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内煤炭期货迎来一波久违的全线上涨行情,焦煤、焦炭、动力煤期货涨幅分别达到2.98%、2.45%、0.72%。同时,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期货也全线上涨。其中,沪铜主力1408合约涨幅达1.98%。 ====本文导读==== 【国际市场】欧洲金融期货市场4月成交低迷 | ICE推64种能源期货合约 【金属板块】期铜近月合约强势拉升 | “厄尔尼诺”预期助推镍价暴涨 【农产品板块】供应形势趋紧 鸡蛋期现市场携手冲高 | 空头游击战难撼菜粕强势 【能源化工板块】“双高”压力再现 PTA行业路向何方 ====精彩阅读==== 对此,期货日报记者采访的多名行业人士均表示,昨日焦煤、焦炭、沪铜等表现强势,主要是受到资本市场新“国九条”的影响。“在国内股指市场反应相对要灵敏,很多煤炭、有色等资源类股票都涨停了,股票的上涨带动了期货的上涨”,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告诉记者。 据悉,在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方面,日前新出台的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明确提出,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和配合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为重点,继续推出大宗商品资源性产品期货品种,发展商品期权、商品指数,碳排放权等交易工具,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增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拉开序幕,资源性产品率先暖场。记者了解到,新“国九条”颁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以煤炭、有色等为代表的资源性、周期性股票集体出现异动。以煤炭为例,据同花顺统计数据,在沪深两市40家上市的煤企中,有24家上市煤企出现涨停,当日煤炭开采业平均涨幅达到8.25%。 不过,在汾渭能源分析师曾浩看来,煤炭类期货整体强势反弹,除了受新“国九条”的利好消息刺激外,与地方政府对国内煤炭行业实行“托底”也有一定的关系。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为应对每况愈下的煤炭市场,内蒙古地区近日出台了煤炭救市政策,拟建立东部区煤炭销售联动机制,坚持同区域、同煤种、同市场、同价格,按照“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主导”及“大企业牵头、区域联动”的原则,划分为呼伦贝尔和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两个联动区。 “内蒙古地区煤炭业实行价格联盟,实际上是希望某些大型煤企不要再降价了”,曾浩直言。他同时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在现阶段出手救市政策,表明煤炭价格已经不能再跌了,“再跌下去的话企业亏损面会非常大,将会出现破产、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此举是防止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而严重损害当地的煤炭行业”。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焦煤、焦炭联袂大涨,但由于基本面未发生太大变化,后期煤焦继续上行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投资者需谨惕煤焦市场出现的“一日游”行情。 事实上,不仅煤焦市场需要谨慎,有色金属市场也同样如此。富宝资讯金属分析师雷连华告诉记者,新“国九条”的推出,对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政策面的利好并不会持续太久,有色金属相关品种期货很难出现趋势性行情。 4月,欧洲金融期货市场成交量同比大幅下滑。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欧洲市场的波动率较低,欧洲央行宏观货币政策也不甚明朗。 欧洲期货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4月该交易所日均成交量同比大幅减少,全月日均成交870万张,同比减少110万张,其中,金融期货成交量惨淡,股指衍生品交易量同比下降12%,股票衍生品同比下降29%,利率衍生品则同比下降46%。相比之下,美国市场相对乐观,芝商所4月数据月报显示,利率衍生品共成交6394万张,同比增长12.6%;股指衍生品共成交337万张,同比下降2.1%。 欧洲期货交易所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衍生品交易所,业务范围涵盖全世界各个主要市场,提供超过1900种的产品,包括各种以欧元计价的股票、股指以及固定收益证券的衍生性金融工具,其成交量报告对市场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着欧债危机的平息,西班牙、葡萄牙相继退出经济援助计划,欧元区经济复苏的信号渐渐增强,利率衍生品也成为反映其经济复苏的一项重要指标。4月,欧洲期货交易所利率衍生品共交易合约3300万张,其中欧洲长期国债期货的交易量为1210万张,欧洲中期国债期货的交易量为810万张,欧洲短期国债期货的交易量为540万张。而4月美国利率期货成交量同比上涨7.8%,其中10年期美国国债期货合约成交量同比增长5.6%,5年期美国国债期货合约成交量同比增长27.8%,2年期美国国债期货合约成交量同比增长38.9%。相较之下,欧洲利率市场走势低迷,而美国利率市场走势相对良好。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表示,由于欧洲央行政策的不确定性,许多投资者都将目光转移到了美国。而美国方面,市场波动率大,央行政策明朗,美联储的态度也日趋明确。同时,投资者都在期盼美联储加息的消息,市场反映良好。 德意志交易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毋剑虹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市场涨跌多少是正常现象,和全球经济形势都有关系。”他认为,从宏观上来看,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都在起步,危机和风险都处在一种相对可控、可视的范围内。当整体市场情况稳定的时候,市场在套期保值和对冲方面的动作都相对少一些。 利率衍生品方面,欧元过去一段时间整体稳定,而人民币对美元上升了3%,美元略微贬值,利率曲线波动率较大,对于套期保值和投机交易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交易对象。毋剑虹说:“从长远看,由于美国衍生工具比较多,对冲的机会更多,加上市场波动率较大,对于结构性产品和高频交易等都会带来很好的效益。因此,全球金融机构还是会更多关注美国市场。” 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网站发布信息表示,美国时间5月12日,ICE将在美国和欧洲同步上市64种能源期货合约,主要包括原油、汽油、中间馏分油、燃油、电气、生物燃料、石脑油和液态天然气等品种。 “此次上市的合约主要涵盖了电力、油品和碳排放三大板块。”ICE大中国区总经理黄杰夫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即将上市的合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远月合约的延续,另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实体客户套保需求而开发的新合约。 在这次上市的期货合约中,碳排放板块的合约主要以2016年至2018年的远月合约为主。而电力和油品方面,主要上市了一些新的、面向OTC市场的合约。 ICE网站显示,原油期货方面新推的合约主要以价差合约为主,以满足实体客户的套利需求,包括Argus WTS与WIT交割月的价差合约以及布伦特原油与迪拜原油的价差合约等。黄杰夫称,为了与时俱进、跟上越来越高的环境标准,ICE在柴油板块也推出了新的超低硫合约。 黄杰夫表示,美国电力市场的多元化背景,加上各州的流程不同,造就了其庞大的OTC市场。ICE根据不同发电、送电中心的需求,设计了不同的产品。“我认为衡量一个合约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实体客户最终能不能使用这个合约进行套保,合约的标的、大小和流动性,电子交易的成本是否经济实用。”他介绍说,由于ICE的资金门槛较高,持仓客户中,相关产业链的实体客户和为其服务的金融机构占绝大多数。 临近5月份交割,沪铜近月再度强势拉升。笔者认为,目前近月合约强势的原因在于供应端的制约,大量铜被锁定,现货高升水持续难下,持货商并不愿意将铜交付给交易所制成仓单。然而笔者认为,只要需求端不明显提速,铜价大反弹只不过是为后市提供更好的抛空机会。 近月合约强势拉升 在3月份铜价大幅下跌时,由于铜内外比价持续走低,国内铜冶炼商以加工手册的方式签订了大量出口订单。笔者预计,1-4月,国内大约有226万吨产量,134万吨的进口和20万吨的出口,由此国内铜的总供应达到340万吨。如果按照月均72万吨铜消费量计算(乐观估计),那么1-4月份铜消费290万吨,从而铜供应依旧有50万吨的铜过剩。 那么这些过剩的铜流向哪里了呢?据笔者了解,就算是收储,很大可能是作价采购,保税区铜库存并没有物理移动。因此笔者认为,加上去年遗留下来的50多万吨铜,保税区实际库存估计超过100万吨。另外,中国冶炼商出口的铜只是出口到保税区仓库,并没有实际流往境外,原因在于海运费等会侵蚀出口利润。因此,笔者推测这些铜一部分被融资贸易商锁定,一部分被国储作价收储锁定。 显性库存同步走弱 由于铜库存和铜价在长期来看并不具备很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在一季度铜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LME铜库存和上期所铜库存都出现了同步下跌。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全球铜库存下降到一定程度引发的质变。 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LME铜库存下降至208325吨,上期所铜库存下降至90580吨,COMEX铜库存下降至15995吨,从而全球铜显性库存降至31.49万吨,创下了2008年11月28日以来的最低记录。据我们测算,全球铜显性库存下降至30万吨下方,就意味着铜供应偏紧。当然,当前铜显性库存下降没有考虑中国保税区铜库存和海外融资交易所锁定的库存,因此实际上全球铜供应并不能以此断定为供应紧张。 长远不利因素持续存在 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的结构性并不稳定,后市供应将会集中释放。一是,随着沪铜价格大幅攀升,铜内外比价的修复,以及现货高溢价会导致保税区的铜报关流入到国内现货市场。据笔者测算,5月20日,铜进口亏损已经缩减至500元/吨以下,如果加上现货升水,那么进口报关已经可以盈利。二是,如果国储没有收储铜,50万吨的铜被投机商囤积,一旦现货市场升水收敛,那么这部分铜将会不断流出。三是,中国冶炼商随着进口比价的修复,在5月份会削减铜的出口,从而大量的国产铜会在现货市场流通。 最重要的是,中国铜需求减速势头并不会逆转,目前中国每单位GDP铜消费已经接近发达国家。而由于2014年全球铜矿扩张,随着铜价反弹国内冶炼产能也会跟上。再加上5月份为上半年旺季的最后一个月,以及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很大可能并不会因调控松动而重新繁荣,铜消费很难保持在3-4月份的水平。 “镍价会继续飙升,想飞的要抓紧!”有机构称,到2014年底,中国所有港口镍矿库存将归零。然而,赶上的和没有赶上的投资者更关心的是,继镍之后,下一个飞涨的品种是谁?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检视其他金属品种,与镍有着相似背景的是锡、钯。前者今年累计上涨3.1%,后者累计涨幅达到11%。而据法国兴业银行(行情,问诊)(行情,问诊)最近发布的“厄尔尼诺大宗商品指数”显示,看好的品种还有咖啡和铜。与镍一样,这两个品种都会因为天气干旱而减产。 令人诧异的厄尔尼诺商品 “厄尔尼诺来袭,哪些商品将走俏?过往数据是镍!”据介绍,法国兴业银行最近发布了“厄尔尼诺大宗商品指数”,用它衡量过去天气现象对整个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该指数显示:从过往记录看,镍最有涨价潜力,1991年以来,每逢厄尔尼诺,镍平均上涨13%。 该机构大宗商品研究全球负责人Michael Haigh解释,这是因为厄尔尼诺通常会使全球最大镍产国印度尼西亚干旱,而印尼的采矿设备依赖水电。 除了镍,厄尔尼诺大宗商品指数看好的还有咖啡和铜。因为厄尔尼诺期间全球最大铜产国智利和秘鲁会大量降雨,遭遇洪水的矿区会减产。标准银行的分析师Leon Westgate认为,印尼干旱可能会影响铜的供给,因为当地一条将铜精矿等原材料运出印度尼西亚的“主干道”——弗莱河(Fly River)会因干旱而出现水位下降。 首创期货研究部负责人肖静认为,镍价飙涨后,检视其他金属品种,有着相似背景的是基本金属中的锡、贵金属中的钯。伦敦锡今年累计上涨3.1%,伦敦钯现货价格累计涨幅达到11%。具体到锡品种,中国、马来西亚、印尼位列供应三甲,尽管去年开始印尼就已限制锡矿石的出口,但厄尔尼诺现象对东南亚矿产业的消极影响需要关注,由于矿石处理需要水,干旱对矿石分离、水运等有较大影响。钯则同受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影响。 肖静同样也指出应该关注期铜走势。她说,在江铜等企业联合出口及国储采购动作影响下,沪铜主力已迅速将价格涨势打开到48500元/吨。库存方面,上海期货交易所周度铜库存降至9万余吨,这是2011年12月以来首次;伦敦交易所铜库存在依然有45%注销仓单比例的情况下,总库存跌至20.8万吨,倘若跌破20万吨则是2008年10月以来首现。而沪铜库存在10万吨以下、伦铜库存在20万吨以下,是现货供应紧张的显著信号。尽管铜供应过剩的预期会进一步放大,交易所当前低位库存的状态也可能只是短期的,但倘若国储动作的根本目的是战略储备,那么,国储传闻在20-40万吨的收储力度将有力地吸纳2014年的铜过剩量,进而对铜价产生极强的支撑。如果配合国内开始回暖的消费,铜价在二季度的反弹幅度还可能进一步放大到5万元一线。 品种轮动有规律 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上市的六个主要品种铜、铝、铅、锌、锡、镍之中,今年以来镍价的表现最为亮眼,5月中旬伦镍今年的涨幅已经累计达到48.56%。但从历史表现来看,基本金属往往有着轮动的表现。 对于有色金属品种的炒作规律,肖静认为,首先,通过对2002-2014年的跟踪,对比发现,锌、铅的供求周期要领先于铜两三年,镍、铜差异不大,锡由于较强的资源保护属性比较特殊。同时,过剩形势最大、全球供应最顺畅的铝,在价格表现上往往是被动跟涨的最后“一棒”。其次,从阶段性炒作题材看,铝能源、减产题材最重;铜则受制于“中国因素”,供应短缺阶段是精矿、废铜、铜现货的中国需求,现在则是“融资铜”需求;铅、锌作为伴生矿在炒作题材上主要是环境保护问题。从供应平衡的角度看,铜刚刚开始转向供应过剩;而在上一周期领涨的、2007年最先进入供应过剩的铅锌已经度过2011年的峰值,虽然仍有小幅过剩,但幅度持续缩窄。 肖静进一步研究发现,从六大有色金属中长期价格表现看,它们统一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全球宏观经济引领下的消费前景与矿业投资周期。通过全球有色金属的供求平衡预期追踪矿业周期,通过观察2002年到2014年主要有色金属的供求平衡可以发现,尽管它们在矿业一端投入与产出的节奏有所不同,从短缺转为过剩的时点有所差异,但中长期内供求平衡方面的趋势高度一致。矿业周期整体也是由经济周期、投资周期等宏观因素所牵引。相比较而言,矿业周期可能相对滞后。而在消费一端,除了新的科技创新大大拉动或者削减了某种金属的需求量外,有色金属的消费环境基本相同。因此,有色金属中长期价格有着较强的趋同性。 2014年从中长期价格预期的角度,有色金属处于前期矿业周期产能投产的产量释放期,尤其面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两位数的有色金属需求增速降至个位数,因此,市场对有色金属年度供求平衡的普遍预期是过剩。据悉,年初,市场对有色金属价格的预期非常保守,基本认为铝铅锌镍将在近几年形成的较低区域维持振荡,而铜价“水分”较大在过剩量放大的预期下抛压较重。 “由于判断有色金属的整体大环境并不利于牛市,有色金属板块的具体价格走势将跟随各自的阶段性基本面、供求题材等发生分化。”肖静表示,今年以来,镍价“异军突起”就是受到自身供应题材的激励,与之相比,基本金属往往“领头”的铜价累计下跌了7.62%。她指出,目前环境下,首先需要明确有色金属运行的由宏观经济主导的大背景,并以此作为判断价格运行区间的基础,对具体品种阶段性行情的把握则以基本面供求为主导。例如伦镍,在突破20000美元/吨大关后,25000美元/吨是2008年以来宽幅震荡行情的高点位置,在经济形势平平的背景下,镍价将遭遇较大阻力。 分析人士:市场结构性调整,短期鸡蛋供给紧张形势不会改变 近期,鸡蛋现货价格回升牵动市场敏感神经。 “历经3月淡季不淡之后, 5月鸡蛋市场迎来‘端午节’需求高峰,市场供给形势骤然趋于紧张。”新湖期货分析师詹啸向期货日报记者说道。 在此之前,国内鸡蛋现货价格已经连续多月上涨。芝华数据显示,2月28日全国鸡蛋均价为3.51元/斤,3月31日全国鸡蛋均价为3.88元/斤,4月30日全国鸡蛋均价已经上涨至4.44元/斤,而上周五全国鸡蛋均价再度上涨0.05元/斤,至4.8元/斤,逼近历史高位。 受国内鸡蛋现货价格不断走高影响,国内期市昨日出现跟涨行情。截至收盘,鸡蛋期价指数报收于5.078元/斤,上涨0.131元/斤,涨幅2.65%。鸡蛋期货市场持仓量和价格均创出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 “今年以来,国内鸡蛋市场养殖出现较大的结构性调整,这是刺激期现货价格不断走高的主要因素。”詹啸认为。 詹啸介绍,从蛋鸡养殖层面来看,5万只以上规模的养殖企业变化不大,1万—5万只规模的养殖企业呈现不断扩张态势,而1万只以下规模的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的比例不断加大。自去年3月国内爆发禽流感疫情以来,蛋鸡养殖企业退出比例一直大于进入比列,尤其是1万只规模以下的市场主流养殖户退出,加大了市场供给的紧张程度。 “从市场监测情况来看,近期蛋鸡淘汰规模不断扩大,而新增鸡苗和蛋鸡补充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芝华数据首席执行官黄劲文向记者说道。前段时间市场形势不好,养殖户都不愿意淘汰蛋鸡,但4月以来,随着鸡蛋市场价格走高,养殖户养殖的600—700天的蛋鸡淘汰率不断提升。 在市场淘汰蛋鸡规模不断加大和新补充蛋鸡不足的限制之下,鸡蛋市场供给总量呈现紧张格局。 “在贸易商收购鸡蛋数量偏少格局之下,部分贸易商对后市鸡蛋价格看涨心态较为深厚。”黄劲文说道,部分贸易商开始加大囤货规模,以待市场进一步走高。 但随着鸡蛋市场价格飙涨至历史高点附近,部分市场人士也开始担忧后市鸡蛋价格的走势。 “从历史数据来看,近几年鸡蛋最高市场价格为2011年6月创出的5.1元/斤,而当前全国鸡蛋价格已经逼近5元/斤的整数关口,市场风险开始积聚。”黄劲文称。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鸡蛋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国内中等规模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不断增强,蛋鸡补栏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0%左右。而预示补栏量的鸡苗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昨日国内主要产区鸡苗市场价格位于2.6—2.9元/只之间,浙江金华地区鸡苗市场价格已经上涨至3元/只。 “实际上,从3月开始,国内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持续增加,按照5个月的生长期计算,这批补栏蛋鸡至少要到8月才能稳定供给市场,在此之前,国内鸡蛋市场供给紧张形势预计不会改变。”黄劲文说道。 今年菜粕市场提前拉开上行帷幕,近两月来,菜粕期价持续上涨,目前略显“虚高”,但笔者认为短期回调不会改变中期强势。 豆粕强势,提振菜粕市场价格 由于国内生猪养殖持续亏损,3月底,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启动了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而第二批收储将于近期启动,这对豆粕市场产生偏多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为11.14元/公斤,结束了长达19周的下跌,较前一周涨0.81%;猪粮比价为4.64:1,结束连续16周的回落,较前一周涨0.87%。另外,目前鸡蛋价格强势上涨,禽蛋养殖利润也有所好转。因此,未来豆粕需求和期价将受到更强支撑,从而会为菜粕市场上涨提供动力。 压榨亏损,油厂挺粕意愿增强 目前,黑龙江国产大豆压榨利润为-193元/吨,江苏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为-161元/吨。近月来油脂弱势未改,且处消费淡季,油厂提价困难,主要依靠挺粕提升压榨利润。若黑龙江国产大豆和江苏进口大豆压榨的豆油分别按6950元/吨、6900元/吨折算,要使油厂压榨不亏损,两地豆粕价格需分别达到4242元/吨和4023元/吨。由此可见,油厂挺粕空间仍较大。而国内油菜籽压榨也亏损,广东进口油菜籽压榨利润为-154元/吨,江苏国产油菜籽压榨利润为-342元/吨。近期,国储菜油抛售传言再起,而菜粕需求逐渐转旺,后期油厂挺菜粕意愿或更强。 波动加大,做多力量占据优势 菜粕今年行情启动较往年早,且从3月以来,主力1409合约涨幅已达14%。菜粕主力1409合约短期成交异常活跃,持仓量在5月8日达到116.9万手,创下该合约上市以来的最高持仓纪录,多空争夺激烈。但从节后资金进出情况来看,做多力量仍坚守阵地,而做空力量表现反复。5月9日已有较多空头主力离场,而多头主力继续增仓。 虽然南方地区持续出现暴雨天气,今年国产油菜籽产量仍存争议,以及今年油菜籽收储价格仍未确定,都影响短期菜粕走势,但是国内水产养殖需求增长使菜粕紧平衡格局得以延续,短期回调不会改变菜粕中期强势格局。 分析人士:PTA生产成本低的企业可通过价格战来倒逼成本高的小装置停车,以淘汰落后产能 尽管当前PTA产业链下游整体情况较年初有所起色,但厂家开工率的快速回升以及新产能的压制,仍旧令市场沉浸在悲观紧张的氛围中。尤其是随着前期PTA检修装置的陆续重启以及新建PTA产能的集中释放,使得PTA产业链再一次陷入“高产能、高亏损”的尴尬局面。面对行业洗牌的来临,困惑与迷茫困扰着整个PTA行业,寻求出路成了市场迫切的抉择。 尴尬局面重现,“双高”压力加重 进入4月以来,PTA期现货市场一路振荡下行,颓势明显,市场担忧情绪持续加重。“历史再现无可厚非,供需关系是行情演化的主导因素。”通道期货分析师苗玲坦言,PTA市场供应压力持续增加,PTA工厂不顾当前生产亏损仍然开出新的产能是造成市场这一现象的主因。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随着逸盛宁波220万吨的产能已经正常运行,翔鹭150万吨产能也已经开车,PTA开工率快速反弹至82.5%,为今年春节后的最高水平。同时,PTA产能依然紧锣密鼓地投放,翔鹭剩余300万吨,港虹150万吨产能均预期5月陆续投放,市场供应压力有增无减。而进入5月后下游纺织步入传统的需求淡季,江浙织造企业开工率已较4月81%的高位下滑至73%,聚酯下游分解PTA供应压力的能力明显退化,PTA行业矛盾加剧。 “在价格下挫、生产亏损严重的格局下,PTA工厂仍不计成本地开出新建产能,抢占市场份额的战争悄然打响。”东吴期货分析师王广前介绍说,实际上,今年3月中旬,为了缓解年初以来PTA市场的严重亏损,在供应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以国内PTA生产龙头逸盛石化为代表的PTA工厂曾掀起了一波限产保价的停产检修举措,市场也呈现出快速止跌反弹行情,社会PTA库存得到一定的消化。但随着PTA工厂进行集中检修过后,谁都不愿意继续维持停产检修状态以失去聚酯高负荷需求下的市场份额,PTA供应加大的局面再次形成。与此同时,随着近期PTA价格加速下探,厂家生产亏损的幅度也在进一步增大。 “5月PTA跌幅大于2月,PTA生产亏损幅度较前期扩大,按1000元/吨的加工费计算,PTA当前的理论亏损约为400元/吨。”苗玲说。 据了解,由于前几年的投产装置已形成了惯性生产,想用“急刹车”的方式很难行通。即便亏损也要硬着头皮生产是当前一些PTA企业的无奈之举。 “照此进行下去,今年行业内一定会有一批企业退出这个市场。”杭州某PTA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行业的生产状态不够理性,生产企业都在“死扛”,目的就是要慢打慢杀,使一批企业倒下去。“我觉得这个周期不会持续很久,毕竟能坚持到底的企业并不多,尤其是对于落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讲,很难撑到最后。” 洗牌来临,行业路该向何方 记者观察到,在洗盘格局来临的大环境下,PTA圈内的心态普遍较为担忧,大家都很迷茫,PTA企业今后的路该向何方?怎样才能够让企业“浴火重生”? “目前,对于PTA企业来说,可以采取治标的方法,即国内PTA企业通过采取限产保价的方式,使PTA—PET保持相对均衡,来确保PTA价格相对坚挺。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PTA产能过剩的问题,还需要选择治本的方式,即PTA生产成本低的企业火力全开,通过价格战来倒逼那些成本高的小装置停车,以淘汰落后产能。”信达期货分析师袁照说,与此同时,下游在技术上也应追求创新,寻求PTA新的需求增长点,这样行业才能回归正轨。 让PTA行业欣慰的是,PTA期货上市7年以来,企业对期货从无到有,再到熟练运用,市场认知度相对比较成熟。特别是经历了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的华联三鑫倒闭事件,使得聚酯行业对期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今后企业在期货中的运用,应该更加发挥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指导作用,从根据期货盘面来判断价格趋势,到运用期货来实现点价功能。”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钱涛建议说。 对此,恒力集团副总经理李海也表示,在当前严峻的供需格局下,企业需要合理谨慎地使用PTA期货工具。同时,他也希望交易所能够进一步完善套保制度,使之变得更科学、更便捷,共同维护好这个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