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衢州市衢江区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构建城乡就业“大网络”

 9733 2014-05-15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劳动保障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步伐,实现劳动保障工作网络下延、服务下延,衢州市衢江区以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为载体,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成熟先行、分批扩面的原则,积极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进一步夯实就业工作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举措是:

  一、强化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夯实就业服务基础

  为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建设,衢江区人力社保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乡镇劳动保障所和村级劳动保障站的硬件建设、履职要求等规范化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作为基层平台建设的重要指标。为提高基层劳动保障人员素质,先后举办了两期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班,对全区乡镇劳动保障员和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进行拉网式培训,共培训人员288人。全区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75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全覆盖,80%以上的村(社区)实现了就业信息网络四级联网。2013年底,对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行政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标准化建设进行考评,按照村(社区)自评、乡镇初评、局抽查定评的程序进行考核,经考评有5个乡镇、26个村(社区)被评为“优秀”,为激励先进,对被评为优秀的单位,通过以补代奖的方式,从就业专项经费中分别给予5个优秀乡镇劳动保障中心共12万元和26个优秀村(社区)共28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村(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公益性岗位补助以所在村(社区)的相应考核等次,按优秀270/月、达标180/月、基本达标150/月的标准给予补贴,共补助经费532440元。

  二、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辐射作用,提高就业服务实效

  一是抓信息管理。定期收集整理各行政村劳动年龄段内的劳动力数据,输入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为开展就业服务、加强就业管理提供依据。几年来,利用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共发布求职招聘信息4.6万余条,开展职业介绍17018人(次),帮助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3万多人。二是抓技能培训。针对劳动保障协理员年龄偏大的特点,每年组织系统专业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根据农民工文化偏低、技能欠缺的特点,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自2010年来,利用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9520人,通过培训,促进就业15321人。三是抓岗位援助。通过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前期调查,摸清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和结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援助活动,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67个。其中,湖南镇的34个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在全市作为试点单位率先推出。

  三、加强就业信息宣传力度,打造就业服务亮点

  通过村(社区)劳动保障基层平台的电子显示屏对各种就业创业政策、就业信息、创业典型事迹进行实时滚动宣传和发布,使村民不出村就可以掌握就业信息、知晓就业创业政策、办理求职登记,引导村民勇于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劳动者,衢江区就业局在衢州经济信息频道开播了《衢江就业之窗》栏目,播放全区就业相关工作的新闻、政策、信息,并定期分析全区企业的缺工情况。与此同时,为帮助急需用工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和劳动者及时获得招工信息,同时开通了企业招聘热线,方便企业和群众咨询。(胡晨  王宏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