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95于田料”的传奇

 隐士的书屋 2014-05-13

[转载]“95于田料”的传奇

 刚到于田时,真有些懵懵懂懂,去逛玉器店时常常被店主推销一些被冠以“95于田料”所琢治的玉件。虽然怀疑这是卖玉人故意卖弄的噱头,但对“95于田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却也不得而知。后来和玉接触的多了,逐渐对“95于田料”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并且发现,人们在谈论“95于田料”时总是有着说不尽的话题,有描绘它的发现过程的,有议论其真伪的,还有品评它的商业价值的,甚至对采挖它的主人日后的命运也是津津乐道。“95于田料”简直成为了当代玉石界一件不朽的传奇。

 它真有那么大的魅力吗?先听听新疆珠宝玉石商会会长郭兰香女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对“95于田料”所作的一段评述:“于田95年开出来的山料是特别好、特别白,用95于田料做的手镯,现在一只都要卖在五万块钱以上呢……同是羊脂玉,95于田料要白许多……于田玉矿95年出了一批,97年出了一批,95年的比97年的要好,但97年的比起现在的又要好。”国家级玉雕大师马学武先生对“95于田料”也有类似的评价:“那是95年出的最好的于田山料,雪白雪白的,比和田羊脂玉还要白,质地确实是非常好的……刚开始是一公斤六百元、八百元,后来二千、五千、八千、一万元,到现在一公斤二十万、三十万元抢着买呢。”无疑“95于田料”已经是玉石界公认的百年难遇的山料极品,由于它质地白细透润,开采量稀少,一经出世就被抢购一空,许多玉友都为能拥有一块“95于田料”而不惜重金。但是,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很难再见到“95于田料”的身影,据说要想找到指甲盖般大小的一块,也是极难之事。

 在玉友中间,“95于田料”的发现过程流传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其中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故事最具典型:“1995年9月的一天,一个在山上牧羊的小巴郎捡了一块巴掌大的雪白山料,卖给了在附近承包玉矿的矿主。矿主看到这块玉非常兴奋,这块料的颜色和质地是他采了这么多年玉中从未见过的。这位矿主给了这个小巴郎150元钱,让他带路去寻找发现山料的地方。到达地方后,矿主连续找了两三天,就是发现不了矿苗,疲惫不堪的矿主躺倒在一面延伸出来的山崖下休息,准备打道回府,正在他心灰意冷之际,抬头忽见崖上冒出一片白晶晶的石料,他跃上崖顶,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发现的竟是块上等的羊脂玉料!时值9月,此时的他必须尽快下山了,否则高山降雪封冻,下山将很困难。但是他一个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把这么大的玉石完整地运下山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下下策,干脆用爆破作业炸山取料,一直忙到11月份,他才把8吨玉料在齐腰的积雪中运下山。”故事终究是故事,总是会有所演绎,其实当年玉石矿的矿主并非只有一人,而是由多人承包。至于“95于田料”究竟成就了多少的财富神话,则更是众说纷纭、扑朔迷离了。

 人们之所以会赋予和田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正是由于对它那耀眼魅力的崇拜所致。和田玉是美的,它美得高贵,美得动人,美得摄人心魄。不论“95于田料”的传说真伪如何,只要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又何尝不可以游走于人们的指尖心头呢?!
[转载]“95于田料”的传奇

[转载]“95于田料”的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