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2.垭口,5.11.doc
2014-05-14 | 阅:  转:  |  分享 
  
垭口——进川第一站时间:2013-05-2107:18来源:本站作者:5师22团云游四方点击:213次

垭口---这个名字咋个来的,没去考证。地貌确实没有垭的特征。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口岸倒是名副其实。这里有个船码头,沿着岸边是老百姓用河边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砌了一个1.5米高,2米左右宽,200多米长的一个十分简单但是实用的堤坝。这里后来就成了我们闲时散

???????垭口---这个名字咋个来的,没去考证。地貌确实没有“垭”的特征。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口岸”倒是名副其实。这里有个船码头,沿着岸边是老百姓用河边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砌了一个1.5米高,2米左右宽,200多米长的一个十分简单但是实用的堤坝。这里后来就成了我们闲时散步的去处。转弯处形成的一个洄水湾,摆渡船就靠在堤坝下。是这一带老百姓上行过河步行去撒莲,米易县赶场,下行乘船去白沙沟,经橄榄坡,到三堆子,入金沙江经商的唯一通道。???????垭口,地方不大,一栋一楼一底的砖混结构的旧瓦房是公社的办公室。走在那个木地板上,发出“格叽格叽”的声音,好像是说“抗不住了”。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办公楼——这里权且称它为楼。前面有一个不到两个篮球场大的埧子,周围是整整齐齐的芭蕉林,上面还挂着一串串绿油油没有成熟的芭蕉。后来才知道这东西是能够吃的。周围还有几间破旧不堪的瓦房。出公社院坝往前有一条弯曲的小石板路,两边零零落落几间小店,一间不大的理发店生意还可以。整条街显得十分萧条,格外冷清。??????公社干部知道有解放军要来,早就给我们安排了营房。我和姚参谋转了一圈看了看,基本上还能遮住风雨,将就吧。当兵的,天当被盖地当床,已经习惯了。再说连续几天奔波,一个个都累得精疲力尽了,只想睡觉。副班长吴汉铭带人搬完了东西,天就已经黑了,没有再去麻烦老百姓。部队事先就强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部队去了不能扰民。好在公社的炊事员老张还没有离开,给我们烧了一锅开水,大家就着自己带的干粮,度过了紧张而又疲惫的一天。公社书记是个女同志,听说四十来岁吧。头天没有看见她,我们测量兵那会儿正在当搬运工呢。当时她去接待陈副团长了。第二天一早,刚吃过饭,女书记又来了。这位女同志一点没有打扮,穿着一身上兰下灰的干部装。不过,那个年代也不允许打扮,动不动就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谁敢打扮?更何况她是书记!女书记有着一张清秀的瓜子脸,双眼炯炯有神,但眼角的鱼尾纹掩盖不住她的疲惫,且显得和她年龄不符。农村干部的辛苦可见一斑。女书记看见我们非常热情,关心地问我们吃了饭没有?有什么困难需要他们帮忙?陈副团长说:非常感谢公社领导,这样安排就已经不错了,给你们增加了不少麻烦,我代表解放军部队谢谢垭口的老百姓!谢谢公社党委!???????解放军来了的消息,像一股春风,吹遍了公社的每个角落。陆陆续续,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来了上百人,公社大院一下子沸腾了。没有板凳,就在院坝里,每个人扯片芭蕉叶席地而坐。大人们问这问那,小朋友是摸这摸那。特别是我们的苏式折叠式冲锋枪,更是让那些大男孩,小朋友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爱不释手。热闹场面就像是离别多年的亲人回来了一样,令人感动万分!也难怪,听说他们这里除了在电影里面看见过解放军外,还真没有来过解放军。解放这么多年了,这是第一次来了这么多部队,当然既感到亲切,又觉得稀奇。???????大人们在问话,小朋友在摸枪,搞得战友们答非所问,弄得手忙脚乱的,不知道该回答那一个好。老乡们完全把我们当成了稀客。有个大闺女,估计也有十七、八岁了,她走到我跟前,想拉我的手。我飞快的把手缩了回来,心跳都加速了,问她:你有什么事?大闺女很大方的指着枪说:解放军叔叔,你打过仗吗?你瞧,这辈子是第二次有人叫我“叔叔”!第一次是部队行军到西双版纳,部队休整,“换染”服装,刚刚过了元旦,我们三个新兵上街,去买点小东西,迎面一个傣族大爷走过来,他汉话说得很好:大军叔叔,你们把衣服染了干什么呀?我羞的无地自容。我才十六岁多,叫我叔叔!那老爷子少说也有五十岁左右了。当地傣族称解放军为大军。当然不敢给他说是为了出国,不过我还是回答说,衣服脏了,染了好看。唉!哪里是好看,越染越难看。哦,扯远了。我问:姑娘,你觉得什么叫打仗?她说,你们有枪哦,枪就是用来打仗的,电影里面就是这样的。我告诉她:我们的枪是用来保卫安全的。我们的任务主要是修公路,铁路。她好像一定要刨根问底:那坏人来了啷个办?我说:坏人来了当然要用枪啊。这样好像才满足了她的好奇心。测量任务马上要开始了,先要把丙谷到三堆子的公路主线定下来。当时军委有个指示——“边设计,边勘测,边施工”。所以这里别说公路没有资料,就是铁路线路同样没有完整的测量技术资料。部队首先要打通丙谷到垭口的公路,让大部队进来。团部的物资装备也在逐步通过水路运进来。白天我们抓紧时间测量公路资料,傍晚又去搬运团部的设备物资。简易公路技术要求不高,能够过汽车就行。把中线,弯道,边坡桩一打,没几天就大功告成,工程量的统计计算是施工单位去做了。四川交通厅调来公路建筑大队已经入场施工。丘陵地带,半挖半填,测量设计时就考虑了最经济的施工方案。???????凭着钢钎,洋镐,铁铲,锄头加上箩筐扁担,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十多公里的简易便道20天左右就出来了。人海战术又派上了用场。???????当满载物资的汽车开进垭口公社院子里,人们又是一阵阵热烈的欢呼。有个大概六十来岁的老太太战战兢兢走到汽车旁边,伸出瘦骨嶙峋的双手,抚摸着汽车的引擎盖问:解放军同志,这是个什么怪物哦?能够拉这么多东西!驾驶员告诉老太太说:老太太,这个叫汽车,是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解放牌汽车。老太太反复赞叹地说:哦,这就是汽车!这就是汽车!!一辈子才看见这一回。副团长问老太太:老大娘,你想不想上去坐一坐?老太太说,没有坐过,看到都是第一次呢。副团长把老太太扶到驾驶室坐下。驾驶员开着汽车围绕院坝慢慢地转了一圈。老太太下了汽车,昏浊的眼眶里饱含着的热泪,泪水顺着满是皱纹的脸流了下来。老太太流下的是高兴的眼泪,是激动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啊!

???????????????????????????????????????????????????????????????????????????????????????????????????????????????????????????????完稿于2013.5.11

时间:2013-05-2107:18来源:本站作者:5师22团云游四方点击:213次

垭口---这个名字咋个来的,没去考证。地貌确实没有垭的特征。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口岸倒是名副其实。这里有个船码头,沿着岸边是老百姓用河边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砌了一个1.5米高,2米左右宽,200多米长的一个十分简单但是实用的堤坝。这里后来就成了我们闲时散

垭口——进川第一站

垭口---这个名字咋个来的,没去考证。地貌确实没有“垭”的特征。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口岸”倒是名副其实。这里有个船码头,沿着岸边是老百姓用河边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砌了一个1,5米高,2米左右宽,200多米长的一个十分简单但是实用的堤霸,这里后来就成了我们闲时散步的去处。转弯处形成的一个洄水湾,摆渡船就靠在堤霸下。是这一带老百姓上行过河步行去撒莲,米易县赶场,下行乘船去白沙沟,经橄榄坡,到三堆子,入金沙江经商的唯一通道。

垭口,地方不大,一栋一楼一底的砖混结构的旧瓦房是公社的办公室,走在那个木地板上是格叽格叽的,好像是说“抗不住了”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办公楼——这里权且称它为楼。前面有一个不到两个篮球场大的埧子,周围是整整齐齐的芭蕉林,上面还挂着一串串绿油油没有成熟的芭蕉。后来才知道这东西是能够吃的。周围还有几间破旧不堪的瓦房。出公社院坝往前有一条弯曲的小石板路,两边零零落落几间小店,一间不大的理发店生意还可以。整条街显得十分萧条,格外冷清。

公社干部知道有解放军要来,早就给我们安排了营房。我和姚参谋转了一圈看了看,基本上还能遮住风雨,将就吧,当兵的,天当被盖地当床,已经习惯了。再说连续几天奔波,一个个都累得筋疲力尽了,只想睡觉。副班长吴汉铭带人搬完了东西,天已经黑了,没有去麻烦老百姓。部队事先就强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部队去了不能扰民。好在公社的炊事员老张还没有离开,给我们烧了一锅开水,大家就着自己带的干粮,度过了紧张而又疲惫的一天。

公社书记是个女同志,听说四十来岁吧。头天没有看见她,我们测量兵那会儿在当搬运工呢。当然她接待陈付团长去了。第二天一早,刚吃了饭,女书记又来了。这女同志一点没有打扮,穿着一身上兰下灰的干部装。不过,那个年代也不允许打扮,动不动就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谁敢打扮?更何况她是书记!女书记有着一张清秀的瓜子脸,双眼炯炯有神,但眼角的鱼尾纹掩盖不住她的疲惫,且显得和她年龄的不符。农村干部辛苦可见一斑。女书记看见我们非常热情,关心我们吃了饭没有?有什么困难需要他们帮忙?

陈副团长说:!非常感谢公社领导,这样就已经给我们安排的不错了,给你们增加了不少麻烦,我代表解放军部队谢谢垭口的老百姓,谢谢公社党委!

解放军来了的消息,像一股春风,吹遍了公社的每个角落。陆陆续续,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来了上百人,公社大院子一下子沸腾了。没有板凳,就在院坝里各人扯片芭蕉叶席地而坐。大人们问这问那,小朋友是摸这摸那。特别是我们的苏式折叠式冲锋枪,更是让那些大男孩,小朋友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爱不择手。热闹场面就像是离别多年的亲人回来了一样。令人感动万分!也难怪,听说他们这里除了在电影里面看见过解放军外,还真没有来过解放军。解放这么多年了,这是第一次来了这么多部队。当然即感到亲切,又觉得稀奇。

大人们在问话,小朋友在摸枪,搞得战友们答非所问,弄得手忙脚乱的,不知道该回答那一个好。完全把我们当成了稀客。有个大闺女,估计也有十七,八了,她走到我跟前,想拉我的手,我飞快的把手缩了回来,心跳都加速了,问她:你有什么事?大闺女很大方的指着枪说:解放军叔叔,你打过仗吗?你瞧,这辈子是第二次有人叫我“叔叔”!第一次是部队行军到西双版纳,部队修整,换染服装,刚刚过了元旦,我们三个新兵上街,去买点小东西,迎面一个傣族大爷走过来,他汉话说的很好:大军叔叔,你们把衣服染了干什么呀?我羞的无地自容。我才十六岁多,叫我叔叔!那老爷子少说也有五十岁左右了。当地傣族称解放军为大军。当然不敢给他说是为了出国,不过我还是回答说,衣服脏了,染了好看。唉!那里是好看,越染越难看。哦,扯远了。我问:姑娘,你觉得什么叫打仗?她说,你们有枪哦,枪就是用来打仗的,电影里面就是这样的。我告诉她,我们的枪是用来保卫安全的,我们的任务主要是修公路,铁路。她好像一定要刨根问底,那坏人来了啷个办?我说,坏人来了当然要用枪啊。这好像才满足了她的好奇心。

测量任务马上要开始了,先要把丙谷到三堆子的公路主线定下来。当时军委有个指示叫“边设计,边勘测,边施工”。所以这里别说公路没有资料,就是铁路线路同样没有完整的测量技术资料。首先要打通丙谷到垭口的公路。让大部队进来。团部的物资装备也在逐步通过水路运进来。白天我们抓紧时间测量公路资料,傍晚又去搬运团部的设备物资。简易公路技术要求不高,能够过汽车就行。把中线,弯道,边坡桩一打,没几天就大功告成,工程量的统计计算是施工单位去做了。四川交通厅调来公路建筑大队已经入场施工。丘陵地带,半挖半填,测量设计时就考虑了最经济的施工方案。凭着钢钎,羊镐,铁铲,锄头加上箩筐扁担。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十多公里的简易便道20天左右就出来了,人海战术又派上了用场。当满载物资的汽车开进垭口公社院子里,人们又是一阵阵热烈的欢呼。有个大概六十来岁的老太太战战兢兢走到汽车旁边,伸出干瘪的双手,抚摸着汽车的引警盖问,解放军同志,这是个什么怪物哦,能够拉这么多东西!驾驶员告诉老太太说,老太太,这个叫汽车,是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解放牌汽车。老太太反复赞叹的说,哦,这就是汽车,这就是汽车。一辈子才看见这一回。副团长问老太太:老大娘,你想不想上去坐一坐?老太太说,没有坐过,看到都是第一次呢。副团长把老太太扶到驾驶室坐下。驾驶员开着汽车围绕院坝慢慢地转了一圈。老太太下了汽车,昏浊的眼眶里包含着的热泪顺着满是皱纹的脸流了下来。老太太流下的是高兴的眼泪,激动的眼泪,幸福的眼泪!





责任编辑:谨愚) 云游四方

五月十一日





献花(0)
+1
(本文系老铁872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