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秀兰·邓波儿:天使在人间

 绍宜 2014-05-15

2月10日晚,好莱坞著名影星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去世,享年85岁。那个满头金色卷发、跳着踢踏舞、一笑两个酒窝的小天使永远地飞走了。

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秀兰·邓波儿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中央电视台引进了大量的外国影片,其中就包括多部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如《小公主》《一月船长》《海蒂》《小叛逆》《青鸟》《小天使》等。秀兰·邓波儿身上的真善美,恰恰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的国人最渴求的东西,人们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完美的小天使。

秀兰·邓波儿代表着人类银幕历史上最美好纯真的一刻,这不是因为她6岁出演电影便获得票房成功、7岁就获得奥斯卡特别金像奖,也不是因为她早就做到“萌”和智慧的交织出的趣味,甚至也不是因为她常年盘踞各种关于童星评选中的冠军宝座,而是那个胖乎乎、满头卷发、一张生动会笑时时做出怪异表情的脸,那是一个时代的最闪亮之处,是充满狡诈、奔波和算计的成人世界里没有却最需要的纯真。

◆母亲要求头上有56个卷儿

注:秀兰·邓波儿的招牌卷发

1928年4月23日,秀兰·邓波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她会成为童星与母亲密不可分。她的母亲曾是位舞蹈演员,一直有着电影明星梦,于是在她出生后,母亲就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都寄托在了她的身上。3岁时,秀兰·邓波儿在母亲的安排下进入米格林幼儿舞蹈学校,这是好莱坞星探经常出入的地方,在这里,漂亮的她果然被发现了。

1933年,5岁的秀兰·邓波儿签约20世纪福克斯公司。6岁时,她因在《起立欢呼》中出色的歌舞表演崭露头角,仅在这一年,她就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了10余部影片,其中《亮眼睛》一片使她一跃成为众人皆知的小明星。片中,她饰演的小女孩先后失去了父母,命运多舛,却因为天真可爱赢得了父母生前好友的爱和关怀。这个角色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们的心,人们都为她的命运牵肠挂肚。

其实,那时的秀兰·邓波儿还不认字,母亲每天都陪伴在她身边,为她大声朗读剧本,帮她记台词,整理她的服装,甚至还负责她的发型,每次做头发都要确保她头上有56个卷儿。后来,那个小卷发的形象成了风靡一时的造型,儿童们竞相模仿,以至于当时满大街都是邓波儿式的卷毛头。

◆大众小情人

秀兰·邓波儿出演的所有电影都是关于如何克服困难的故事,她明亮的眼眸中总是带着希望。在经济大萧条的沮丧和绝望中,她向人们传递乐观和欢笑,为数百万美国人打气加油,甚至塑造了那个时代民众的集体性格。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的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盛赞她是“奇迹小姐”,“只要我们国家一直有秀兰·邓波儿,我们就会渡过难关”。

秀兰·邓波儿符合所有人对孩子的美好幻想。那个小小的孩子,带着成年人对生活的所有愿望,撅着小嘴,用稚嫩的声音唱着温情的歌,肉乎乎的小胖腿跳着快节奏的踢踏舞,嗒嗒嗒,嗒嗒嗒,痛苦已被踩碎,生活中的苦闷也随着舞步一起逝去……一个美国人只需花15美分去看一场电影,就会忘却自己的烦恼,这真是太好了。

她所有的电影几乎都是一个模式,为了塑造她的形象,编剧一定要想尽办法弄死她的父母,随后把她扔给一个暴躁的老头,而这个老头很快就会被她化成绕指柔。她不仅擅长歌舞表演,而且常常扮演同情弱者的角色,善良调皮又略带几分老成,人见人爱,成为“大众小情人”。在那个人们需要排队领取食品救济的年代,秀兰·邓波儿的形象在美国杂志和广告中几乎每天都会出现20次,她成了出镜率最高的公众人物。

有一位基督徒广播制作人,在1938年写了首赞美诗,其中一句便是:“秀兰·邓波儿在上帝的近边/他们是三位一体,她是第四个。”

◆创造奇迹的小天使

注:“秀兰娃娃”让玩具公司赢利4500万美元,是那个时代每个女孩童年生活的组成部分

1935年2月,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在巴尔的摩饭店举行。当晚会接近尾声时,年仅7岁的秀兰·邓波儿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款款地走上舞台,接过奥斯卡特别金像奖,这是表彰她在《亮眼睛》一片中的出色表演。她成为有史以来唯一获得这项殊荣的孩子。同年,美国电影科学学会还授予她“1934年最杰出个人”的称号。这一年,7岁的她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留下了自己的手足印记和一句话,“我爱你们大家!”

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老板扎努克一定感谢过上帝,让他遇见了这样一件宝物。秀兰·邓波儿挽救了经济危机中濒临倒闭的福克斯公司,1934年的《亮眼睛》为福克斯公司赚到了400多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她让全美国的影院自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以来第一次场场爆满,影迷们被这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弄得神魂颠倒。书籍、杂志纷纷以邓波儿作封面,邓波儿娃娃、邓波儿服装也都成为抢手货。

秀兰·邓波儿也为她的家庭赚得了巨额财富。根据她与福克斯公司的合约,她每月都能得到1500美元的工资,要知道这在当时是普通成年人收入的几十倍。到了30年代末,秀兰·邓波儿的片酬已经超过12万美元,外加20万美元的红利,而当时的电影票价仅有15美分。她每个月能收到1万6千封信件,某次生日她甚至收到了16万7千份礼物。

◆被偷走的童年

注:1936年,秀兰·邓波儿在电影《偷渡者》中饰演了一个中国孤儿院的孩子,她认真地拉着二胡,并字正腔圆地说出了中文台词

成名过早的代价是失去童年。秀兰·邓波儿有一段名言,“6岁那年我就不相信真的有圣诞老人了,那天,妈妈带我到一家百货商店去看圣诞老人,可他让我给他签名。”

多年以后,她回忆起童年时曾说,“我只过了两年懒惰的婴儿生活,以后就一直在工作了。”那时,她每天必须工作5个小时,周末通常在8个小时以上,此外还要每天跟私人老师学习3小时。如果拍戏时不听话,她就会被关进一个装冰的小黑屋。年幼的她并不懂得抱怨,“我当时以为每个孩子都在工作。”有时候秀兰·邓波儿会在工作时哈欠连天,母亲不得不时时提醒她,“秀兰,精神点,精神点!”

为了保持她小公主的形象和性格,公司和妈妈都不允许她随便结交朋友,她有独立的教室和独立的家庭教师,扎努克还为她雇佣了一名高级保镖。她拥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最好的化妆师,最好的导演,最好的编剧,最好的摄像师……

秀兰·邓波儿聪慧早熟。有一次,与她演对手戏的成年男星忘了词,所有人都以为这场戏一定要重拍了,她却自如地趴在他的背上,亲热地勾着他的脖子,一句一句为他提词,仿佛这场戏本就应该如此。几乎每个成年演员与她演戏,心情都很复杂:她这么小,光芒却在自己之上。

但是,那时的她毕竟还是个孩子,只要想当个捣蛋鬼,她还可以这样做:在海德公园的总统花园里,她曾用弹弓把石子掷在第一夫人的后背上,为此被父亲打了屁股;她在电影厂里也有很多朋友,奥逊·威尔斯跟她玩槌球,加里·库珀陪她给图画上色;她喜欢强壮的大手像抱玩具那样抱着她,也喜欢坐在柔软的膝盖上——埃德加·胡佛的膝盖是最柔软的。

◆秀兰·邓波儿也要长大

注:秀兰·邓波儿的第二段婚姻近乎完美

作为红极一时的童星,人们评价说秀兰·邓波儿最大的悲哀是影迷不愿让她长大,因为随着身体开始发育,她的银幕魅力锐减,她自己也开始对演艺生涯产生厌倦。15岁时,她结识了中学女同学的哥哥、22岁的空军士兵约翰·阿加尔。两年后,他们结了婚。秀兰·邓波儿决定做个称职的“家庭主妇”,但是后来证明,阿加尔接近她,其实是想利用她当演员。两人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阿加尔有酗酒的恶习,这一恶习使他多次因酒后开车而被捕。1950年,在女儿苏珊出生两年后,他们决定分手。

不久,秀兰·邓波儿便在夏威夷遇见了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查尔斯·布莱克。令她感到欣慰的是,查尔斯从未看过她主演的电影。为了慎重起见,她拜托老朋友——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替她作了一番调查。“他们说查尔斯像苹果酱一样毫无杂质。”

1950年12月16日,秀兰·邓波儿与布莱克结婚了,演了19年电影的她正式决定退出,从此,她再也没有演过一部电影。

她是幸运的。直到2005年查尔斯去世,他们共同度过了五十余年。在一次记者采访中,秀兰·邓波儿说,这一生她获得的最大奖赏就是她和查尔斯童话般的婚姻生活。

◆完美的传奇

注:2006年,秀兰·邓波儿获美国演员工会终身成就奖。她在获奖感言中说:“我有幸从事了三项绝妙的事业——我曾投身电影电视业,也做了妻子、母亲和祖母,还为美国政府的外交工作效过力。”

秀兰·邓波儿的影坛轨迹被命名为“邓波儿宿命”,几乎成为全世界童星的宿命,每个年少成名的小可爱都想摆脱,却很少有人像她那样,从最辉煌淡然离去,光环之后,跃入更大的光环。

秀兰·邓波儿成年后淡出再出现时,是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她的反战演说没有为她赢得这一职位。倒是她帮助尼克松竞选成功后,外交才能被尼克松发现,随后被任命为联合国美国代表团的成员。此后,她陆续出任美国驻加纳大使;福特总统当政时期,她担任国务院礼宾司司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任此要职的女性;老布什任命她为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她说:“政客跟演员一样,都需要好的演技。”

跟所有女性一样,她经历了婚姻的波折、身体的折磨(曾患乳腺癌)、抚养子女的艰辛,并为事业和独立而奋斗。但她说,“如果还能再活一遍,我将不会对我的一生做出任何改变。”

她的家族在她的死亡声明里说:“她死在星期一,加利福尼亚的家,自然原因。家庭照顾在左右,我们向她致敬,她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生命,作为一个演员,作为一名外交官,最重要的是我们敬爱的母亲、祖母、曾祖母和崇拜了55年的妻子。”

这就是我们的天使在人间演绎的完美人生。■(《青年文摘·快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