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恩”不应被绑架——写在母亲节之后

 月未圆书斋 2014-05-15

文/梁莉


昨天母亲节,当铺天盖地的关于感谢妈妈的文章在朋友圈里面呈现的时候,感谢一个国外的节日给我们含蓄的中国人一个表达感情的渠道,但有时我们也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我相信应该不在少数,是否有妈妈不自觉的问,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在母亲节做了什么?你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有人是否借此在教育子女,意在我们的付出你是要报答的,如果不报答就是不懂得感恩,就是不孝顺。不禁要问,这是感恩的初衷吗?


母亲节,感谢的就是母亲养育孩子的默默无闻的奉献,作为一个母亲,我想,生养孩子是我们作为成年人自主的选择,母亲承载的养育的职责是动物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本能,孩子的到来还给我们带来了充实的生活,心灵的快乐,感悟生命的契机,促使我们成长,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对待孩子,而不是单纯的要求孩子对我们有感恩之心。感恩不应该被绑架!


不由想起最近看到一个视频,是一个学校聘请专家,给高中生上课,声泪俱下讲解妈妈的不易,然后让全校的学生在操场,一人一个盆,给自己的妈妈洗脚以彰显感恩。这个短片相信不少的人看过,很多人在转发,学校是用洗脚作为感恩的标签来促使孩子反思,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洗脚不能成为生活的常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心真正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感恩意识,这样的行为只能是昙花一现。


感恩不但要对妈妈,对周围的世界都应该心存感恩之心,即使是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也要感谢他们使我们成长。如果孩子把给父母洗脚作为一种常态,也就什么都不突兀啦,感恩在生活的点滴,即使没有给妈妈洗脚,但是如果孩子懂得替父母分担,明了父母的苦心,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恩之心。我的两宝宝从一岁多开始就经常跟我一起洗脚,有时是游戏,有时是我给他们洗完,她们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给妈妈洗,顺其自然,享受天伦之乐。给她们自由,把这当成乐趣,而不是要施压给她们,或者贴上什么标签。

作为父母,在自己思想的根源到底是怎样认为的就会在生活中有所表现,曾经有朋友生病住院,我问他们,儿子来看过你吗?他说,孩子上学太累,在家多休息一下吧,来了也帮不了忙。我问他,对孩子,是亲人生病重要还是学业重要?如果我们当父母的给孩子养成的理念就是如此,生病如果孩子不来看你就不要生气,因为从小到大他接受的理念就是学业事业比亲人生病重要。


其他时候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吃饭一直是大人让她们先挑着吃,就不要怪她们吃饭想不到父母;如果孩子从来不做家务,就不要怪孩子眼里没活,不懂得大人的辛苦;如果孩子犯错不引导他们承担后果,就别怪孩子不担当;如果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就别怪孩子脾气大,当孩子把负能量发到自己身上时候,又感慨孩子无感恩之心了;如果我们自己认识不到或者做不到的,就请别要求孩子也做到。


孩子的行为就是我们自己的镜子,看到的就是自己。感恩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时刻充满感恩之心对待周边的人和事情,反而要求孩子做到,即使他们给我们洗过一次两次脚又如何?最终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充满感恩之心,孩子自然就会耳濡目染,如果自己对社会充满怨气,对生活充满抱怨,对朋友无感恩之心,单纯的教育孩子感恩自己的养育之恩,这些功利的标签只会适得其反。


【作者】梁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曾做过大学老师,律师,曾任职某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因双胞胎女儿的出生曾放弃工作四年专职做妈妈。

慈怀读书会: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