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来不是客

 小虫贝贝 2014-05-15

  

盖北镇党委为新居民提供现场政策咨询和工作介绍等服务。 王佳 摄

  “我2004年9月份到盖北,老乡介绍说这里企业招工多、工资高,我就过来了。”山东枣庄人赵思军在浙江上虞市的盖北镇待了有9年,“在这里那么多年,早就习惯了,现在全家人都来了,子女在这里上学,我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

  作为服务区域内两大省级工业园区的12个功能区之一,紧邻杭州湾工业园区的盖北接纳了80%的园区外来务工人员住宿,镇里在册登记的新居民人数常年保持在1.6万左右,像赵思军一样全家都在盖北的新居民也有很多。

  刚到盖北时,赵思军在一家企业当保安,现在的他,是盖北镇兴海村和谐促进会的专职副会长,去年6月还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

  说起赵思军的“变身”,还得说到上虞这两年全面推进的新居民党建工作。

  编外“村干部”的拿手戏

  刚过元宵,上虞市盖北镇政府门口企业摆放的招聘台前,挤满了外来打工族。旁边围墙上,各式“招工”张贴得花花绿绿格外惹眼。

  “这里可是个‘小中国’,有来自22个省市、16个民族的新居民。现在,这儿的农贸市场过了晚上9点都还灯火通明。新居民大量涌入,给我们的环境卫生等工作造成很大压力,有时因为沟通有问题,还会和老居民们闹矛盾。”盖北镇党委书记祝荣法告诉记者,镇党委一直很重视以新居民为主的社会管理工作,“新居民也是来建设上虞的,帮助他们在这里生活好、工作好是我们盖北的管理重头戏。”

  怎么让新居民尽快和谐融入当地生活,镇党委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新居民党建工作,发挥好新居民党员作用。

  2011年12月,通过走访,摸清了新居民党员的大致情况后,盖北镇党委在镇里依托新居民管理事务所建立了新居民党总支和新居民“孵化器”党支部,依托村级和谐促进会,在兴海村、珠海村、联合村和新河村4个新居民比较集中的村组建了新居民党支部,支部不仅对所有登记的流动党员开放活动和教育培训,还充分发挥了新居民党员在促进社会和谐管理方面的作用。

  “有些工作我们去做,新居民可能有抵触,但新居民党员去做工作,家乡话一说,他们就有亲近感,接受就快。”兴海村党总支书记徐佰良兼任村新居民党支部的书记,说起新居民党员的作用,他很是感慨。

  正是在一次调解新居民户的违章工作中,赵思军主动请缨,协助兴海村新居民党支部做好老乡的思想工作。党组织注意到了这位热心的新居民,有意引导培养,小伙子也很积极主动,很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从原来的业余时间热心出力,到现在的专职服务新居民和谐促进,赵思军成了兴海村的编外“村干部”。现在的他可比在企业忙碌多了,经常随身带着相机,帮助刚到盖北的新居民拍照、办理暂住证,为他们联系住宿、提供就业信息、调解矛盾、帮助子女入学等:“我很开心,也很自豪。”

  外来党员找到“新感觉”

  如果说赵思军是新居民党建工作培养的一名“新兵”,那么徐贵彬则是在上虞找到了一名外来党员的“新感觉”。

  徐贵彬是四川眉山人,也是一名新居民党员,在杭州湾工业园区的安诺化工上班。当他参加了新居民党支部的第一次活动,流动党员证盖上新居民党支部的印章时,分外激动:“党员责任感强烈回归了!”2012年,表现出色的他被评为了居住地所在镇的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6月,由外来人口集聚地盖北镇开始的新居民党建工作试点,在上虞全市推广,制订出台《关于加强新居民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确认党员身份、不转组织关系、纳入当地管理”原则,在50个建有村级和谐促进会的乡镇(街道)、村(社区)率先建立新居民党组织,“以新居民党员引领新居民,以新居民党建凝聚新居民”,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

  “新居民管理服务工作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最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现实课题,也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上虞市委“两新”工委书记、组织部副部长崔苗军告诉记者,“全市约有新居民26.2万人,登记在册的新居民党员达544名,新居民党建工作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今,依托镇新居民管理事务所、村和谐促进会,上虞市建立了新居民党总支6个、新居民党支部34个、“孵化器”党支部9个,这些新居民党组织组织新居民党员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岗位当先锋、异乡展风采”等活动,不仅促进基层的和谐稳定,还为园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上虞市区域内有浙江两大省级经济开发区,用工量非常大。外来人员租住在园区附近的农户家里,集中在百官、曹娥等7个乡镇、街道,形成了工业功能区特色的混合性社会结构。因地制宜,利用村一级成熟的基层组织促进新居民党员作用发挥,抓好新居民党建工作,成为上虞的一大特色。依托村党组织建立“孵化器”党支部就是其中的典型——上虞在一些民营经济相对发达、村企关系较为紧密的村,探索建立村企联建“孵化器”支部,把企业里的新居民党建工作统一纳入村党组织管理,通过村企党建资源共享、党组织活动共搞、党员共管等形式,有效整合村企资源,实现区域内党建一体化,促进村企互动双赢,同时也促进了新居民与当地的充分融合。

  “组织好现有流动党员的活动和教育培训,村(社区)党组织或村(社区)新居民党支部择优向新居民‘孵化器’党支部推荐发展对象,培养发展入党。如今我们全市已确定赵思军这样的新居民入党积极分子23个。”崔苗军介绍,“从‘口袋党员’到亮明身份,到在我们的和谐促进工作中唱主角,新居民党员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人物,去年以来的市镇两级换届中,有22名新居民当选为乡镇、街道党代表,2名当选为市党代表。”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