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士银行“解密”动了谁的米有些黑户仍安全

 谢芪 2014-05-12


在本月6日于巴黎举行的欧洲财长会议上,瑞士同意签署一项有关自动交换储户信息的全球新标准。这是决定性的举措,象征着瑞士要告别多年来坚持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截至20138月,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承诺或签署《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



来源:信息时报


  瑞士日前承诺将加入相关协定,与其他国家分享瑞士银行里的外国账户信息。根据该国的保密法,其银行客观上给不法资金提供了保护,比如逃税漏税、来源不明等,饱受国际社会批评。不过,瑞士加入信息交换协定,主要是针对查税,并不意味着会公布所有匿名账户。受其影响,美国和欧洲那些想在瑞士藏匿资金或避税的富豪们以后要好好掂量一下了;由于新加坡短期内仍会扮演匿名账户庇护者的角色,因此想逃税的亚洲富人仍可偏安一隅,得过且过一阵子。

  在本月6日于巴黎举行的欧洲财长会议上,瑞士同意签署一项有关自动交换储户信息的全球新标准。这是决定性的举措,象征着瑞士要告别多年来坚持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

  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和一连串税务丑闻后,国际社会发起了一场联合打击逃税的行动,此次协议的签署对各国政府而言是巨大的进步。与瑞士一起签署协定的包括34个发达国家,以及阿根廷、巴西、中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印度、印尼、拉托维亚、立陶宛、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南非等。

  “税务欺诈和逃税不是没有受害人的犯罪行为,他们可能剥夺了政府用来恢复经济的税收,损害了人们对税收体制公平性的信任,”经合组织秘书长安吉尔·古利娅说,“此次众多国家承诺起用新标准,是确保税务欺诈无地容身的重要一步。”经合组织税务主管帕斯卡·阿曼斯说,“很明显,银行滥用保密机制保护逃税的时代要终结了。”

  截至20138月,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承诺或签署《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这一公约旨在通过开展情报交换、税款追缴等国际税收征管协作,打击跨境逃、避税行为。

  瑞士和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离岸金融中心,多年来以银行保密之名,客观上鼓励并保护了个人逃税行为,饱受批评。此次,新加坡也和瑞士一起同意加入经合组织银行信息的自动交换。实际上,要“撬开”纳税人的秘密账户,瑞士的配合至关重要,因为该国为银行客户保密的传统由来已久,而且它的财富管理行业也很庞大,总共管理着2.2万亿美元的离岸资产。不过在短期内,新加坡对匿名账户的保密仍将持续,亚洲地区的富人若要逃税或隐匿资产,仍可“栖身”新加坡。

根据协议,要交换的除了账户基本信息外,还包括账户持有人的保险(放心保)收入、分红、利息收入等。而且,汇报主体也不限于银行,还包括股票代理商、保险公司等。更重要的是,公布的人个、信托或基金公司账户要用真名字,而不是简单的数字代码或空壳公司。


瑞银“密史”

从躲避追查到行业文化

  在公众印象中,瑞士银行可以存入大量金钱却不会被人发现;影视作品中则是犯罪分子、间谍、土豪们常常光顾的地方。喜剧演员伍迪·阿伦曾开玩笑说,“上帝给我指条明路吧,我多么想在瑞士银行里以我之名存入大一笔财富。”在007系列电影里,男主角詹姆斯·邦德有句台词:“如果你不相信瑞士银行家,那世界将会怎样?”作为特务,邦德只相信两个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是瑞士银行家。

虽然影视作品中进行了夸张,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也的确举世闻名。除拥有防爆地下金库、天衣无缝的安保措施等表面现象外,更重要的是其保密文化。在瑞士的银行里,客户名和账户信息是分开存放的,分别存在两个位于秘密地点的服务器上,而且服务器之间还是独立的。即便世界顶级黑客盗取了电子银行记录,但辨别数字账户的真正主人则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因为名字和账户代码从来不会一一对应放在一起。


匿名原是要保护储户

  瑞士银行的审慎传统可以追溯到1934年,当时法德两国的政局动荡间接促成了这个保密法规的出台。英国肯特郡大学研究瑞士政治的教授克里夫·丘奇说,“很多人听说过,瑞士银行的保密做法是为保护犹太人资产免遭纳粹势力黑手,很可能一开始是出于这个目的,不过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克里夫说,当时法德两国由于政治动荡、局势不稳,而瑞士社会稳定银行业发达,因此很多资金就流入了瑞士。法德两国当时的政府采用很严格的手段追查这些资金。德国盖世太保甚至还会假装成客户,径直走入银行要往某个账户存钱,如果能顺利存入,就说明这个账户的持有者在瑞士存了钱,从而对其进行惩罚。也由此,瑞士方面决定引入严格的金融保密法,保密概念也成为瑞士银行文化的基石。

后来,瑞士各银行为加强保密,普遍采用了密码账户、化名代号等管理方式,即储户只在第一次存款时写真实姓名,之后便把户头编上代码。为了替储户严格保密,在苏黎世和日内瓦有116家专门办理秘密存储业务的银行——这还不算各大银行内设的私人储存窗口。在这些银行里,不准拍照,不讲姓名,有些甚至不设招牌,只标有经营者的名字。而且,办理个人秘密户头的职员要绝对可靠,大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经过学徒制度的良好职业教育。任何成年人都可以在瑞士开户,不管是什么国籍。外国政府要求查看是否有本国人藏匿了资产时,通常银行都会拒绝。


犹太账户曾遭到毁灭

  报道称,从19331945年的纳粹时期,瑞士银行界有700万新开账户,其中大约6万个是犹太人开的,他们就是为了挽救资产不被纳粹劫掠,想在战争结束后再取回。可是后来瑞银方面却有系统地掩盖并毁掉了大量记录,估计有300万账户遭殃。十几年前曾在瑞银集团做夜班警卫的克里斯特夫·梅里揭露说,他经常看到银行官员碎掉那些持有人已经故去、又找不到继承人的账户。国际法专家罗斯估计,如果这些账户不被销毁,到今天本息算起来大约有60亿美元,也就是银行欠犹太人后裔的钱。

1998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及瑞士信贷集团与国际犹太人组织达成协议,由瑞士众银行出资12.5亿美元建立一个基金,用于赔付早已经死去的犹太人存款账户户主的亲属和后裔。


藏污纳垢

恐怖嫌犯也在那存钱

  多年来,瑞士的银行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令人信赖的银行,为客户严格保密是瑞士银行引以为傲的优势。根据该国法律,除非有确凿信息证明存款人有犯罪行为,否则其账户信息将受到永久保护,银行不得向包括政府在内的第三方透露客户的任何信息。

  然而,瑞士银行的秘密账户也成了逃避税收、或者隐藏非法收益的避风港,多年来,外界一直指责瑞士在教唆和鼓励犯罪。已故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就在瑞士有数十亿美元的秘密账户,瑞士银行还曾吸纳了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等来路不明的钱。“9·11”事件发生后,瑞士银行中还发现多个恐怖嫌疑分子开设的账户。

  瑞士银行曾经因为拒绝在客户逃税向各国交出客户资料的问题上引起欧盟各国的不满,欧盟各财长达成协议,对瑞士银行实行金融制裁,瑞士银行不得不出台相应措施改变自身形象。他们对银行机制做了更新,参与打击黑金、配合搜查、退还别的国家贪污赃款等。

瑞士银行家协会坚称,匿名账户并不代表鼓励户主逃避交税的责任。虽然不允许向第三方透露持有人的信息,不过银行要求清楚持有人的身份。瑞士民法和刑法中也有许多规定,可以提取持有人信息。不过,瑞士银行业已经意识到,只靠保密手段很难继续向前发展,还需要拓展其他的服务才行。瑞士加入信息共享协定也意味着从替客户绝对保密的避风港,转变成了“告密者”。瑞士银行界人士称,参加这个协定代价是很大的,即便加入了,有些银行如果操作不慎还是会面临巨额罚款。但至少说明瑞士银行引入保密原则不是为了替人逃税。


饱受指责

遭美国猛打猛追多年

  根据瑞士银行业保密法,不得向政府或第三方透露客户信息,就算是家属都不可以,除非案件涉及犯罪调查,在法律机关要求下,银行保密制度遵从于法律。

  美国法律视逃税为犯罪,瑞士法律只视为严重违法,这样美国人在瑞士存钱,就算逃税也不应该被公布信息,瑞士因此开罪美国。美国指控瑞士的多间银行利用保密规定帮助美国富人逃税,甚至做出极端要求,直接对相关银行进行调查,而且具体到办理业务的雇员本人。一旦查实,不但进行罚款,还提起刑事诉讼。瑞银前银行家布拉德利·伯肯菲尔德是少数几个能走进瑞银王国的美国人之一,并有幸接触到那些秘密账户信息。他于几年前向美国国税局揭露了瑞银帮助美国富人在海外隐瞒资产的信息。

  有调查称,三分之二的瑞士银行都担心会因税收争议而出问题,“瑞士银行家们承认情况已经今非昔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