以自然山岩的走势和岩体的布局,参差错落叠宕起伏的山岩上,给人以美感。

  涞滩翁城

  涞滩翁城作为石筑古翁城的代表作,整个翁城呈半圆形,长约40米,半径约为30米,设有八道城门。翁城建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是目前重庆地区唯一完好是军事防御性堡垒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文昌宫

  小寨门旁清代修建的文昌宫戏楼是古镇的精华。整个戏楼呈四合院建筑,布局严

  涞滩镇

  谨。戏楼平台外檐雕刻有三国戏曲故事,雕工细腻,层次深远。咸丰三年有此建回龙乡校,民国十八年改建为新学堂,现为涞滩小学校址。根据涞滩景区旅游详细规划,这里将修建设文昌宫民俗文化休闲区。 主像释迦牟尼佛

  这尊释迦牟尼佛,自清代以来人们俗称二佛,据寺内明正德十三年碑记“全蜀大佛有三,而宕涞滩镇鹫峰盖其二佛也”而得名。该像通高12.5米,依北岩镌凿,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衣纹流畅,左手抚膝,右手呈说法印,双脚垂下呈善加趺坐。明清时期给大佛全身妆金。该像在雕凿时充分利用力学原理,头和肩与岩壁完全分离,长后移,稳定性强,数百年来,硕大的头压积在颈部,却安然无恙。

9 涞滩八景

  双塔迎舟

  古镇的风情和神韵,饱含着古朴美和朦胧美,折射出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灿烂之光,游人览古识今,意趣横生。

  众志成城

  古镇西面,原来只有一道寨门,清同治元年,加筑半圆形的瓮城,形成四明四暗八道城门。瓮城全国罕见,游人到此,遐思古往今来,浮想联翩。

  长岩巨洞

  古镇西侧,有一巨洞,当地人称为长岩洞,亦称巴人洞。洞高40米,宽约80米,深约30米,面积约200余平方米。传说巴人曾在此居住生活。洞中扑朔迷离,令人叹为观止。

  双塔迎舟

  二佛寺左前侧的鹫峰山巅,耸立着两座石塔,系二佛寺住持僧师徒的舍利塔,一前一后相互对应。山下渠江中过往船只远望塔影,景随舟移,双塔保佑舟楫在急流险滩中一帆风顺。

  水月交辉

  二佛寺上殿山门前有一块平坝名叫月台坝,每临夜幕降临,平静的江面上,一轮皓月倒映在江中,站在月台坝上,观赏天水一色,在碧波荡漾中形成水月相映交辉的景象,景色怡人,富有诗情画意。

  石室烟霞

  二佛寺下殿的西侧有一天然石峡,峡口面向东方,天然形成一个岩洞,洞内匍匐着一条石龙,一股清泉从龙口喷出,泉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古人用“一勺之多”形容泉水甘甜可口。每到冬季,朝阳照进岩洞,升腾的水雾与阳光交叠,霞光四射。

  独树东门

  古寨东水门上,有一大黄葛树,高约20米,枝繁叶茂,树根将古寨门牢牢抱住,历经百年不倒,如同一只参天的佛手。2001年树干被大风吹断,残存的树桩外形酷似人像,故名“东门奇树”。

  古榕驭蟾

  古镇小寨门旁,有一古榕树,盘根错节,将一块形如蟾蜍的巨石牢牢抱住,寓意“金钱缠身”,相传朝拜后可四通八达,财源广进。

  断崖观鹭

  在舍利双塔东北有一断崖,崖上建有小亭一座,名曰“观鹭亭”。登上远眺渠江对岸,对面白鹭林尽收眼底,只见群群白鹭或栖于树林之上,或翔于层峦叠嶂之间。

10 传说故事

  石柱之秘

  城寨

  大雄殿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道光年间重建。殿内4根中柱皆用巨大的整块石料凿成,高14米,开采、运输、立柱谈何容易。据传,当时的主持僧人邹慧和尚见原来的木桩被虫蚀,有倾复之险,决心以四根14米高,0.5米见方的石柱换之。当时立石柱,一无机械,二无电力,其难度可想而知。前六次立柱,不是断绳就是压垮支架,都没成功。经过一夜冥思苦想,第二天他大宴工匠之后,让他们把所有的绳子、支架全部加固换新,声称成败在次一举。他自己换新衣一套,在佛主面前祈祷之后,便静坐于石柱之下,如果这次不成功,就让石柱倒下把自己压碎。工匠们见此情景,各就各位,只听震天号子几番吼,四根大石柱稳稳当当立于大殿之上。

  “邹慧誓死立石柱”,不知各位是否明白其中真谛?传说归传说,这样的石柱在当时条件下,何地开采,坡多路弯,怎么运回?运回后怎么立上去?秘团重重。重庆电视台《巴渝风》栏目摄制组曾来此考察,计划拍摄专题片《涞滩二佛寺石柱之秘》。

  莽娃薄命

  文化大革命期间,二佛寺无人管理,十分破败荒凉。一群农民“红卫兵”冲进二佛寺,要用“革命行动”破“四旧”。他们认为二佛是最大的四旧,必须推倒、砸烂、再踏上一只脚!但佛身高大,无从下手。一个外号叫“莽娃”的红卫兵自告奋勇,挺身而出,选中佛象下方位置打炮眼,要炸掉他。炮眼打至一尺许,他一不小心就从二佛脚下掉了个人仰马翻,抬回家去不几天就死于非命。至今络绎不绝。

  瓮城战事

  城寨建成后,古镇军民曾上演空城计:在山寨城墙遍插旌旗,又用竹席卷成园筒,用锅烟墨染黑,架在瓮城炮台上,远远望去,只见城门洞开,旗帜飘扬,火炮林立,森严壁垒。

  据碑文记载,清咸丰十一年,李蓝起义军来到涞滩,见其城池坚固,地势险要,叹曰“炮矢不可至,云梯不可接也”,遂放弃攻城。

  涞滩城寨,防范匪盗山贼进犯数十次,1950年也发生过土匪夜晚劫场,与守镇的武装队及前来支援的区中队发生枪战,但最著名的战役当数“炮打张二肿”。

  同治元年,瓮城刚建完工,就有一股两千多人的兵马由武胜方向来此劫寨,自称是“白莲教”的人马,其实不然,他们是一群由地痞、流氓组成的匪邦。

  攻城之前,有20几个尖兵先来此探寨,见主城和瓮城均无兵把守,只有两个扫地的老头,便冲进瓮城,欲进主城。顷刻间,四门紧闭,瓮城内外火药柴草一齐燃烧,烧得匪徒焦头烂额。除跑掉两个外,其余全部被活捉。两个尖兵回去报告军情,匪首张二肿听了大为恼火,接着又派50名精干匪徒发起第二次进攻。匪徒们全部将棉衣浸湿,前面几个还顶着湿被子,但这次瓮城的四门紧闭,匪徒们只好用云梯爬城。爬至云梯一半,听到城内高喊:“开炮开炮”!刹时间,瓮城上的守兵把装满烧涨人尿粪的沙罐、瓦罐和石灰罐投向匪群,50几个匪徒个个叫苦连天。“唉呀!妈呀!这是啥东西又烫又臭呀!”滚汤的粪水有的钻进匪徒的眼睛、鼻子,有的灌满了耳朵、嘴巴,有的头发也浸透了,用手去摸,手上也烫起了果子泡。小头目张三耗子怒骂道:“老子啥子仗都打过,就是没打过这样又臭又烫的粪仗。”最后灰溜溜的败走了。

  第二天凌晨,张二肿亲自带领大队人马匆匆赶来,准备强攻,行至距瓮城半里多路的血淋岩,瓮城上的守兵便用火力凶猛的牛耳炮向匪群发射了两炮,只见匪徒骨肉横飞,死伤二百多人,张二肿被迫停止前进,就地隐蔽,等到天明一看,只见城楼上有二十多门大炮,刀枪林立,旌旗招展。张二肿疑有重兵把守,不敢轻举妄动,方才罢休,沿武胜方向退去。

  原来,这完全是有经验的打更领班杨昆伦策划安排的退兵之策,城楼上只有两门牛耳炮,其余全是用席子染黑卷成炮筒伪装的。

  其实,我国的古城众多,从奴隶社会到明清时期均有。早期的城寨大多用泥土夯筑还用砖铺砌,明清时代开始大量用条石筑寨,但保存下来的古城寨有瓮城的的确很少。涞滩古瓮城作为石筑古瓮城的代表作,又是目前重庆地区唯一完好的军事防御性堡垒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11 名优特产

  涞滩米酒

  涞滩米酒

  涞滩米酒,是古镇地方旅游特色产品。该酒是以本地优质糯米、籼米为原料,拌和碳酸钙、锶含量很高的松散岩层孔隙水(井深35米,经检测,水质、硬度小于14°,矿化度大于0.5克/升,PH值5—7度),添加69味中草药特制的本厂秘方酒曲,在陶缸中自然发酵21天后,将酒醪投入不锈钢炉中,用猛火追净酒醪中的有害物质(甲醇、杂醇油、铅、锰等),然后斩头去尾,蒸馏出原酒。原酒经四层微粒石英砂过滤机过滤,过滤后的酒通过量度,对酒中的脂、酸、醇、荃、铜五大骨架营养成分进行科学调配,存入瓦罐中存放半年取出上市。

  这样精工细酿出来的米酒,具有观之晶莹剔透、浓酽如玉,闻之醇香清幽、沁人心脾,饮之甘甜舒畅、醉不上头的独特风格,既不同于其它同类产品,也完全能够与许多名酒媲美,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GB10781.3-89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