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口航道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5-16

港口航道

    长江下游扬中河段太平洲河湾的左汊左岸,在湾道凹岸顶端的稍下方,是长江从A级航段进入B级航段的第一个港口。太平洲湾道形成的历史很早,在上世纪初期已有较正规的测量图纸。图纸显示,百年来,该段河势尚属稳定,但局部地区仍有河道逐渐缩狭、凹岸剧烈被冲、凸岸淤涨迅速和沙洲汊道的发育和成陆等明显变化。

    史籍记载,5000年前,此处尚属长江出海口。随着河口三角洲的向外延伸,原来广阔的河口滨海地区逐渐缩狭。其间主流多摆,隐沙和沙洲丛生,河身为适应水流流量而逐渐缩狭,形成有规则的河段。

    此时,口岸(高港)港外侧江面宽2.5公里,其下游即今小明港所在处,河流分汊,宽达4.5公里。但经过河流长期以来的自身

    调整,这段河宽已基本适应,如长江主流无特殊变化,可以保持河宽的稳定。其次是凹岸剧烈被冲,凸岸淤涨迅速。

    十九世纪末,凹岸顶冲点在现在口岸(高港)港以下河段,当时河宽达4.5公里,中间有狭长的沙洲(后为永安洲)和隐沙(后为鳗鱼洲)。上世纪以来,顶冲点上移,崩坍最严重处已转至仙女庙(江都)河口至嘶马镇一带(上距高港20公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嘶马河段开始人工保护岸坡,江岸抗冲能力增强,虽顶冲点还在逐渐下移,但崩坍强度明显减小,崩势逐渐得到抑制。再就是沙洲、汊道的发育和成陆。由于江面开阔,凹岸崩坍,河床底质抗冲能力不够等原因,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仍在该河段少许发生过主流摆动,表明河道分汊和江心沙洲成长发育。但总的来说,近一百多年来,口岸(高港)港附近的河势,还是属于比较稳定的河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