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芬兰:“让人沉醉的童话国度”

 谢芪 2014-05-14

截至目前,芬兰共有7项世界遗产,包括6项世界文化遗产和1项世界自然遗产。具体情况如下:

塞姆奥拉德恩青铜时代墓地遗址

塞姆奥拉德恩青铜时代墓地遗址,坐落在崎岖多岩的风景区。塞姆奥拉德恩的圆锥形石冢代表了当时最好的纪念性建筑的结构。在塞姆奥拉德恩的峭壁上仍然可以看见古代的海岸线。总共33个塞姆奥拉德恩石冢组成了一个纪念碑的排列阵,它的数量,墓碑的种类,还有它周围保存下来的自然风景,都形成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独有的青铜文化。塞姆奥拉德恩石冢也是青铜时代宗教信仰及宗教建筑的一个独有例子。很明显,墓碑之所以放在海岸线峭壁上很高的能被看见的位置,是因为要用它来标志墓地所在位置。波的尼亚湾西海岸有类似的石冢。如瑞典的翁厄曼兰省,乌普兰和梅德尔帕德省。然而,这些地方发现的石冢一般都以小规模出现,而不是象塞姆奥拉德恩石冢那样形成了广阔的石冢区。塞姆奥拉德恩墓地现今受到法律的保护。遗址对旅游者开放,可以沿高速公路通过指定路线到达遗址。

塞姆奥拉德恩的青铜时代墓地遗址分布着33个石冢墓地。航空照片拍摄的塞姆奥拉德恩地区的北部的中央被称为“教堂地板”。

劳马旧城


劳马旧城,位于波的尼亚海湾的劳马是芬兰最古老的港口之一, 15 世纪中期的神圣十字教堂在这里依然保存完好。劳马古城最开始是围绕着一座修道院而发展起来的,古城的建筑大都是典型的北欧木制结构建筑。尽管古城在 17 世纪遭到火灾的破坏,但它今日仍然保留了古代建筑的风貌,是现在北欧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劳马古城于 1991 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劳马位于芬兰西南部的波的尼亚海湾,建在两个海角之间港湾的后,坐拥两条通航条件良好的河流和一个天然的深水良港。除了几个著名古迹外,诸如圣十字教堂和市政厅,城中的住宅、时装店和手工作坊等也充分表现出古劳马丰富的建筑图景。除了教堂外,其它建筑的年代晚于 1682 年的大火。这些建筑以石头为地基,以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原料,根据北欧日尔曼传统建造而成。古劳马有大量的新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狭窄的镶板、护墙板和在窗户的周围有丰富的花纹图案。古劳马是早期欧洲北方城市木质建筑卓越的典范,它真正的保存了北欧传统居住区的风貌。这座城镇是早期北欧日耳曼城镇建筑风格和城市设计的典型,而且它是迄今为止最美丽和最大的类似城镇之一。

芬兰堡


芬兰堡建在赫尔辛基外海上的一串小岛上,是芬兰最为重要及著名的景点,也市赫尔辛基市外海上璀璨的明珠。芬兰城堡建于 250 多年前,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要塞。在 1991 年,芬兰城堡就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受到了保护。

250年前瑞典人在岛上建设的炮台,城堡,军营到现在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岛上有数十间博物馆以及餐馆咖啡馆。其中的 Suomenlinna Brewery 提供三种芬兰城堡当地酿造的啤酒:"芬兰城堡光辉""芬兰城堡派对""赫尔辛基波特",味道纯正独特,不可不试!岛上的船坞正在用传统的技艺建造一艘古老的帆船,游客们也可以亲自参与其间。

佩泰耶韦西老教堂


佩泰耶韦西老教堂,是位于芬兰西芬兰省佩泰耶韦西自治市的一座建于1763-1765年之间的木质教堂,毗邻教堂的钟楼则建于1821年。这座信义宗的教堂糅合了文艺复兴的教堂风格和源于哥特式建筑的交叉拱,建筑优美,是北欧地区木质教堂的代表。1994年在第十八届世界遗产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

佩泰耶韦西老教堂原是亚姆沙教区下属佩泰耶韦西区域的礼拜堂。1728年因前往占姆沙路途遥远(约六十余公里),佩泰耶韦西的居民获准可自费在当地建造一片墓地和一座小型乡村教堂,但实际设计和动工已经是三十余年后了。教堂建在亚姆沙和佩泰耶韦西湖邻接处的一个半岛上,这便于信徒在平时乘船到达教堂,冬季他们也可沿着冰面前来,当时此处并无大的居民的,但后来佩泰耶韦西发展起来,现在市中心就在教堂东北一公里处。

这座教堂由当地著名的木匠亚阿科·克雷梅蒂波伊卡·雷普提恩设计和建造,他计划建造一座从上方看去如同希腊十字形状(臂长相等的十字)的教堂,十字的两臂(即教堂的南北长度与东西长度)均为十七米,宽七米。十字上方的屋顶由红松木搭建。1761年初,他完成了计划,送交斯德哥尔摩批准。1763年教堂开工建设,1765年完工,但直到1778年才举行了教堂祝圣仪式。

韦尔拉磨木纸板厂


韦尔拉锯木纸板厂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生活区是一个突出的保存完好的小型乡村工业基地,生产纸浆纸张和木板。这些工业在19 世纪和20 世纪初的北欧及北美非常兴盛,而其中只有少量延续至今,现存的韦尔拉便是其中之一。1996 年韦尔拉锯木纸板厂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就在韦尔拉工厂附近,有在芬兰极为罕见的史前岩画。岩画正对着湖,有8 只麋鹿、3 个人和一个几何图形以及各种各样辨认不清的纪和图案。在一块光滑岩面上用红色绘制的紧凑的岩画高1.5 米,宽6 米。岩画之所以能够保存要归功于在这些岩画上形成的一薄层硅质岩的保护。这些岩画可能有6000 多年的历史,代表了芬兰岩画艺术最古老的阶段。各种图案相互重叠,也许是因为新的岩画在旧的岩画上绘制造成,目前至少可以辨认出可能相隔久远的3层岩画。岩画作品是北极区狩猎文化的代表之作,对当时宗教和经济的研究上都是重要的见证。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是白俄罗斯、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摩尔多瓦、俄罗斯、瑞典和乌克这10个国家共同拥有的一项世界遗产。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是一个三角测量链,穿越十个国家,长2820公里。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人类测量地球的创举。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北起自娜威北角附近的呼格兰尼斯(Fuglenes 北纬 70°40'11"),南至黑海旁乌克兰伊兹梅尔(Izmail 北纬 45°20'03"),全长 2820 公里。弧线原本有265个测量站,现在则有34个站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在芬兰,这条测量弧线从北面的苏亚满里切入拉普兰范围,经过南部拉赫提和于韦斯屈莱的湖区,再连接波罗的海其它测量站。斯特鲁维是世界的“现代遗产”,除了地理范围,它也是多个国家、君主们合作的结果,这对全人类的启示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这是芬兰与其它九个国家(挪威、瑞典、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所共同拥有的世界遗产,其加入保护名单的建议,由国际测量联合会和芬兰文化部长坦亚、卡彼娜女士 2004 共同呈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年成功通过审核。此为第一次由三个以上国家共同申报项目,而获得大会批准为受保护遗产的先例。

克瓦尔肯群岛


克瓦尔肯,是波的尼亚湾的一个狭窄区域,把波的尼亚海湾(波的尼亚湾最内部份)和波罗的海分隔开。瑞典和芬兰两国大陆相距80公里,但两国海域上的离岛只相距25公里。克瓦尔肯水深25米。这区域每年上升1厘米。

克瓦尔肯的芬兰部分有一个大群岛,其中大部分小岛屿都无人居住。瑞典部份的群岛则比较小,岛屿的岸边也较陡峭。这区域在历史上也很重要,因为瑞典和芬兰之间的海水在冬季会结冰,邮件便可通过这冰原送递。瑞典统治芬兰地区时,经常使用这条邮政通道。

克瓦尔肯区域的中间有一组岛屿,称为瓦尔索岛屿,当中有一个36米高的灯塔,由居斯塔夫·埃菲尔工作室的亨利·勒包特设计。这灯塔(1885年建造)和埃菲尔铁塔(1889年建造)的结构明显相似。它现时已经改变为自动操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