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牛桥”的往事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5-16

“老牛桥”的往事

    森森村四面环水,原先人畜进村只有一座桥,这就是“老牛桥”。“老牛桥”建于猴年马月,已无法考证,但它在当地的名气与森森村齐名。

    “老牛桥”建在森南与森森的南河上,桥梁跨度不大,桥墩与两桥头之间只能通过一条船。整个桥的基础,全是由数百斤以上的乳白色的石灰石砌成,桥面由八块麻石条铺成,桥栏杆到我知事时已经没有了,北桥头排放着几块被摩擦光滑的方石块,听老人们讲,这几块石头是过去更夫打更经常坐的。整座桥显得十分古朴、坚固,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

    解放前,几乎没有什么机动车辆过桥,一些农夫中午劳动回来干脆把耕牛拴在桥的两头,少则三四头,多时桥南桥北拴十多头,场面像牛市,满地是牛屎,臭气熏人,有些牛野性十足,经常用角和后腿伤到行人,造成过往行人过桥如过关,妇女和小孩更怕过桥。

    晚上收工,村上所有下地干活的水牛三五成群,络绎不绝过桥回家了,常常与人争行,形成了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因为桥与牛紧密关联,干脆以“老牛桥”命名此桥了,周边地区的人们没有一个不知道森森村的“老牛桥”。

    桥下河面不宽,水势自西向东急流,尤其汛期,连续降雨,清流激湍,上下水位落差很大,行船过桥如同过关,水急船要过,撞桥毁船的事也时有发生。

    同样,夏天桥下的清流与清凉,为我们这些不计后果的小男孩,提供了绝佳玩处,中午趁大人们午休,到桥下把裤衩藏好,光着屁股从桥上往急流里跳,胆大的头朝下跳,有时风声走漏了,家长发觉了,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不过乐极生悲的事也曾发生过,如在桥下游泳有人曾被船撞断手指,有人曾被卷进漩涡溺水身亡。

    上世纪60年代中期, “老牛桥”已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政府花钱在“老牛桥”东侧建了一座水泥结构的双曲拱桥,取了一个具有时代色彩的名字—— “反修大桥”,此桥现今仍在,只是长期失修,显得面目苍凉,但桥身上的桥名依旧可见。

    “反修大桥”建好不久,“老牛桥”的石头也被觊觎石头的人们抢夺一空,占为私有。

    如今在“老牛桥”的原址上建造的双向六车道的“江州大桥”,虽然气魄很大,但在我们脑海里始终抹不去“老牛桥”的影子。(四)

    (作者供职海陵区检察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