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佚失的草堂图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5-16

佚失的草堂图

稍后于陈氏的是杨允升作的《春雨草堂图》,杨氏字赞皇,南通人。其他情况则不甚明了。他在画上题了“春雨草堂,清流环镜,碧树攒烟,居然别一天地”。但因为有陈氏的画在前,他的构思就更要费一番心思了。而他的画“肆意点缀松亭桐树,层见叠出,不觉又辟一天地”,杨氏还在题记中说“君方在营度,工巧正未有极”。这说明尽管图已经画成,但宫伟镠对草堂的建设仍在进行之中。估计草堂前后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第四幅的作者是恽本初(字道生),他的画也在陈氏之后,他说“涉江辈先余有为之者,譬之写照,旁见昃出,总期于是,非必余为唐突西施也”。这段话谦逊中见自信,颇有味道。他先是为春雨草堂写了四首诗,刚寄出不久,人又来到泰州,住了10多天,从而为草堂留下佳制。

恽氏为武进人,清初的武进恽氏,代表中国画坛高峰,人们熟知的就有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恽格(字南田)。本初为他的堂伯父,崇祯末年为官,明亡弃官。历史学家邓之诚很喜欢他的画,1950年邓氏在自己的日记中大谈恽本初,其中说到他“画学董(源)、巨(然)一派,从子南田师之,著有《画旨》四卷”。

今天我们游览泰山公园,会觉得当年春雨草堂选址很妙。泰州没有山,但东部的岳墩正弥补了这种不足,是春雨草堂有益的借景。从王画看,草堂的布局是比较疏朗的,简洁明快,一点没有后代园林的繁复甚至拥挤。从清初到乾隆年间,中国的园林是由简到繁,也就是建筑越来越密集。看《春雨草堂图》我们可以明了它是园林发展史上一个阶段性的范本。

(武维春:泰州凤城河风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 宫蔚:宫氏后人,现在美国休斯敦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