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钢笔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5-16

修钢笔

    钢笔在英国正式诞生后传到我国。解放前包括解放初期,使用钢笔的人大都是在政府部门做公事的人,一般的人是用不起钢笔的。那时以派克和金星钢笔名气最大,钢笔笔尖镶有微量黄金。以后出现一批国产笔,如上海的英雄、永生、关勒铭,这些品牌的钢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使用得多,而普通学生们则一般用一块钱以下的低档钢笔。

    旧时,钢笔是有文化的象征,上衣口袋上插一两支钢笔,是相当体面的,旁人一看,就认定这是肚内有墨水的人。民间曾有顺口溜:一支钢笔是中学生,两支钢笔是大学生,三支钢笔就是修钢笔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钢笔是人们书写的主要工具。由于那个时代人们的收人不高,买一支钢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一支钢笔一般都要用好多年,即使钢笔坏掉了,也舍不得买新的,送到修钢笔的摊上请师傅修下还能凑合使用。当时的中小学生是一个用钢笔的庞大群体,虽然学生写作业用的钢笔大多是一般品牌,但是中小学生用笔最粗心大意,所用钢笔维修率是最高的。

    旧时的水乡沙沟镇上,就有五户修钢笔的摊点。他们或自家门前开个门市,或

    在闹市口、学校门前流动摆个摊点。有个姓於的修笔师傅,就经常挑着担子去周边乡镇学校门口修钢笔。他的担子是特制的,前头是只80厘米见方上下口的扁木箱,后头是只“X”形的木搁架和皮匠凳。到了一处学校门前,打开木箱,固定成90度,搁在木搁架上就成了个小摊点,直立的一面上分成几排搁层,平面的木箱内分隔好多个方格档,里面放着各种型号的笔尖、笔舌、笔帽、笔杆等零部件,还有修笔的工具,如小钳子、小榔头和油石等。到了下课和放学时间,学生们把修笔摊圈得水泄不通,争先恐后地递上需要维修的钢笔。

    修钢笔都是“立等可取”,维修中以换笔尖、笔杆和皮管等最为常见。来了一个顾客,修笔师傅先问你,钢笔是哪出了问题,等问清楚了后,修笔师傅会对“症”修笔。如是笔尖出的问题,只见他轻轻地把一支笔的笔尖拆下,将笔尖金属部分和笔舌分开,然后用牙刷清洗笔舌,如果是笔尖不能用了或笔舌坏了,则换上一个新的。如是皮管漏水分两种情况,若是结合部漏水,可剪去一圈橡皮再束上;若是皮管有沙狠,则换上一个新皮管。至于笔帽和笔身旋转不紧的问题,修笔师傅会用脚踏的微

    型土车床将笔套内的螺纹重新车一下,笔套就旋紧了。一支不好写的笔,在修笔师傅的手下,或配,或修,几分钟工夫、几分钱费用,就获得了“新生”。

    一切修理完后,修笔师傅会用满是墨渍的手,拿出一个小本本,翻开一张白纸,让顾客用笔在纸上试写写,以验收下修理的质量。

    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师傅们也是仅凭此手艺糊口而已。修钢笔的老郭师傅说过一件事,困难时期,粮食缺少,万般无奈之下,他用积攒下的旧金笔头换了点粮食,才算救了一家子的命。

    随着金笔的稀少乃至绝迹,修钢笔的利润就变得更低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修钢笔这个行当逐渐衰弱。再后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写字的人越来越少,用钢笔的人就更少了。人们嫌钢笔灌墨水麻烦且易损坏,没有方便廉价的签字笔写字来得省事。即使那些习惯于使用钢笔的人,用坏钢笔后大都会购买新钢笔,再也不考虑维修钢笔了。

    曾经文雅的修钢笔行当,匆匆地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心中遥远的记忆。

    (作者系自由职业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