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官员:放射源丢失事件中政府无瞒报行为|放射源|人员

 jxh1202 2014-05-12

  经过数十分钟惊心动魄的突击行动,南京大厂地区因设备故障丢失的放射源铱—192终于被安全放入铅罐,令人不安的放射源污染威胁被消除。

经过数十分钟惊心动魄的突击行动,南京大厂地区因设备故障丢失的放射源铱—192终于被安全放入铅罐,令人不安的放射源污染威胁被消除。

原标题:南京4人因放射源丢失被刑拘

事发4天后,南京市环保局昨“还原”放射源丢失过程。

据该局官方微博“@南京环保”描述,5月8日23时30分,南京市公安局化工园分局接到天津宏迪检测公司报案,5月7日3时至20时,该公司在位于浦六北路188号的中石化第五建设公司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一枚。接报后,公安机关立即会同环保、卫生等部门开展工作,5月10日18时将丢失的放射源安全回收。

经警方调查,5月7日当天,天津宏迪检测公司4名工作人员在放射源操作和保管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导致放射源铱-192丢失。10日14时30分,南京市公安局化工园分局将涉嫌危险物品肇事的4名相关责任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事件回顾】

因机械故障丢失放射源

事发39小时才发现丢失

“天津宏迪检测公司,在南京中石化五公司预制场,使用一枚铱-192(2类放射源)7日4时作业完毕,收源时发生机械故障。现场工作人员以为源已回收,携设备回公司。当8日19时请维修人员维修时发现内部没有放射源,23时报案,9日凌晨1时报市环保局。”

昨日,“@南京环保”在还原这次事件的经过时指出,9日,南京市环保部门在及时逐级上报的同时,立即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于1小时后的凌晨2时即赶赴现场。随后根据应急处置预案,以葛塘街道办事处为办公地,成立了由公安、环保、医疗、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现场处置指挥部,立即开展寻找丢失放射源工作。环保部门派出辐射专业人员携带专业设备,连夜以丢失地为圆点、逐步扩大搜寻半径的方式寻找丢失源。

据现场踏勘分析,丢失现场是封闭厂区,只有一个大门,门卫和监控头均正常。社会流动人员不可能进入现场。专家分析后认为,此铱源已经历两个半衰期,活度为II类源下限,完全无遮蔽情况下,相距30米外,对人体就不会造成伤害。在对周边人群活动区域进行了拉网探测,各项环境辐射指标未见异常后,暂时排除了对公众造成辐射伤害的可能。公安调查表明,仅厂区内93名工人可能接触到丢失的铱源,可能接触人全是外地务工人员,集体居住。因此将搜寻重点放在厂区死角、工人上下班路途和宿舍周边。

南京市环保部门并部署周边医疗单位,关注放射性害症状,市第一医院做治疗准备。9日当天对区域内工人全部进行了体检,排除了辐射意外伤害和辐射源被扩散的可能。指挥部根据专家意见,为减少大范围公众对于辐射的焦虑,在对丢失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后,在采取设立1公里警戒区域、各地专家及特种设备赶来南京加入搜寻、部署医疗救治等各项举措后,于10日上午公布此事件。

【事故追责】

当地官员分析信息披露

称企业存在瞒报行为

“怎么事发当天不马上报?这要真出事了,不知道多少人要给辐射了。”“这三天不知道多少人接触过?如果环卫工人被辐射怎么办?”就在南京市环保部门公布消息的当天,不少网友质疑当地政府为何在事发3天后才公布此事。

根据“@南京环保”的表述,该企业于8日19时发现丢失放射源,但经过16个小时才报案,这与此前网上流传的一份江苏省卫生厅应急办发布的“紧急通知”以及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一则通知相符,但事实上,真正丢失的时间是7日上午。5月10日,南京市政府及“@南京环保”才发布此消息,昨天有不少网民直指该市政府部门瞒报此事。

“这次是企业瞒着没报,政府不存在瞒报行为。”南京市政府一名官员表示,警方是8日23时接到报警,而环保部门是在凌晨得到报案,该企业的行为违反了安全生产规定。

据这名官员表示,9日凌晨环保部门获得信息后,立刻组织排查工作,“10日中午我们就打算向外界公布此消息,但由于要逐层上报,加上需要确认发现的辐射源与丢失的辐射源是一致的才可以发布,这个流程需要几小时。”该官员透露,尽管锁定了2平方米的范围,但在实际寻找过程中难度很大,后来专家又从上海调来专业的伽马相机对现场进行拍照,才发现了丢失放射源。

昨日,早报记者来到事发地——浦六北路188号,发现该厂区门前并未挂有“天津宏迪检测公司”门牌,而是有两块门牌分别为“南京英派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第五建设公司南京生产基地”。

【专家分析】

光移走放射源还不够

还要继续排查接触者

5月10日,“@南京环保”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在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一枚。据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系主任唐双凌介绍,探伤作业是指对检测金属管道进行无损检测。而放射源(等级)分为五类,一类源放射性最强,此后依次衰减,用于工业探伤的放射源属于二类源,算是危险性较高的放射源,长期接触会导致人体患疾,短时内可能会造成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下降,但不会短时内致死。

“已经过了3天才找到放射源,光移走还不够,还要继续排查和放射源接触过的人。”唐双凌表示,目前政府已经在做这个排查工作,但应该更大范围让公众知晓,“要确认哪些人接触了,还有根据距离、源的强度计算最近的居民受到的辐射量的大小,就要去做一个检查。”

此前,有媒体采访环保部官员后获悉,应急人员最后在距离发生事故位置1公里之外的草丛里发现了放射源,其被包裹在一个塑料袋里,南京环保部人员猜测可能有人将其丢弃,发生近距离接触。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调查哪些人近距离接触了这个放射源。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陆继根称,今天15时,江苏省环保厅将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此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