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堡太极拳的传承之密(转载)

 wdzbdzxbtjsd 2014-05-13
  赵堡太极拳的传承之密
              
                      来源:互联网                作者:林泉宝        
(一) 

        赵堡太极拳近年来颇受人们关注,由于各种媒体、网站、武术杂志的宣扬,赵堡太极拳传人的努力,使这门长期被“湮没无彰”的拳种得以传播。现有十余本赵堡太极拳架的著作问世,赵堡太极拳越来越被人们热爱、喜闻乐见。 
    
        武当赵堡太极拳始于三丰祖师,由王宗岳传于河南赵堡镇的蒋发,为赵堡第一代宗师,当地称之为赵堡街架太极拳。由于太极拳的传承极为慎密,王宗岳在蒋发学拳7年归家时告之曰:“汝归家此术不可妄传,并非不传,汝传是不得其人不传,果得其人,必尽情以教之,倘得人不传,如同绝嗣,能广其传更好。”但从历代的传人方式来看都系单传,实际上是择徒而传,是在众多的弟子中选择一人为之衣钵传人,也就是所谓的掌门人。蒋发的继承人是赵堡镇的邢喜怀,继邢喜怀的是张楚臣,尽管是单传,但在每一代传人中不可能只传一人,而是所谓“全面培养,重点选择”,寻找一个真正能够全面继承的接班人。 
    
        蒋发学拳回赵堡时,带来了由王宗岳传予的一整套拳谱,而经蒋发的总结编写更为翔实。先辈对拳谱的传承十分严密,在历代的传人中只选择一人为衣钵传人,才能全部传承拳谱,一般的弟子之能得其大概或部分。蒋发的太极拳谱在每代第一继承人中秘传,究竟蒋发宗师传承的拳谱有多少内容,很难估计,据杜元化《太极正宗》的扉页,内中醒目注曰:“蒋老夫子传太极正宗共8册,余所编系余师任老夫子所传……今将1册先付印,其余正在编述中”。由此可见,蒋发所传下的应该有8册练功秘籍,而如今由云游道人传于王宗岳的“张三丰承留”,以及王宗岳的4篇拳论。《太极法说》(古谱37目)是蒋发宗师的重要经典著作,本篇据李师融先生考证(详见原宝山先生的《武当赵堡太极拳大全》第二版)。杜元化得任长春所传的拳谱,此谱可能是由蒋发历代传承的秘籍,其中有蒋发所传的“太极拳十三式手法起源之图”,在和有禄编著的“和式太极拳谱”中,也有“太极拳体用总歌”,看来同一根源,但远不如“太极拳正宗”的翔实,杜元化只发表了一册,又名曰:“启蒙”,还有7册有待再编,可惜的是杜元化在1937年因胃出血病死,而蒋发所传下的拳谱也不知落于谁人之手,杜元化自著有“太极拳正宗”一书后,还没有其他传人问世。

(二) 
    
        从第7代宗师陈清平前,每代宗师把拳谱中的密中密只授予衣钵传人,赵堡在陈敬柏时期有一个叫王柏青,他也是赵堡镇第4代宗师,并著有“太极秘术”,他从第3代师承张楚臣,秘习40余年,更以道家内丹功互练,应该说他的造诣很深,从“太极秘术”中有赵堡前辈的著作,这份资料很重要,很有参考价值。 
    
        从第5代宗师张宗禹的传承来看,他的第一接班人应该是原复孔,但在临终前因原复孔去了大名府,无法继承拳谱,只能传于第二继承人张彦,但这种拳谱的继承相当于衣钵之传,原复孔怕再也得不到拳谱的全貌了。 
    
        时陈清平以后没有一个人真正明确列入第8代衣钵传人,那么正宗的第8代继承人是谁呢?那么赵堡蒋发所传的拳谱又落于谁人之手呢? 

(三) 
    
        第7代宗师陈清平收过许多弟子,其中佼佼者只有8人,据杜元化在“太极正宗”中写道:“清平先生传给其子景阳及本镇少帅张应昌、和召元、牛发虎、李景彦、张作治、任长春、张敬芝”。第一位陈景阳,在他的后代中没有显著业绩和拔萃的代表人物。第二是张应昌和张敬芝,这两位是赵堡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张应昌继张彦之传,人们称之为少帅,可想而知当时其在赵堡是有相当声望的人物,继张应昌的还有张金梅、张汶等人,都是张氏一脉相传之人,张敬芝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侯春秀、侯春光拜张敬芝为师,当时侯春秀老师只有16岁,所以老师流传给他的拳谱不是很多,有些现在大都已经面世,尚未披露的有侯老师相传的7种练功方法,即一、练手法;二、练身法;三、练腿法;四、练架法;五、练架分解走向法;六、意念折叠法;七、截取乱环法。还有“赵堡太极拳的十二月练功方法”。这些都是前辈传下来的,是否能追溯到什么年代,或者是旁门别支,尚不得而知。第三位是和兆元宗师,这一系的人气最旺,代代都有传人,名人辈出。赵堡太极拳的两大功臣,即郑悟清与郑伯英先生,也是和庆喜门下高足,就目前许多和氏门人的著作,以及古谱大都已发表了,部分弟子都曾收录过这些资料。和兆元是陈清平老师的大弟子,是否全面继承了老师的技艺尚不清楚。第4位再说任长春,从他的弟子杜元化来看,他写的《太极拳正宗》一书,编著了蒋发所传授的十三式手法起源图,并把太极拳功夫分成7个层次的练法,这些是先辈们相传和发展积淀的经验,可惜的是杜元化先生于1937年病故,所余下7册尚未完成。由于杜元化所述:“蒋老夫子所传太极拳正宗共8册”给人一种悬念,蒋发所传拳谱极为丰富,可能也已经失传。再看第5位李景彦先生,他通过自己对赵堡太极拳的理解,改变创新了一套名曰“忽雷架”,这套“忽雷架”有其独特风格的拳架、推手、单打等练习的方法,自李景彦后传于弟子杨虎,在杨氏继承人的努力下组建了“杨虎忽雷架太极拳研究会”。第6位李发虎先生,后代均无显著问世,据说只是在自己家人中传授。第7位是李作治先生,也是陈清平时期的主要入室弟子,一般书上很少有人介绍,从原宝山先生的“赵堡太极拳大全”中,他的传人表中有后代传人,但从未见过具体的文字资料。王海洲、严翰秀编著的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对李作治的情况谓之不详。 
    
        笔者的老师李宗有先生,在1943年前曾拜赵堡镇李作治门下赵振绪为师,学的是赵堡街架李式太极拳,当时赵振绪已75岁。李式太极拳的拳术精简而柔顺,融养身与技击之真谛,李宗有学拳认真而执著,深得老师的好评,并得自赵振绪老师的太极拳谱秘籍,为李氏一脉所传。其中有一套秘传的练功方法,名曰:“两仪桩功法”,一共有9种,可各成体系的小练功法,合在一起称之为“太极两仪练功法”,还有太极拳架的7种练功方法,非常保密。另有一套“太极易筋经”、“72擒拿手”、“36捶”、“24捶”、“160单元手”等,从整个传承来看,由李作治传于赵振绪,再有赵振绪传于李宗有,李宗有传于张顺林、张森林和我。因前辈比较保守,故鲜为人知。此拳谱究竟是赵堡历代传承下来的还是旁门别支,有待考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