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城龙门崖

 shgwxj 2014-05-14
赤城龙门崖
  发布时间:2011-09-26   信息来源:政府办

龙门崖隧道通车了,我又前往那里一趟。这是典型的山隘口地貌。这个山口叫黑风口,也叫龙门峡、龙门崖。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称之为“独固门”。当地百姓称之为“舍身崖”。这里距赤城县城15公里。这里由于地势险要,又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史载: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主北征是由此北上的;清康熙三十五年二月率师亲征葛尔丹部叛乱也是由此出塞的;明正统十四年八月(1449年8月),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事变”当时在土木堡俘虏明英宗皇帝的蒙古瓦剌部入侵也是由此南下的。古代的帝王将相对此险要之地称为“朔方屏障”“雄峙畿辅”“三路咽喉”。抗战时期,著名将领吉鸿昌率部由此入关,到北京地区作战的。如今,一条980米的隧道从右侧山体贯通,天堑变通途。
   这里又叫舍身崖,是因为据历史载:1449年蒙古的瓦剌部队由独石口、马营方向突入坝下沿白河川向南进犯,当时的龙门峡守军在仓上堡千户田坤率领下,依托此处的有利地形与瓦剌军奋战,不幸田坤阵亡。田坤的十九岁独生女儿继承父志,与瓦剌军作战,由于寡不敌众,又无援军,最后全军覆没。田坤的女儿跳崖以明节志而壮烈。后人在石壁上凿窟安葬了烈女的忠骨。从此,龙门峡又叫“舍身崖”。烈女之举,又给天险之地凭添了几分肃穆。
  龙门的右壁上摩崖石刻很多,最大最著名的是明代御史孙愈贤题刻《朔方屏障》,此刻绝地百尺,点捺大如牛,气势雄浑,十分壮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