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侍郎教子废府修桥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5-16

侍郎教子废府修桥

    侍郎指的是明代泰州名士徐蕃。泰州徐氏,主要来源有三支,皆非“世居于泰”,而是“乐其地僻俗淳而家于此”,这是夏兆麐在《泰县氏族略》中的记叙。元末明初,苏州人徐大岗为避兵祸由江南迁至泰州北门外东坝坊,及至明中期,徐姓于此繁衍生息,人才辈出,已成为泰州氏族中较有影响的一姓,徐氏集中居住之地也渐成地名,即所谓徐家桥。明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泰州人徐蕃与当时著名文人毛澄、李梦阳等人高登龙虎榜,中二甲第七十八名进士。徐蕃为官正直,《明一统志》言“蕃性简直刚毅,居官清介,虽馈赠不轻受焉”,其初授南京礼科给事中,明武宗登基后,恢复孝宗时所裁汰的各种冗费,徐蕃即上书力争不可,未被采纳。又上书抨弹刘瑾,被“逮系诏狱、廷杖除名”,削籍为民放还。刘瑾被诛后,徐蕃起为江西参议,擢浙江提学副使。

    经历风雨见太阳,徐蕃重新启用后,泰州人皆为之高兴,族中诸人更是欢欣鼓舞。在其往浙江赴任后,其子徐嵩在一干人等的鼓动下,遂起重修府邸之念。在徐蕃不知情的情况下,徐家桥徐宅内准工备料,准备大兴土木,一显官宦人家风采。远在浙中的徐蕃得知消息,连夜还乡,在严斥徐嵩之举的同时,向其说明为官者不在其“势大”而在其“泽广”的道理。已中举人的徐嵩亦非不明事理,在父亲的教育下,迅速停止工程。徐宅地处东临草河,为北乡往泰州城运草的水道,两边民居竹行以及渔网店铺众多,为方便两岸居民商户行走,熟悉水利营建之事的徐蕃徐嵩父子商议将修宅之银捐出修桥,博得乡民人等一致称颂,远近传为美谈。

    徐蕃累仕为都御史,入嘉靖朝,以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不久即以疾乞休。为人和善的徐蕃归乡后多行善举,《道光泰州志》记其“抑浮靡,崇理学,性简淡,寡嗜好,居处衣馔取给而已”。徐嵩之后亦一致谨守父训,以文名称誉乡里,其时知州鲍龙重建曾毁于大火的“一州形胜”望海楼,即请徐嵩为之作《重修望海楼记》。徐嵩后出任保定河间知府,并被擢升为湖广副使分任巡守江防,颇有政声。

    徐蕃过世

    后,葬东门外徐家山子,州人为纪念其功德,便在与徐家桥大巷相接的清化桥大街上立学宪坊以崇之,因其曾为工部右侍郎,远近亦呼此坊为少司空坊。徐嵩去世逾数年,少司空坊南又立一牌坊,曰“父子进士坊”,为徐蕃徐嵩父子建。站在徐家桥上,仰瞻不远处两座高大的牌坊,徐氏门风,默默如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