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毛大庆最近说了一些较为悲观的话,郁亮总做了回应,记得你去年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毛大庆的担忧”,现在是站在毛的立场,还是郁的立场? 王石:他俩的观点,你用心去看,并不矛盾,行业有空间,市场有危险,他两都这样说了,可能每个人的发音,就像我们说英语,重音落在那个音节上不一样,郁亮落在前半句,大庆落在后半句; 我们并不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这些风险提示也好,积极应对也好,而是行业,这是我们的责任。 以前我们一直强调“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我到了欧洲这些年,发现速度和规模并不能代表什么,同样发展也不能说明什么,现在我想说的话是,不能用太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你们媒体可能又去发文章说,王石说了不要发展了,记住我说的是不要用太发展的观点,就是我们过去一直是用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今年800亿,明年1000亿,后年1500亿,或者说城市化率,今年53%,明年多少,后年多少,几年达到多少,中国的发展,没有模型可以套用,我反对用经济学模型来预测中国的经济,特别是房地产经济。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中国的数字难以准确,我们目前都以城市化率来做行业发展的依据,但何为城市化率?有了城镇户口就叫城镇化,还是在城里就业叫城镇化,如果是后者,我们已经远远不止53%,可能到了70%,如果以城市户口,那放开一下城市户口的政策,不就100%城镇化了吗,所以我们不能教条。我们要有扎实的城镇居住的数据,可惜现在没有,所以这个预测是难的;另一方面,中国人对房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农耕民族的文化基因,有个居所,在城市里有个“一席之地”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安全需求,不是一个经济的账,它不像西方,比如我在的英国,是游牧民族的文化基因,到哪都行,只要经济划得来,租和买都行,不一定要买个房子,对故土,对居所都没有那么深深的眷恋,所以西方的经济学模型是无法推算出中国人对房子而需求的。 所以我想说,我们不能以我们占有了国际的信息优势,把我们束缚住,变成我们的教条主义,从以往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国家的数据可以对得上我们的发展逻辑的,那你不能说,我们的不对,不对重来,可是市场不给你玩这套,你保守,你就淘汰,当然万科不是这样的公司,我们是很能应变的公司,是对中国国情有很深的了解的公司,我越是往国外跑,其实是对中国越了解;而不是相反。 中国地产:万科董事长亲自在外面搞土地拓展,是不是说明万科对国内的市场已经看淡了? 王:这个是不对的,不准确的,我们国际化的尝试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学习先进的管理和开发经验,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我非常同意郁亮的讲话,客户对房子的需求是永远存在的,要精细化,而且空间也是很大的,但这里要说清楚的一点是,对于企业来说空间是很大,但对于整个行业,还是变小了,因为刚性的需求量,是要远远超过改善的需求量,或者说,总数上不超过,但刚性的需求是要在短时间内满足的,改善的需求可以是一个很长的期限,所以平均到每年的量一定会减少。 中国地产:你对“郁毛”这个事件的感觉,会不会觉得万科内部在管理上暴露出不同的思路,或领导风格? 王:前几天郁亮看到大庆的文章后,说要回应下,问我的意见,我说你可以说说,这里面要说清楚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万科的公司观点,还有一个身份是作为一个行业领军企业的身份,这个要对行业的发展有所贡献。我们想表达的是,万科是一个负责任的公司,是一个致力于不断改善人们居住条件的公司,对行业,对客户都是这样的,要负责任。其他大部分观点我是同意郁亮的。 中国地产:那,哪些小部分是不同意的? 王石:你想把我绕进去?我是说我把他没有说清楚或有误解的再说清楚。 郁亮的回应稿之前我没有看,但现在看了,我是同意的,包括大庆,因为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们在公司内部的会上,或私下里经常有交流。 中国地产:最后一个问题,这一轮的降价会持续多久,谷底有多深? 王石:现在一线城市房价已经控制住了,其他城市稳中有降,如果这个趋势能保持住,那么整个房地产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健康的轨道。不过“买了就能赚钱”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整个行业的增长速率会放慢,这就是我说的,不要用“太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产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