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邢台市环境状况公报

 HUMIN9000 2014-05-15

 

水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1、地下水

  2012年邢台市城区地下水水质良好。浅层水总体水质为良好,深层水总体水质为优良。所测项目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

  2、地表水

  邢台市境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除引黄济津干渠(清凉江)和七里河外,其他河流均接纳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无天然径流。2012年监测结果显示,境内河流水质除七里河为Ⅲ类外,其他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12条有水河流按污染程度从重到轻排序依次是洨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汪洋沟、滏东排河、牛尾河、卫运河、老漳河、小黄河、围寨河、引黄济津干渠(清凉江)、七里河。留垒河与洺河常年断流。与2011年相比,洨河、滏阳河、汪洋沟等9条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下降,小黄河、清凉江、七里河3条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上升。2012年我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出市口均好于入市口,滏东排河、滏阳新河、西沙河和滏阳河四个出市断面COD浓度年均值分别比2011年下降32.6%、19.2%、12.4%和0.6%。

  2012年监测结果显示,朱庄和临城两座大型水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氮、磷除外),水质状况优。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

  3、水源地

  市区三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董村、紫金泉和韩演庄水源地水质均为优良,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备用水源地朱庄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二)废水排放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30344.7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4805.69万吨;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5539.09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依次是:造纸、纺织、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洗毛(绒)及其制品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

  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0.89万吨,其中工业COD排放量为2.83万吨,占总排放量的25.99%;生活COD排放量为2.48万吨,占总排放量的22.77%;农业源COD排放量为5.59万吨,占总排放量的51.34%。

  (三)行动与措施

  开展水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关停取缔71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化工、皮毛、农药等涉水企业;对34家布局不合理的化工、皮毛、电镀等涉水企业进行规范整合,迁入同类别工业园区,实现集中治污;对95家涉水污染企业采用先进的治理工艺进行深度治理,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科学划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编制完成了《邢台市城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调整技术报告》,并通过省政府批复实施;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邢台市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得到了省政府批复。强化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对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大沙河两岸2000米范围内涉水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搬迁关停了26家位于市区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拒批了4家选址在市区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企业。

  严格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按照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在全市主要河流实行跨县(市、区)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并试行扣缴生态补偿金政策的通知》要求,对各考核断面COD浓度实行周监测制,并通报监测结果。对超标的县(市、区)政府按有关政策进行财政扣缴,专项用于水污染综合整治。

  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按照《邢台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考核办法》38项考核指标,每季度对全市20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运行考核,有效提高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质量。

  大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2012年,市环保局与市农业局联合印发了《邢台市“十二五”畜禽养殖减排工作方案》,对各县(市、区)畜禽养殖减排目标任务进行年度分解,明确责任和目标,加快畜禽养殖减排项目建设,共完成畜禽养殖减排项目177个。

  严格按照区域总量和排放浓度双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2012年,市本级共发放排污许可证194件,国、省控重点污染源均实现持证排污及在线联网。

  大气环境状况

  (一)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邢台市城区共设四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分别是:达活泉子站、邢师高专子站、市环保局子站和路桥公司子站。2012年监测结果表明,市区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为0.039mg/m3、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24 mg/m3、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为0.077 mg/m3。

  各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各季度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四、一、二、三季度。

  (二)废气排放

  2012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782.07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39万吨(其中工业排放9.98万吨,生活排放1.41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9.91万吨(其中工业排放8.93万吨,生活排放0.9万吨,机动车排放0.08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3.67万吨(其中工业排放9.32万吨,城镇生活源排放0.20万吨,机动车排放4.15万吨)。

  (三)行动与措施

  开展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制定《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业企业关停取缔、搬迁退市、深度治理、市区周边小企业规范整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推广等“十大工程”。关停、搬迁市区企业80家,深度治理55家。建筑工地普遍采取了围挡、覆盖、喷洒等抑尘措施。拆除燃煤取暖锅炉84台,市区86家规模以上餐饮单位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和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市区四条公交线路完成“油改气”改造。使市区工业企业烟(粉)尘排放减少10134吨,降低了54.4%,二氧化硫排放减少18076吨,削减了48.2%,粉尘无组织排放得到有效遏制。

  强化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工作。对全市9座水泥旋窑全部进行了低氮燃烧改造,3座旋窑完成了SNCR脱硝工程建设;全市钢铁企业17座烧结机脱硫工程全部建成;国泰发电有限公司10#、11#机组完成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8#、9#、冀中能源矸石热电厂3#、4#和东庞热电厂1#、2#等6台机组烟气旁路全部拆除。沙河市安全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完成了8条生产线脱硫工程建设。

  城市声环境

  (一)声环境质量

  1、区域环境噪声

  影响城市区域环境的噪声源主要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和其它噪声五类,分别占42.6%、21.3%、13.9%、10.2%和12.0%。我市区域声环境属较好等级,区域环境等效声级为50.5dB(A),比上年下降0.8dB(A)。1类区达标率为93.3%,2、3类区达标率保持在100%。

  2、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属好等级,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值为 63.9dB(A),加权平均车流量为1385.6辆/小时。与上年相比,车流量持平,道路噪声等效声级下降0.6dB(A),低于标准6.1dB(A),路段达标率为100%。

  3、功能区噪声

  各类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为:1类区昼间49.2dB(A),夜间38.6dB(A);2类区昼间49.6dB(A),夜间42.0dB(A);3类区昼间52.2dB(A),夜间46.0dB(A);4类区昼间65.8dB(A),夜间54.4dB(A)。与上年相比,2012年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1类、3类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2类区昼间达标率100%,夜间达标率下降为91.7%;4类区昼间达标率100%,夜间达标率由上年的50%提高到62.5%。

  (二)行动与措施

  加强对工业企业及建筑施工噪声的日常监管。加大对建筑施工工程申报的审批力度,及时掌握施工单位的施工起止时间、施工机械使用等情况;加强夜间施工噪声污染的巡查执法检查力度,从严处罚未经审批、擅自夜间违法施工的行为;建立噪声污染防治社会舆论监督制度,督促施工单位在采取有效建筑施工噪声防治措施的同时,协调好与周边居民的关系,主动公布施工阶段和夜间施工时可能发生噪声污染的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

  采取禁鸣措施控制道路交通噪声。在新西街、红星街、顺德路全段,中兴大街、守敬路、新华路、冶金路及团结大街部分路段采取禁鸣措施,有效降低了道路交通噪声。

  重点开展高、中考期间环境噪声严查行动。高、中考期间,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严禁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向施工工地运输原料,加强对工业噪声污染的控制和管理等有效措施,为广大考生创造了一个清静、舒适的应考环境。

  固体废物防治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力度。

  (一)固体废物状况

  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13.37万吨,综合利用量944.89万吨,综合利用率93.24%。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561.6吨,其中安全处置254.3吨,安全贮存307.3吨。

  (二)行动与措施

  加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集中开展了危险废物专项检查,建立了危险废物检查档案。要求所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涉及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按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跨地区转移处置审批,建立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

  严格重金属企业监管。根据《邢台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取缔淘汰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5家,限期治理涉重金属污染企业3家。

  生态环境状况和保护

  (一)生态环境状况

  1、土地和耕地

  全市总土地面积12486平方公里,2012年现有耕地面积701.3千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56.2%;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18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2%,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4.6%。

  2、森林与草地

  截至2012年底,全市林地面积322千公顷,其中人工林地面积299.2千公顷,林木蓄积量7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5.75%。全市现有森林公园6个,面积97.24平方公里。全市现有草地面积131.53千公顷,其中人工草地面积14.67千公顷。2012年市区新增乔木29.1万株,使市区乔木增加了一倍,环绕市区建设了防护林带,共计植树103.15万株。

  3、动植物种类

  全市共有野生动物种类38种,野生动物种类与去年相同。其中兽类14种、鸟类18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2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3种,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4种。主要珍稀动物种类有黄羊、苍鹰等,主要珍稀植物种类有黄梁木、臭檀、文冠果等。

  4、矿产

  全市矿产资源丰富,各类矿产品种数量达47种,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地有78处。全市共有矿山企业340家,矿区总面积325.4平方公里,其中露天采矿面积30.8平方公里,地下开采矿区范围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

  (二)行动与措施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开展环保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任县任城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开发区百泉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通过了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专家验收核查;威县洺州镇、广宗县广宗镇在创建省级环境优美城镇工作中通过了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在创建“省级生态村”的工作中开发区南厂村、内丘县大恶石村等29个村通过了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材料审查。

  严禁秸秆焚烧现象。2012年我市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力度,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禁烧秸秆氛围,并采取了“重罚严惩”的禁烧措施,确保了我市夏、秋两季未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

  环境管理

  (一)环境执法检查

  2012年市本级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3202人(次),检查企业4431家,立案66件,结案66件。相继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污染源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防范性环境监察,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检查等,以及各项减排工程的专项环境执法检查;对10个县开展了环境监察(稽查),促进了各县(市、区)监察稽查工作的开展。

  严格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执行排污收费制度,认真开展排污申报审核核定,坚持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全市共征收排污费5215.17万元,其中市本级征收排污费1600万元。

  (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2012年邢台市环境保护局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76个(省环保厅批复8个,市环保局批复468个),涉及总投资652.62亿元(省环保厅批复项目35.36亿元,市环保局批复项目617.26亿元)、环保投资7.09亿元(省环保厅批复项目0.96亿元,市环保局批复项目6.13亿元)。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环保竣工验收项目196个,环保投资1.5亿元。

  (三)辐射环境管理

  开展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开展了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50人(次),累计检查企业430家(次),限期整改单位36家。全面清缴废旧、闲置放射源23枚,均已妥善处理。加强审批服务工作,共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1件,预审电磁辐射项目17个。

  2012年邢台市辐射环境监测站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评审。对我市辖区内Ⅲ类射线装置使用单位进行了验收监测,共监测射线装置使用单位76家、射线装置230台。完成了30家放射源使用单位的年度评估监测和92座通讯基站的辐射环境监测。

  (四)环境监测管理

  全市环保系统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临城县环境监测站通过省厅组织的三级站标准化达标验收,全市通过标准化验收的三级监测站达到7个。市、县两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强。市区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完成升级改造,全部实现了环境空气六参数自动监测,确保了按时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监测市区空气质量。7个县(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验收,另有4个县完成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全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累计投资1300多万元。2012年全市共计 152名环境监测人员参加了省环保厅组织的上岗证考核。

  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圆满完成各项监测任务。完成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地表水常规监测等各级各类断面监测、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及各类噪声监测,“双三十”重点企业监督监测,“以奖促制”农村环境专项监测,土壤监测及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等,获得各类监测数据合计210138个。各环境要素常规监测获得有效数据127524个,其中环境空气108110个,水质13754个,噪声5660个;各类工业污染源监测数据23540个;工程验收、环评、室内空气监测数据59074个。

  (五)污染治理投资

  2012年我市污染源治理投资为10.42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8.92亿元(包括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69亿元,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深度治理投资4.98亿元,燃煤锅炉改清洁能源投资0.25亿元);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1.5亿元。

  为加大环保投资,促进污染源治理,市环保局积极帮助各县(市、区)政府和企业争取上级环保专项资金10143.19万元。

  公众参与

  (一)环境信访

  2012年市环保局共受理各类环境污染举报814件。其中,12369举报热线600件,来访7批,来信8件,网上举报76件,新闻媒体33件,省厅转办案件69件,市长热线69件。均做到了及时查处,按期反馈,查处率和反馈率均为100%。

  (二)宣传教育

  2012年我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营造了浓厚的环保舆论宣传氛围。全市环保系统累计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发表稿件4000余篇(幅),其中省级以上稿件113余篇(幅)。“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围绕“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的宣传主题,通过环保集邮展、书画笔会、环保成果展宣传一条街、“邢襄大舞台·环保之夜”广场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展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环保理念。市环保局与市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环保在线》电视节目52期,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工作,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环境保护、参与环境保护、支持环境保护。积极参加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对公众举报的环境问题,环保执法人员及时深入现场调查处理。全年共处理、反馈公众反映问题59个。认真开展“绿色创建”工作,创建省级绿色学校5所,市级绿色学校6所。

  科技与环保产业

  (一)环保科技

  加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完成26家企业的清洁审核工作,提高了资源能源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了废物产生。积极帮助企业开展上市环保核查。做好环保对外合作和设施运营资质管理工作。编制完成《邢台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二)环保产业

  为了做好“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工作,我市环保产业抓住发展机遇,加强自我发展。2012年我市环保产业产值达到8600万元,业务范围涉及废水、废气、噪声、工程治理、设备加工、环境影响评价及技术咨询、清洁生产咨询服务、室内环境质量监测等。环保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产业会员单位已走出邢台,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拓宽市场业务份额,促进了环保市场进一步繁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现发布2012年《邢台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环境执法为手段,切实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超额完成污染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水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1、地下水

  2012年邢台市城区地下水水质良好。浅层水总体水质为良好,深层水总体水质为优良。所测项目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

  2、地表水

  邢台市境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除引黄济津干渠(清凉江)和七里河外,其他河流均接纳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无天然径流。2012年监测结果显示,境内河流水质除七里河为Ⅲ类外,其他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12条有水河流按污染程度从重到轻排序依次是洨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汪洋沟、滏东排河、牛尾河、卫运河、老漳河、小黄河、围寨河、引黄济津干渠(清凉江)、七里河。留垒河与洺河常年断流。与2011年相比,洨河、滏阳河、汪洋沟等9条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下降,小黄河、清凉江、七里河3条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上升。2012年我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出市口均好于入市口,滏东排河、滏阳新河、西沙河和滏阳河四个出市断面COD浓度年均值分别比2011年下降32.6%、19.2%、12.4%和0.6%。

  2012年监测结果显示,朱庄和临城两座大型水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氮、磷除外),水质状况优。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

  3、水源地

  市区三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董村、紫金泉和韩演庄水源地水质均为优良,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备用水源地朱庄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二)废水排放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30344.7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4805.69万吨;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5539.09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依次是:造纸、纺织、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洗毛(绒)及其制品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

  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0.89万吨,其中工业COD排放量为2.83万吨,占总排放量的25.99%;生活COD排放量为2.48万吨,占总排放量的22.77%;农业源COD排放量为5.59万吨,占总排放量的51.34%。

  (三)行动与措施

  开展水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关停取缔71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化工、皮毛、农药等涉水企业;对34家布局不合理的化工、皮毛、电镀等涉水企业进行规范整合,迁入同类别工业园区,实现集中治污;对95家涉水污染企业采用先进的治理工艺进行深度治理,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科学划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编制完成了《邢台市城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调整技术报告》,并通过省政府批复实施;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邢台市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得到了省政府批复。强化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对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大沙河两岸2000米范围内涉水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搬迁关停了26家位于市区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拒批了4家选址在市区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企业。

  严格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按照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在全市主要河流实行跨县(市、区)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并试行扣缴生态补偿金政策的通知》要求,对各考核断面COD浓度实行周监测制,并通报监测结果。对超标的县(市、区)政府按有关政策进行财政扣缴,专项用于水污染综合整治。

  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按照《邢台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考核办法》38项考核指标,每季度对全市20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运行考核,有效提高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质量。

  大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2012年,市环保局与市农业局联合印发了《邢台市“十二五”畜禽养殖减排工作方案》,对各县(市、区)畜禽养殖减排目标任务进行年度分解,明确责任和目标,加快畜禽养殖减排项目建设,共完成畜禽养殖减排项目177个。

  严格按照区域总量和排放浓度双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2012年,市本级共发放排污许可证194件,国、省控重点污染源均实现持证排污及在线联网。

  大气环境状况

  (一)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邢台市城区共设四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分别是:达活泉子站、邢师高专子站、市环保局子站和路桥公司子站。2012年监测结果表明,市区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为0.039mg/m3、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24 mg/m3、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为0.077 mg/m3。

  各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各季度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四、一、二、三季度。

  (二)废气排放

  2012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782.07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39万吨(其中工业排放9.98万吨,生活排放1.41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9.91万吨(其中工业排放8.93万吨,生活排放0.9万吨,机动车排放0.08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3.67万吨(其中工业排放9.32万吨,城镇生活源排放0.20万吨,机动车排放4.15万吨)。

  (三)行动与措施

  开展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制定《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业企业关停取缔、搬迁退市、深度治理、市区周边小企业规范整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推广等“十大工程”。关停、搬迁市区企业80家,深度治理55家。建筑工地普遍采取了围挡、覆盖、喷洒等抑尘措施。拆除燃煤取暖锅炉84台,市区86家规模以上餐饮单位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和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市区四条公交线路完成“油改气”改造。使市区工业企业烟(粉)尘排放减少10134吨,降低了54.4%,二氧化硫排放减少18076吨,削减了48.2%,粉尘无组织排放得到有效遏制。

  强化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工作。对全市9座水泥旋窑全部进行了低氮燃烧改造,3座旋窑完成了SNCR脱硝工程建设;全市钢铁企业17座烧结机脱硫工程全部建成;国泰发电有限公司10#、11#机组完成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8#、9#、冀中能源矸石热电厂3#、4#和东庞热电厂1#、2#等6台机组烟气旁路全部拆除。沙河市安全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完成了8条生产线脱硫工程建设。

  城市声环境

  (一)声环境质量

  1、区域环境噪声

  影响城市区域环境的噪声源主要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和其它噪声五类,分别占42.6%、21.3%、13.9%、10.2%和12.0%。我市区域声环境属较好等级,区域环境等效声级为50.5dB(A),比上年下降0.8dB(A)。1类区达标率为93.3%,2、3类区达标率保持在100%。

  2、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属好等级,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值为 63.9dB(A),加权平均车流量为1385.6辆/小时。与上年相比,车流量持平,道路噪声等效声级下降0.6dB(A),低于标准6.1dB(A),路段达标率为100%。

  3、功能区噪声

  各类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为:1类区昼间49.2dB(A),夜间38.6dB(A);2类区昼间49.6dB(A),夜间42.0dB(A);3类区昼间52.2dB(A),夜间46.0dB(A);4类区昼间65.8dB(A),夜间54.4dB(A)。与上年相比,2012年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1类、3类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2类区昼间达标率100%,夜间达标率下降为91.7%;4类区昼间达标率100%,夜间达标率由上年的50%提高到62.5%。

  (二)行动与措施

  加强对工业企业及建筑施工噪声的日常监管。加大对建筑施工工程申报的审批力度,及时掌握施工单位的施工起止时间、施工机械使用等情况;加强夜间施工噪声污染的巡查执法检查力度,从严处罚未经审批、擅自夜间违法施工的行为;建立噪声污染防治社会舆论监督制度,督促施工单位在采取有效建筑施工噪声防治措施的同时,协调好与周边居民的关系,主动公布施工阶段和夜间施工时可能发生噪声污染的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

  采取禁鸣措施控制道路交通噪声。在新西街、红星街、顺德路全段,中兴大街、守敬路、新华路、冶金路及团结大街部分路段采取禁鸣措施,有效降低了道路交通噪声。

  重点开展高、中考期间环境噪声严查行动。高、中考期间,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严禁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向施工工地运输原料,加强对工业噪声污染的控制和管理等有效措施,为广大考生创造了一个清静、舒适的应考环境。

  固体废物防治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力度。

  (一)固体废物状况

  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13.37万吨,综合利用量944.89万吨,综合利用率93.24%。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561.6吨,其中安全处置254.3吨,安全贮存307.3吨。

  (二)行动与措施

  加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集中开展了危险废物专项检查,建立了危险废物检查档案。要求所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涉及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按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跨地区转移处置审批,建立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

  严格重金属企业监管。根据《邢台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取缔淘汰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5家,限期治理涉重金属污染企业3家。

  生态环境状况和保护

  (一)生态环境状况

  1、土地和耕地

  全市总土地面积12486平方公里,2012年现有耕地面积701.3千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56.2%;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18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2%,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4.6%。

  2、森林与草地

  截至2012年底,全市林地面积322千公顷,其中人工林地面积299.2千公顷,林木蓄积量7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5.75%。全市现有森林公园6个,面积97.24平方公里。全市现有草地面积131.53千公顷,其中人工草地面积14.67千公顷。2012年市区新增乔木29.1万株,使市区乔木增加了一倍,环绕市区建设了防护林带,共计植树103.15万株。

  3、动植物种类

  全市共有野生动物种类38种,野生动物种类与去年相同。其中兽类14种、鸟类18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2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3种,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4种。主要珍稀动物种类有黄羊、苍鹰等,主要珍稀植物种类有黄梁木、臭檀、文冠果等。

  4、矿产

  全市矿产资源丰富,各类矿产品种数量达47种,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地有78处。全市共有矿山企业340家,矿区总面积325.4平方公里,其中露天采矿面积30.8平方公里,地下开采矿区范围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

  (二)行动与措施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开展环保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任县任城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开发区百泉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通过了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专家验收核查;威县洺州镇、广宗县广宗镇在创建省级环境优美城镇工作中通过了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在创建“省级生态村”的工作中开发区南厂村、内丘县大恶石村等29个村通过了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材料审查。

  严禁秸秆焚烧现象。2012年我市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力度,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禁烧秸秆氛围,并采取了“重罚严惩”的禁烧措施,确保了我市夏、秋两季未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

  环境管理

  (一)环境执法检查

  2012年市本级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3202人(次),检查企业4431家,立案66件,结案66件。相继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污染源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防范性环境监察,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检查等,以及各项减排工程的专项环境执法检查;对10个县开展了环境监察(稽查),促进了各县(市、区)监察稽查工作的开展。

  严格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执行排污收费制度,认真开展排污申报审核核定,坚持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全市共征收排污费5215.17万元,其中市本级征收排污费1600万元。

  (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2012年邢台市环境保护局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76个(省环保厅批复8个,市环保局批复468个),涉及总投资652.62亿元(省环保厅批复项目35.36亿元,市环保局批复项目617.26亿元)、环保投资7.09亿元(省环保厅批复项目0.96亿元,市环保局批复项目6.13亿元)。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环保竣工验收项目196个,环保投资1.5亿元。

  (三)辐射环境管理

  开展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开展了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50人(次),累计检查企业430家(次),限期整改单位36家。全面清缴废旧、闲置放射源23枚,均已妥善处理。加强审批服务工作,共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1件,预审电磁辐射项目17个。

  2012年邢台市辐射环境监测站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评审。对我市辖区内Ⅲ类射线装置使用单位进行了验收监测,共监测射线装置使用单位76家、射线装置230台。完成了30家放射源使用单位的年度评估监测和92座通讯基站的辐射环境监测。

  (四)环境监测管理

  全市环保系统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临城县环境监测站通过省厅组织的三级站标准化达标验收,全市通过标准化验收的三级监测站达到7个。市、县两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强。市区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完成升级改造,全部实现了环境空气六参数自动监测,确保了按时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监测市区空气质量。7个县(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验收,另有4个县完成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全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累计投资1300多万元。2012年全市共计 152名环境监测人员参加了省环保厅组织的上岗证考核。

  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圆满完成各项监测任务。完成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地表水常规监测等各级各类断面监测、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及各类噪声监测,“双三十”重点企业监督监测,“以奖促制”农村环境专项监测,土壤监测及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等,获得各类监测数据合计210138个。各环境要素常规监测获得有效数据127524个,其中环境空气108110个,水质13754个,噪声5660个;各类工业污染源监测数据23540个;工程验收、环评、室内空气监测数据59074个。

  (五)污染治理投资

  2012年我市污染源治理投资为10.42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8.92亿元(包括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69亿元,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深度治理投资4.98亿元,燃煤锅炉改清洁能源投资0.25亿元);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1.5亿元。

  为加大环保投资,促进污染源治理,市环保局积极帮助各县(市、区)政府和企业争取上级环保专项资金10143.19万元。

  公众参与

  (一)环境信访

  2012年市环保局共受理各类环境污染举报814件。其中,12369举报热线600件,来访7批,来信8件,网上举报76件,新闻媒体33件,省厅转办案件69件,市长热线69件。均做到了及时查处,按期反馈,查处率和反馈率均为100%。

  (二)宣传教育

  2012年我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营造了浓厚的环保舆论宣传氛围。全市环保系统累计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发表稿件4000余篇(幅),其中省级以上稿件113余篇(幅)。“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围绕“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的宣传主题,通过环保集邮展、书画笔会、环保成果展宣传一条街、“邢襄大舞台·环保之夜”广场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展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环保理念。市环保局与市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环保在线》电视节目52期,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工作,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环境保护、参与环境保护、支持环境保护。积极参加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对公众举报的环境问题,环保执法人员及时深入现场调查处理。全年共处理、反馈公众反映问题59个。认真开展“绿色创建”工作,创建省级绿色学校5所,市级绿色学校6所。

  科技与环保产业

  (一)环保科技

  加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完成26家企业的清洁审核工作,提高了资源能源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了废物产生。积极帮助企业开展上市环保核查。做好环保对外合作和设施运营资质管理工作。编制完成《邢台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二)环保产业

  为了做好“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工作,我市环保产业抓住发展机遇,加强自我发展。2012年我市环保产业产值达到8600万元,业务范围涉及废水、废气、噪声、工程治理、设备加工、环境影响评价及技术咨询、清洁生产咨询服务、室内环境质量监测等。环保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产业会员单位已走出邢台,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拓宽市场业务份额,促进了环保市场进一步繁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现发布2012年《邢台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环境执法为手段,切实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超额完成污染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