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崔纽藏 2014-05-16
 
 
  道德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在理想主义者看来,道德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只有在国际道德的约束之下才能在对外关系中不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理想主义者认为在国际关系中真正的困难不是外交和道德的关系,而是在国际道德标准已经确立之后,如何使其贯彻执行。他们相信,要维护国际道德,主要必须做到两点:第一,要依靠国际联盟的力量,对违反国际联盟的政府进行制裁和抵制;第二,要靠提高公众的觉悟和文化素质,发挥学者和政治活动家的积极性。一旦一个国家的政府采取了对外侵略政策,在国际上它将受到国际联盟的制裁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这种制裁和谴责可以使这个国家内受过良好教育的公众醒悟,推翻侵略政府,最终使世界避免战争。可惜理想主义者高度相信道德的理论构想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无情摧毁。以后的国际关系理论鲜见有把道德放在主要位置上的,现实主义者甚至把他们的理论发展到“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他们认为人性本恶。现实主义学者分别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出发分析,都得出人性是恶的结论。而且,他们认为人通过教育和智慧的增长并不能解决人性恶的问题。由此出发,他们指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冲突的关系,由于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人是自私的,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冲突关系。现实主义者反对把道德、公众舆论、国际法等置于外交的重要地位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如摩根索),虽然不否认道德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但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使自己有实力和采取正确的外交手段。至于道德,他们认为,国际道德实施要和国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道德是受到国际利益的限制的。现实主义者中还有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道德是不重要的,如卡尔,他虽然认为国际政治行为应当是理想和现实的结合,但在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完全忽视道德的。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从重视道德的理想主义开始到注重实效的现实主义的变化,主要的外因是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有些象经济理论的发展,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英国人非常崇信自由的市场经济,可是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由于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社会矛盾的激化,人们开始怀疑市场经济,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了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和罗斯福转化危机的国家调控实践,可到了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和英国又重新重视起自由的市场经济的作用。经济理论在认识论上的螺旋式上升,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应该有所启示。在美国的伊拉克战争遭受挫折后,人们不禁又想起了道德的作用。难道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也照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模式再来一次循环?下面谈一些自己个人对道德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粗浅认识。
一. 追溯道德观念的源流
仔细考察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关于道德作用的理解,他们的分歧就是:人性是善,或者人性是恶。由于他们作出判断的出发点不同,就形成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对道德功效的不同论述。为了更好的理解道德,我们是不是可以先不讨论人性的善恶,直接就考证道德观念产生的源头?
大家知道,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人类大都相信神、巫、鬼等等,也就是说最早的道德观念产生应该是宗教道德观念,因此我们应该先考证神的观念是怎么来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神”这个概念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在人类生活中,由于人们对客观的自然世界的认识还很有限,存在很多未知的和不解的问题,怎么办?创造一个概念“神”,用神来解释。这就象数学中用假设的X来解决问题一样,可以说人类最早运用数学概念解决生活问题的典型例子就是造神。不同地区的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对神的解释都会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分析和总结出不同的“神”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并进而对神作粗略的定义:“神的基本原形是人,神是人的升华;神是被无限美化的代表,他集能力、平等、公平、赐福等众多功能于一身。”神的概念被创造出来之后就被绝大多数的人所相信,因为神的良好品性是从人类中提取出来的,与人类有相同的共性,极容易接受。有很多的人甚至好象还有证明 “神”存在的亲身体验或经历,这应该是一种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其效用如“杯弓蛇影”或“疑人偷斧”,先主观设定后再找体验。还有许多的人发现人本身都有献身精神,并把这种特性作为“神”存在的最好证据,认为只有神才能让人献身。但是,如果我们进行仔细的考证,就可以知道人类献身的精神只不过是一种生物的生存特性,这种特性是在进化中演化出来的。蜜蜂、蚂蚁等也都具有献身精神,它们为了种群的生存可以在必要时牺牲部分的个体。人类也一样,在进化中经常遇到险恶的情况需要部分人进行牺牲来维持群体的生存,献身只是人类进化中发展出来的潜藏在基因中的生物特性。这种献身精神是演化来的,它如同人们见到优秀的异性会有抑制不住的性冲动一样,只不过是进化过程中为了鼓励优生而演化出来的,一样都是基因效应,并不是神实际的存在的证明。“神”这个概念的作用有好坏两个方面,好的方面就是提供X来解释未解的迷惑;人们在无助时可以把摆脱困境与苦难的希望寄托给神,以此来减轻痛苦和焦虑;神提供一个港湾让信者可以停靠,不会因为世俗的纠纷而烦恼;神提供一个公正的平台,使得一切的人在神的面前平等,不论他是贵族或者是皇室;神总结出人生的道理,劝导人们向善,并形成了一种隐形的惩罚力量促使人们不要作恶。神坏的一面就是被歹人利用来作恶;神使得人们产生依赖心理,不思进取,有时会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阻力,哥白尼、加利略就是例子。总体来讲神的产生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好的作用要
比坏的作用大的多。
原始社会里“神”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起到规范宗教道德的作用。宗教道德是以人们相信的神来规范的,万能的神在人违背道德时就会对人进行惩罚。在原始社会里保护妇孺、勇敢作战、平分食物等等原则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来的,有利于群体发展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多次的实践检验并固化为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共同遵守。原始社会时最好的维护道德准则的工具就是万能的“神”,因为人们都相信。所以我们从根本的考证来看,人类道德的产生的根本与人性的善或者人性的恶无关!道德是人类社会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把好的生存经验固化出来形成相应的行为准则。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纠缠于人性的善恶,他们
只是看到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犹如“盲人摸象”,摸到大象身上的人就以为“象”的形象是墙,摸到大象的大腿的人就以为“象”的形象是柱子。
二. 道德的定义
先来看原始部落里打到猎物时的分配,打到猎物后实行分配时,有功的人可以先取他认为好的部分,跟着是酋长,可在份量上他们并不能多取,在食物不够的条件下部落里实行的是平均制度。平均的分配制度只是落后生产条件下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打猎时不一定时时都能够获取猎物,在没有猎物收获时就需要别人的猎物来充饥和维持生命。因此平均分配在原始部落里是最为关键的分配原则,也是维持部落生存的必要条件。在长期的进化中很多有益生存的经验就这样被固定了下来,并慢慢的形成了道德规范,象平均分配、不能背叛、勇敢、热爱群体、帮助妇孺、……等等都慢慢的演化成为道德准则。因此,道德有着深厚的生活实践基础,也有着异乎寻常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由于时间长久已经嵌入基因里面。“人皆是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加深大家对道德的理解,再举个例子。博弈论里面提到一个概念“囚徒博弈”,在单一的囚徒博弈过程里,囚徒们通常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案,可是对每一方最有利的方案并不可能同时实现,决策者对最有利方案的选择有可能反而损害了自己实际的利益。囚徒博弈的演绎结果只是经过单独一次的抉择过程。那么多次的“囚徒博弈”结果又如何呢?
美国的专家艾克斯罗德设计了一个“重复囚徒困境”(Iterated Prisoner’s Dilemma)的游戏,然后邀请对策专家提交计算机程序参加这一游戏,每一个游戏在当前是否选择合作时可以参考游戏双方以前的交往历史。
这些程序进行循环赛,最后分数最高者为胜。
合作 背叛
合作 R=3  R=3 S=0  T=5
背叛 T=5  S=0 P=1  P=1
---------------------------------------------------------------------------
R:对双方合作的奖励                 T:对背叛的诱惑   
S:给笨蛋的报酬                      P:对双方被迫的惩罚
多次的演绎结果是:胜利者是所有参赛程序中最简单的程序“一报还一报”,这种程序在与另一个程序交锋中
首轮必定选择合作,然后模仿对方上一步的选择:
自己 他人
第一轮 √(合作) ×(背叛)
第二轮 × ×
第三轮 × √
第四轮
   ┆ √
┆ ┆

艾克斯罗德指出,“一报还一报”在与一个对手比赛时得分不是最高,但在循环赛中总分第一;同时,“一报还一报”被运用于比赛双方不知道游戏的具体次数的博弈中,即“重复囚徒困境”;第三,这种合作产生不需友谊与道德的介入。
这个游戏的整个过程类似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行为模式,人类在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后得出的好经验被固化成为了道德,人们在出生后成长过程中就不断的被告知要遵守道德,因为大人们也是从祖辈那里得到这样的经验。至于作为好经验的“道德”是在怎么来的没有人去考究,大家只知道遵守道德对自己及对其他人都有好处。而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就知道相互合作可以从每一次的行为里获取总额最大的分数。
道德的定义可以这么下:道德是人类对长期社会活动中好的行为模式的总结,也可以说道德是人类社会行为模式的定理或规律。
既然道德是人类行为模式的定理或规律,那么违反道德就好象违反规律,就要吃亏(总体量化的衡量,要从长远来计算,好比囚徒博弈,不能只算一次的博弈结果。)社会中绝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是有道德的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道德是定理或规律”这样结论的正确性。
道德是好的行为经验的总结和固化,道德是一门行为科学。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
道德标准,但有很多的道德标准却是公认的。如:不欺骗、不背叛、热爱群体、尊老敬幼、禁止偷盗、禁止掠夺、……。不同的群体会形成了不同的道德标准,也可以说相同的标准和行动对于不同的群体来说有时就可能成为互不道德的标准和行为。如自杀式袭击,在激进伊斯兰分子来说是最道德的,可对美国来说就是不道德的。这里面涉及关于人类融合、认同等复杂的问题,以后再论述。
美国〈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和瑞士皮亚杰(Jean Piaget)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只是侧重于个体道德教育的研究。如果道德教育从道德是优化的人类经验的总结这方面来进行解释和推广,并在政府倡导下有组织的进行,则道德教育的效果会好很多。人类社会也会因此而减少很多不必要耗费的社会成本。
三. 道德的效用
论述道德的书有很多,国外的有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康德的《论道德情感》;国内最早的有老子的《道德经》、……等等,而涉及道德的评论则多如牛毛。老子的道德经讲述的是世间事物的生、化、转变的存亡道理,太过深奥,现今的道德理论和概念与〈道德经〉所描述的相去太远了。而各种关于道德的论述的出发点是什么情操、情感、同情心、善、恶……等等,这些有关道德的论述都是局限于从个人层面来分析,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如果从道德的社会性这一层面来分析,讲明道德是前人好经
验的总结,是最低社会成本的行为模式,道德的优越功效将得以发挥。
以信用为例,人们在人际关系和商业活动中讲信用,很大原因就是为了降低以后在继续交往的中的社会交易成本。讲道德,有了好信誉就能够从中获得好处,讲信誉是人们长期重复博弈的社会行为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长期讲信用,就会形成信誉。信誉不仅是荣誉,满足尊重的需要,也能形成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使拥有信誉的人轻易的获得别人的相信,从而使自己减少宣传和交易成本获得大的经济效益。名牌效应是同样的道理,名牌本身就是信用精神在企业和产品中的凝结,名牌产品首先要求的是其使用价值可信可靠,继而成为一种
文化品位的标识,升华为信誉,这就是为什么名牌都具有高昂的价格,厂家从名牌效应中可以获得超额的利润。因此讲道德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从艾克斯罗德的重复囚徒博弈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采用“一报还一报”的群体中,成员间将相互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间对外行为选择合作而不是背叛(战争)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充分说明国际关系不可能象肯尼斯.华尔兹所描述的那样是随意的无政府状态。艾克斯罗德所设计的比赛环境与国际关系现实状况相类似,即国际社会中存在多个行为主体,各行为主体间相互关系一般都具有长期性,所以在没有集权的社会中,利己的国家仍然可以在自私的动机支配下选择合作,以互惠的形式实现各自的国家利益,达到推动整个国际社会发展的客观目的。而那些选择最优于自己国家的行为策略的,则相反的会给本国带来伤害。               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认为他们占领了伊拉克就可以控制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和销售,就可以进而完全控制或影响欧佩克石油生产和销售,整个世界也会因为美国控制了能源生产和销售而被美国所左右。但美国的国家政策选择只是单方面的,他们的最优选择结果就象囚徒博弈的演绎结果一样,最优选择并不能带来最优的结果,相反,单方面的最优选择却会带来对自己不利的后果。现在的美国在伊拉克的窘况就是违背道德规律受到惩罚的典型例子。
再举个例子,国际上有优待俘虏的日内瓦条约,规定不能虐待或残杀俘虏。这就是最优的适合各方的国际关系行为规则的形成,也可以说是国际道德标准。因为如果那个国家残杀敌对国家的俘虏会激起敌对国家士兵的仇恨也就是士气,结果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还有如果虐杀俘虏会让敌对方的战士更加的拼命,也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麻烦。朝鲜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俘虏们到后来反而变成了反战促和平的主要力量。所以“不能虐待俘虏”为众多国家接受并成为国际道德标准。道德标准的确定是随
着时间和实践变化而转变的,但有一些道德理念却不只是简单的观念,而是长期的历史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如:中国的和平理念,也就是中国的国际关系道德标准。看起来,和平的口号表面上有些空洞无力,甚至会让那些现实主义者觉得滑稽可笑。但这确确实实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苦难折磨后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西方的学者经常奇怪中国为什么能够绵延几千年而不灭绝?其实这与中国人崇信和平的理念有关,中国在历史上就一直是最强大的国家,可是中国却没有象西班牙、葡萄牙那样四处征服、殖民。象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有优势的武器,可以在短时间里就轻易的瓜分了全世界,但由于他们国家的经济过分的依赖掠夺,使得自己国家因此丧失了原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一遇到什么大的挫折整个国家就不可避免迅速衰败。什么事物要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内生持续的动力,只是依靠从外部获取营养和动力,在得不到外部营养和动力时就必然衰败。美国
人富人很聪明,知道留下财富给子女并不能够给子女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甚至要给子女带来坏处。但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美国政府却不能象美国富人处理私人遗产问题那样来处理了,反而处处争强、掠夺,这跟富人留下财富给子女有什么两样?结果,美国也就犯了所有已经衰败国家犯下的同样错误。
道德的标准随然会随着不同的地区和人群有不同的差别,但道德的作用却是没有差别的,它们都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象公平、和平)。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不断的接受着社会道德的熏陶,都深受道德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里的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就是道德潜移默化的强大作用。也是人类知识相互传授的过程。当某些人或国家不顾道德,实行不公平的掠夺行为,行为的本身违反整个人类社会公认道德时,他们所受到的惩罚会很快,因为道德是整体人类行为方式的总结,是社会规律。现在的国际社会虽然看起来是无政府的,但整个国际社会却是有序的,这是因为道德这只无形的大手在发挥着作用。
大家都见到,超级大国美国,在苏联解体后谁也不敢与之争锋。但就是这样的超级大国却栽倒在小小的伊拉克上。道德虽无形,却很有力量。现在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有可能又会象“经济理论研究那样从自由市场到国家干预控制,又从国家干预控制回到自由市场经济一样循环”,国际关系理论从道德开始,又将回到重视道德,研究道德这样的轨迹上来。道德既然是人类行为经验的总结,是社会规律,我们就应该遵守。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不遵守道德都将遭受客观规律的惩罚。前面只姑着讲国家不遵守规律怎么手惩罚,现在就举个例子说明个人不遵守道德是怎么不好。在《史记·循吏列传》中,就有清官公仪休的材料。公仪休是鲁国博士,后官为宰相。他的政治主张是:“奉法循吏,无所变更,百官自正。”有门客知道他爱吃鱼,便投其所好,送他几条鱼,但公仪休执意不收。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收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鱼也。”
“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一个构成部分就是道德,并认为道德是维系国际秩序的有力保证,被各国认可的国际道德是众多国家需要遵守的国际准则则。中国古代的孔子说过“仁者无敌”;老子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子曰:“政者正也”意即政治便是道德。讲究道德是最低成本的社会操作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