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城小吃“四花旦” 酸辣甜咸中的极致美味

 济南的秋天 2014-05-15

  酿皮(左)牛奶鸡蛋醪糟灰豆子砂锅

  如今《舌尖上的中国》正在热播中,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画面,挑动了无数人的味蕾。那么“舌尖上的兰州”又如何呢?身在兰州长在兰州的人们,最牵挂的地道兰州味是什么?从今日起,本报特推出寻访街头地道“兰州味”系列报道,找出那些深藏于民间,对于吃货们来说,流连忘返、欲罢不能的传统美食。

  兰州的美食特点与它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这里聚集了多个少数民族,因此在地方饮食上也能体现出一些民族风味。兰州美食单个一种食物,看起来调味配料丰富,但实际主味却只有一个,酸辣苦甜咸只有一味出头,绝不会含混不清。今天,本报带您寻访的四种美食,口味各有不同,但绝对是兰州传统小吃中的代表,堪称小吃中的“四花旦”。

  灰豆子—兰州人最爱的甜食

  虽然兰州地处西北,饮食以咸、辣居多,但有一道甜品却是兰州人无法舍弃的,那就是灰豆子。按老兰州人的讲法,一家店的灰豆子好不好,要听、看、闻、品。听:客人吸溜喝灰豆之声;看:盛豆时,酱色浓汤包裹的灰豆微微发亮如同黑色珍珠;闻,整个身体便可享受混着枣味的豆香;品,豆嫩汤甜,沁人心脾。

  “从清朝开始,人们便担着300多斤的担子在兰州的大街小巷卖灰豆子。”一位有50余年制作灰豆子经验的兰州灰豆王店经理告诉记者。灰豆王杜维成去年已经过世,因他做的灰豆子享誉金城,而获封“灰豆王”的美誉。据了解,灰豆子主要由上等麻豌豆和枣做成。豆与枣得分开煮,煮豆需要添加蓬灰与碱,煮豆最少需要文火六小时,这样豆子才绵而爽口。两者根据一定的比例调配之后,再根据客人喜好添加白砂糖。

  今年五十多岁的宋赞青女士是一位老兰州,她说,从父辈开始便喝灰豆子。“春夏秋冬都可以,养胃又好喝。老兰州好这口,多年的习惯了。”旧时,兰州人拿一个饼再加一碗灰豆子,就算一顿饭,半夜两三点都会有生意。

  酿皮—是主食又是小吃的独特面食

  早晨九点,当很多商铺才刚开张,做营业前准备时,白发海已经将当天要卖的酿皮全部制作好摆进货柜。说起白发海的“再回首”酿皮店,兰州人都很熟悉。二十多年了,“再回首”酿皮店的酿皮让不少人“再回首”了很多次了,香气扑鼻的辣椒油配上醇香的芝麻酱,让软韧筋柔的酿皮香辣爽口。

  酿皮有两种,高担和水洗。“高担酿皮”原为西安小吃。一九二五年由“福华轩”老板高三传带至兰州。因其担子高、酿皮质量高而得名。“水洗酿皮”是兰州本土做法,将面粉用凉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倒去清水,加入食用碱,调成面浆,放入蒸笼蒸熟,冷却后切成比筷子微粗的长条即可。两者口感各异,高担酿皮比较筋道,水洗酿皮则软糯一些。食用前除使用芝麻酱、辣椒油、盐、醋、蒜泥等调料外,还辅以鲜豆芽或黄瓜丝少许,水洗酿皮还要加面筋,食之酸辣清凉。

  每到夏季,兰州女同胞们基本上是以酿皮为主食,而不少人则将它作为饭后小吃。

  砂锅—隐藏在民谣中的美食

  兰州本地人对“兰州砂锅子”这个称呼一定不陌生。小时候我们经常能听到一首民谣这样说:“砂锅里煮着洋芋蛋,炕上睡着尕老汉。”每一首民谣,都代表一段历史,兰州砂锅同样有属于它的故事。兰州的陶器制作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兰州砂锅还曾作为“进上八宝珍品”之一,由明朝肃藩王向朝廷进贡。今天,“兰州砂锅”作为一种甘肃特产的地位虽不为人所熟知,但用砂锅炖制的美食却成兰州特色小吃。

  无论春夏秋冬,饭点上去老顾家砂锅店,必须得排队,男女老少捧着一锅热气腾腾的砂锅,吃得那叫一个酣畅。据老顾家砂锅西关店的颖经理介绍,兰州砂锅从原来简单的白菜豆腐炖丸子,演绎出各种丰富的搭配,凡是可以炖煮的菜肴,都可以灵活采用。砂锅丸子、砂锅豆腐、砂锅排骨、砂锅酥肉、什锦砂锅等十几种搭配吃法,文火炖制,味美汤鲜,经济实惠,是街头巷尾百姓喜爱的一种传统美食。

  牛奶鸡蛋醪糟—闻名于夜市的小吃

  每当夜幕降临,马路上渐渐少了嘈杂声,一条狭窄的小道内却人声鼎沸,到了一天当中最繁华的时刻,这就是兰州小吃一条街—正宁路夜市。而当你走进夜市会发现,有一家小摊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都踮着脚、伸长脖子望着小摊前的老板,估摸着何时才能轮到自己。他们等的就是牛奶鸡蛋醪糟,牛奶、鸡蛋和醪糟的相遇,让兰州人多了一道甜美可口的宵夜。

  据夜市上制作牛奶鸡蛋醪糟的老板介绍,最先食用牛奶鸡蛋醪糟的是甘肃临夏人,后传入兰州。制法首先将醪糟放在牛奶中烧开,打入鸡蛋花,并撒入葡萄干、枸杞、花生、白糖等,其成品黄白相间,奶和米酒的香气让人陶醉,吃起来蛋花柔软,滑嫩爽口,香甜略酸,各种干鲜果星星点点,色彩斑斓。

  女儿在外地上学的刘秀女士说,每年寒暑假只要回兰州,女儿第一晚肯定要先去夜市喝碗牛奶鸡蛋醪糟解个馋,看起来好像做法挺简单,但在家自己试着做就是没法做好吃,看来这东西也讲究个火候。

  文图 本报记者 夏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