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港文化遗产之七十 南山不老松

 迎风初开 2014-05-15

贵港文化遗产之七十 南山不老松

        不老松:南山寿文化的最后一个传说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广为流传的一个寿庆祝福对联,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有福,又有寿。而尤其是后一句的寿比南山不老松引得全国各处的“南山”都争相标榜自己才是这付对子中的那一座南山,其中尤以陕西的终南山最被世人所认同。

        贵港之南山,当仁不让的挤到了这波长久以来的南山之争浪潮中。贵港南山的不老松,列入光绪版贵县志中的七处“景物”之一,该景物以“南山古松”为名,“在南山寺洞门峭壁间,数百年来高仅尺余,四时常秀,人谓之不老松”。光绪县志所载入的七处景物包括:紫泉胜迹、东井渔歌、思湾夜渡、西山方竹、南山古松、铁匠朽榕、豪光井,可见这七处景物基本上都是自然景观,其中有三处是展现在贵邑之地植物生长的奇异现象,一是西山方竹,竹子一般都是圆的,但贵港西山却有方形的竹子,至今有村屯名曰方竹;二是南山古松;三是铁匠街那棵遇风雨便复生的枯榕。

       关于南山不老松的描绘,清代邑绅陈芝诰曾于同治年间写了一篇《游南山记》,陈芝诰对不老松的描述“旋游殿外。寺僧指山半一小树,云是不老松,枝叶苍翠,经冬逾青,不枯亦不长,不知几许年物也”。这棵矮小苍劲的不老松,凡是去南山寺的游人,都要驻足观看良久,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场大旱,让这棵长在洞口上方峭壁间的“枝叶苍翠”的小树干旱而死,空留下已传唱了数百年的不老松之传奇,成为了真正的传说。  

     事实上,清代本邑民众对不老松的传颂,实际上对南山寿文化的一个延续。晋代葛洪在南山的北极洞内遗留的丹灶遗迹,以及后世历代对此典故赋诗吟唱的诸多诗句,像宋代李纲的《次贵州》。这都显示南山身为佛教寺庙的同时,也掺杂着道家文化所追求的长生不老之寿仙文化的影子。





南山北极,又名宜仙洞。相传为晋代葛洪炼丹之地。



南山北极宜仙洞,位于南山之最北极最高顶。光线充足,在图中左侧有一巨型天然圆形灶台。



明代嘉靖年间的浔州知府王贞吉游历南山后题的“南山万寿”,这是南山寿文化除了不老松外,又一个标志性图腾。





位于南山寺洞口旁的不老松石刻,为清代摩崖石刻。那棵传说中的不老松即长在这处石刻上方的峭壁之上。

后注,本来这棵“不老松”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场大旱中枯死了,但某社会团体却置此客观事实不顾,人为制造出“不老松”仍活在人间,是当年被信众取回家中保护起来云云,然后被动员捐献给某社会团体云云,现在被某社会团体“安奉”,种种言论,一付愚民之嘴脸昭然若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