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预防方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5-12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预防方

一、厌食症的概念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一种常见病证,属于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在儿童脾系疾病中较常见。传统中医学中并无厌食症的病名,但其中的某些表现可以隶属于恶食、伤食、食积等范畴。

二、厌食证的病因病机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虚赢》云:“脾胃不和,不能食乳。”《杂病广要》亦云:“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说明厌食症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

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故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1、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家长喂养知识的缺乏,一味哺以肥甘油腻煎炸食物,或儿童贪食零食、饮食偏嗜,都可导致脾胃损伤,脾失健运,产生厌食。

2、多病久病,损伤脾胃    小儿多病或久病,病损脾气,或耗伤胃阴,脾运胃纳功能失调,产生厌食。

3、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小儿先天素体虚弱或后天喂养失当,导致脾胃虚怯,则食欲不佳。

4情绪变化,思虑伤脾    小儿压力过大、家长娇惯过度或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肝失调达,气机不畅,横逆犯胃,产生厌食。

三、厌食症的治疗

厌食症治疗的基本原则为“以和为贵,以运为健”,开胃运脾。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厌食症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脾失健运证

主要表现为厌恶进食,食不知味,常伴有嗳气泛恶,胸闷脘痞,大便不畅,偶尔多食则脘腹胀满,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指纹淡,脉濡缓或滑数。治疗上主要予健脾助运,选方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2、脾胃气虚证

主要表现为不思进食,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不振,食少便多,大便夹有未消化物,舌体偏胖,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脉缓无力。治疗上主要予补运兼施,选方异功散加减。

3、胃阴不足证

主要表现为纳谷呆钝,食少饮多,面色萎黄,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烦躁少寐,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指纹紫,脉象沉细。治疗上主要予益胃养阴,选方养胃增液汤加减。、

四、其他疗法

因小儿的特殊性,常出现服药困难的情况,故在内服中药方剂的同时,还可以选用针灸、推拿、敷贴等外治法。

1、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治疗本病主要是运用点刺四缝穴及中药穴位敷贴的方法。四缝穴为经外奇穴,有解热除烦、调整三焦和理脾生津之功效。而临床研究表明中药穴位敷贴关门、中脘、神阙等穴位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2、捏脊疗法   机理在于振奋患儿全身阳气,气行则血行,从而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调整脾胃及大肠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功效。

3、单方验方   山药10g,焦山楂、鸡内金、扁豆各6g,甘草4g,乌梅、沙参、白芍各5g,水煎服。

4、食疗法   炒鸡内金30g,炒白术60g,研细末。与红糖、炒芝麻粉各30g,精面粉500g,加水和匀。烙饼(约20枚)饭前服用,每次1个,5岁以下1日2次,5岁以上1日3次。

五、预防和调护

1、预防

(1)正确喂养儿童,饮食得当,少食零食,避免过于肥甘厚腻之物。

(2)加强护理,对于久病多病儿童,可予以调脾开胃治疗。

(3)注意小儿情绪的变化,勿太过娇惯或施以过大压力,变换生活环境要逐步适应。

2、调护

(1)保持良好情绪,勿强迫进食,或施压过度。

(2)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不可贪吃零食,挑食偏食,增加食物的品种,讲究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