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舍利子详解《伤寒论》之一

 johnney908 2014-05-15
舍利子详解《伤寒论》之一 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一句话就是太阳病的总纲领,凡是太阳病它必须有这些症状。这里所说的太阳病并不是现代西医所说的流感、肺炎等等得一个单独病病名,而是一个症候群的病名。太阳病虽然称之为病,其实就是证。凡是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系列的证候反映就称之为太阳病。

    脉浮,就是血管里头充血,血液多了。血液多了就是血里头水份多,并不是说一得病血就多了,而是水份多了。脉浮,血液充盈于浅在动脉则脉象显浮。人体想要出汗,在出汗以前,血管要扩张,大量的体液就往外来,这时脉就浮起来。浮脉属于太过的脉象,凡事脉太过均主有余的病。所谓有余,包括邪气的有余、病势的有余或机能之有余等。浮脉的脉位表浅,轻取可得,中取不如轻取明显,沉取时更不明显,甚至于感觉不到有脉象。

    头项强,头项这个部位充血得厉害就会特别痛。强音同降,就是强直的样子,有头部脖子强硬不听使唤还痛的感觉。由于充血得厉害,导致越往上越厉害,这在一般的感冒都十分常见,一得感冒脑袋的血管都蹦起来,越往上越厉害。这是因为外面浅在动脉都充血了,而上体部尤其厉害。这种情形就把体液大量输送的上体部,欲汗不得汗出。导致头、项、体部血液郁滞,压迫神经肌肉而发作凝滞性的疼痛症状。

    而恶,恶音同务寒,平时人正常的体温与外面的空气温度有一定的差距,人体会自然调节适应,现在体温忽然高起来了,与外面温度差距就会骤然加大,从而感觉外面的温度寒冷。体温忽然高起来就加大了内外的差距,就会感到寒冷。平时所见的恶风和恶寒是连带的,恶风是邪气进一步发展了,提纲代表概括性的叫恶寒。如果没有这个恶寒恶风,就是别的经的问题,不是单纯太阳病。恶寒,为表证所常见,又是发热之前的先兆症状。人体的新陈代谢是体温的大来源,脏腑、肌肉、血液流运是体温的小来源。人体热的辐射、汗的排泄是散热的大出路,呼吸、大小便的排泄是散热的小出路。恶寒是因为人体的散热机能大于造热机能所造成的症状。

   根据这个“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证候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就是要出汗而达不到出汗,正如传统中医所说的正邪交争这么一种病理现象。所以说如果人体有了病,人的机体对这个疾病是要斗争的,所以正邪交争。为什么要出汗呢?是因为人体要通过出汗而解除疾病。这个太阳病其实就是阳之表证,是在表(包括皮肤肌肉,还包括上焦头项、心肺部位),正与邪斗争的反映。这个人体利用发汗的机能,把这个疾病排除于体外。要是排除去了,自然就好了,可是人这种自然的机能是有限的,有时候往往达不到,达不到就出现太阳病这种情况了,要出汗不能出汗,上半身充血,所以就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是不是要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三种条件都必须具备呢?其实“脉浮,恶寒”是必须有的,而“头项强痛”做必要的参考。因为脑袋脖子痛,少阳和少阴病也可以见到。临床上感冒有太阳病症状的很多,身上疼痛、怕冷、发热,浑身沉重、眼睛都充血等等。都是卫气(津液)调动起来去到体表和上焦去抵抗寒邪之故。

    特别提一下《伤寒论》分析不要用《黄帝内经》的病机,会混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