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个小故事

 五峰山人怡心馆 2014-05-16

几个小故事

(2011-11-01 21:31: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朴实生活

说到五粮液,在巴黎食品博览会上,多次获得了奖项。其中有一次一起获奖的还有法国的白兰地、苏联的伏特加,那么到底是那种酒更好呢?评委们各持己见,无法评定,有人就建议用三只小白鼠做了个实验,其中一只小白鼠喝了法国的白兰地,之后它就偏偏起舞,因为法国人是个非常浪漫的民族,小白鼠偏偏起舞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二只小白鼠喝了伏特加,那么这只白鼠又怎么了呢?倒头大睡,因为伏特加是一种非常烈的酒。第三只小白鼠喝了我们中国的五粮液又怎么样了呢?它大叫,“猫呢,在那里?老子今天要干掉它!”

 

 

说到麻婆豆腐,成都就有很多的麻婆豆腐店,其中最好的要数陈麻婆豆腐,现在呢就给大家讲一下麻婆豆腐的故事:据说清朝同治年间,成都一位麻脸的老太太开了家豆腐庄,菜好味好就是生意不好,人们说是招牌不响亮,于是 麻脸老太太就求助一位姓张的打油诗人。张打油一本正经地对麻脸老太太说:“你晓得我这个人特损,口无遮拦,不知你受得了受不了?”麻脸老太太挺宽容,说:“只要让我这豆腐庄有名气,再怎么损我也受得。我一个老太婆,还怕你损不成!”

于是,张打油一边吃豆腐,一边看着麻脸老太太做起打油诗来。他那副专注的神情,令老太太多少有些不自然,问:“张先生,我这张麻脸有啥好看的!”张打油道:“就你这张脸有文章可做!”说着信口拈出一首打油诗来:“羡君满面好文章,圈圈点点不成章,春来莫向花间做,免得蜜蜂入错房。”——意思是,老太太,我羡慕你这张脸啦,长在那儿天生就是一篇千古奇文;您老不仅麻子多,而且麻坑硕大,密密麻麻像个大蜂巢。

麻脸老太太有些愠怒——你张打油也太出格太伤人自尊了,正待发作,但见张打油已提笔写下四个大字:“麻婆豆腐”。这下麻脸老太太恍然大悟,敢情刚才吟诗,原是在抓招牌的特点。

后来,这个招牌果然一炮打响,麻婆豆腐庄从此门庭若市。顾客一是想核实打油诗中的圈圈点点,二是想品尝豆腐庄的麻麻杂杂,因此食客总是络绎不绝。

 

 

龙抄手。“龙抄手”在四川是这个名字,可在北方叫它“混沌”,在南方叫它“云吞”。相传在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明皇为了避乱,来到成都天回镇。皇帝想吃北方的薄面饼,可是四川厨师不会做,只好按吩咐把面皮翰的很薄,然后把肉馅做好,但不知道怎么包,就偷偷去看皇帝是什么样的人,会不会杀自己。他看见皇帝正抄着手在看风景,灵机一动,回去把面皮切成方块,把肉馅放在中间,两只角对折,把另两只角像皇帝手一样抄在一起,下锅一煮好,就端了上去。皇帝一见有些不悦,就问这是什么?厨师站站兢兢的回答:“这是龙抄手,陛下您抄着手天下一样会太平!”皇帝一听龙颜大悦,便开始吃了起来,而且味道也非常不错。便记住了这道菜。回到长安还想吃这道菜,可北方的厨师不会做,高力士就骂厨师:“混蛋!”然后告诉厨师怎么做。厨师受了一肚子气,边做边嘀咕:混蛋就混蛋这道菜干脆就叫混蛋菜算了。当该小吃传到民间老百姓怎么也不能把“混蛋”和小吃联系起来,便称之为“混炖”。所以北方称之“混炖”,传到南方,因口音、地域差别比较大,名字则变成了“云吞”。

 

 

 

钟水饺,咱们国家,是礼仪之邦人情味总是非常是足,每当逢年过节都要相互送压岁钱或走人户,你来我往。可是在古时候,有一大部分人是穷人,没有钱送怎么办呢?他们就用面皮包上馅做成银锭元宝的形状,这样取而代之。当时各地水饺的名称很不统一,叫法很多。

到了宋代成都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一位姓钟的买水饺的人,便灵机一动称为饺子同交子协音。这样各地尽相校仿。终于,都公认了饺子这个名字。钟水饺至今门庭若市。小吃的品种多故事多,大家若有兴趣,我们可以去品尝一下,感受一下四川名小吃。

 

 

四川的火锅,那是全国闻名。四川火锅发源于重庆。约在20世纪20年代,重庆的江北有几家屠牛场,牛肉卖掉后,内脏不易处理。江边渡口一些饮食摊贩便廉价买来,洗净切碎后,加作料放入锅内熬汤,供应船夫、力夫、小贩等,一碗鲜美的牛杂汤就是一顿饭,物美价廉,非常地受欢迎。但牛杂汤只能热吃,遇到江风一吹,牛杂汤变凉就不好吃了,于是江边船夫便灵机一动,改成在锅边随烫随吃,十分惬意。这种吃法逐渐推广开去,就形成了现今这种形式的火锅。受重庆火锅的影响,四川各地的火锅也逐渐兴盛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锅底,花样百出的吃法。再加上众多民间、外来菜品的变化,因地因时制宜,使四川火锅的源流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