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古籍名著丛书·金匮要略》前言

 johnney908 2014-05-15

《中医古籍名著丛书·金匮要略》

前言

后汉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人)撰《伤寒卒病论》十六卷,西晋王叔和编次《伤寒论》十卷,余不传。北宋翰林学士王洙于馆阁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林亿自杂病以下校正后刊行,即为现存之《金匮要略方论》。共三卷,二十五篇。

“藏府经络先后病”篇论因机辨治,为全书之总括。“痉湿暍”至“呕吐哕下利”一十六篇为内科诸病辨治。“疮痈肠痈浸淫”等二篇为外科诸病辨治。“妇人妊娠”以下三篇为妇科诸病辨治。全书论病四十余种,载方二百零五首(不含杂疗、食物禁忌等三篇)。剂型涉及汤、丸、散、膏、酒、洗、敷、坐等多种。

仲景治伤寒重祛邪以扶正,治杂病重扶正以祛邪。寒邪伤阳气,治伤寒祛邪中须时时顾护阳气。杂病多本于藏府之气虚损,治杂病以经络藏府病机为基础,于匡扶正气中祛除内外诸邪,从而确立了以藏府辨病治疗杂病之大法。

其以经、络、府、藏之别论中风,以五藏气血之损论虚劳、水气等,均为后世内科诸病辨治之源头。而妇人三篇则为中医妇科之发端。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仲景辨色脉,亦堪为楷模。诸如以脉之虚实别肺痿、肺痈,以脉之微涩识痹之虚滞,以脉之双弦、偏弦辨痰饮等,皆能指导临证,把握病机。

全书开宗明义,力倡治未病。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先其所因,伏其所主。推而广之,肝体阴而用阳,虚则滋水涵木、养血濡肝;实则清金制木,泻肝实脾。五藏准此。书中文简意奥,法有详略,举一反三,以此及彼。渴者主猪苓汤,为热与水结,余皆仿此。热与食结,宜大小承气;热与血结,宜桃红承气。

缓则治本,急则治标,扶正重补脾胃,祛邪慎用峻剂。桂枝茯苓丸行瘀化癥,“不知稍增”;大乌头煎驱寒止痛,“不可一日再服”,以免逐邪而伤正。别气味之所宜,明补泻之所适。仲景临证施治,救命活人之用心,非精读原文,深思领悟,而难以知其微辞要义,宏法神韵。

《金匮要略》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刻本、明刊本、清康熙刊本、日本诸刊本等。与《伤寒论》合刊者,有《仲景全书》诸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诸本等。其中最著名者为万历二十七年已亥(1599)海虞赵开美校刻《仲景全书》本。故以其为底本,参校医统本及赵以德《金匮玉函经二注》、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尤在泾《金匮心典》、陈念祖《金匮要略浅注》等,并参阅《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肘后方》、《脉经》等。

凡底本与校本字句不同而无须改动者,一律保持原貌;须两存其义者,仍不改原文,仅加校注;底本中明显错误者,据校本或文义改正,并加注说明。错别字、繁体字、通假字、异体字等均迳改为通行简化字。本书所选版本、校点方式与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之《中医四部经典》中《金匮要略》部分一致,可视为其单行本。但又重新进行了校勘,改正了其中一些错误。

《金匮要略》以论杂病脉证、藏府辨治而著称于世,与《伤寒论》互为羽翼,分述内伤、外感,为济世之梁筏,医学之精髓。清代名医费伯雄著《医醇賸义》,深得仲景之要旨,因谓“疾病虽多,不越内伤外感,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

傅景华

199612

201353日重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