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观察7:别让孝心成为一种相互“绑架”

 chy随和 2014-05-14

2014-05-07 11:20:38

归档在 麻@辣一针(社会) | 浏览 75882 次 | 评论 22 条

站在村头的堤坝上,隔壁邻居老江爷爷满脸的幸福与满足。

就在五一前,接受远在安徽的大儿子的邀请,老江爷爷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常年在家带孩子的父母,正逐渐的走出他们蜗居了大半辈子的乡村,开始接触外边的所谓的时尚的生活。在各个新奇的景区,他们用不合时宜的装束和略显生硬的表情打量着这一切,世界,对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的同时却在考验他们对这个社会的适应能力。

外出,对于农村来说,永远是一件大事情,从外出前的那种向周围邻居的通告到回来后的那种不厌其烦的宣传,这些始终是朴素民众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话题。经常在农村听到这样的话:那谁谁家的儿子又带他父母出去旅游了……对于那些尚未带父母出去的孩子来说,这似乎就是一种示威和提醒。于是乎,子女总会抽出时间带父母外出旅游,结束后把父母放到老家便会心安理得的继续自己在城市里的喧嚣和热闹了,全让不顾父母在老家的那种煎熬。

这让笔者想起了春节期间,某知名婚恋网站在多家电视台投放一则以“因为爱,不等待”为主题的相亲广告。因其情节存在逼婚嫌疑而引发争议,并引发微博上网友的“万人抵制”活动。这种与用孝心绑架子女的场景有相似的意味。

说实话,对父母尽孝,带父母出去游玩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这种活动笔者是极力赞成的。只是,在现实中,很多这种活动竟成为乡村老人之间相互攀比和炫耀的面子及子女心安理得的借口,就感觉有些变了味。此外,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很多老人仅仅是去子女所工作的场地待了一些时间,更多的还是帮助子女进行抚养小孩和做家务。

只是,这也完全怪不了父母们。现实的压力,使得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去侍奉在父母膝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形总是出现。于是这种短期的团聚才成为父母之间相互炫耀的资本。用这种所谓形式上的孝心来证明孩子的孝顺和自己的幸福,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话,真的感觉很凄凉。偌大的一个家庭,只剩下一个或者两个老人守着,那种对于时间的痛恨无以言表。农闲时节,只闻犬吠声,不见人影来那种孤寂和落寞才是最痛苦的。为人子不能解父母相思之苦才是最应该反思的。

只可惜,这种带父母出去旅游后又把父母留在老家任其孤寂的行为却成为一种子女和父母相互慰藉的游戏。社会的进步使得我们的物质财富能够支撑父母的日常生活,但这种物质上的丰盈却不能成为自己孝心的全部。每次短暂的回家,父母总是依依不舍的送到车站,那种不舍之情我想是任何物质财富也填补不了的。

孟子曾提出不孝的五种情况,即“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在这五种不孝的情况中,有三种均为“不顾父母之养”,这也可以从反面证明养亲是为人子的基本义务。如说这种变相的相互满足能够替代亲情,那么孝的真实意义将不复存在。

姑且不论现实的压力,别让父母的眼光永远停留在我们前行的背后,也许,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那种虚荣下的满足,而你,才是他们最大的礼物和牵挂。文/大河人 2014母亲节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