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蛋清、蜂蜜等量调匀后灌服,或让獭兔自食西瓜皮均能解暑。
1、将高粱米用20℃的温水洗干净,每天喂獭兔4次,每次20粒左右,连喂3天,对獭兔止痢有较好作用。 獭兔拉稀的原因很多,各种年龄的獭兔均可发生,其中獭兔拉稀以断奶前后的幼兔发病率最高,治疗不当常引起死亡。最好能对症治疗,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排稀便、粘液便或血便为特征。对獭兔,特别是幼兔的危害很大。 因寒冷、天气突变、遭受雨淋或剪毛后受寒等原因引起兔子感冒了,如何冶疗? 兔子感冒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达40-41℃,流水样鼻液,有轻度的咳嗽及打喷嚏,同时还有结膜潮红,有时有结膜炎而流泪,皮温不整,四肢末端及耳鼻发凉等症状,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喜卧少动。 兔子感冒了如何冶疗的具体方案:治疗原则是解热镇痛,防止继发感染。解热镇痛:安痛定注射液,每次1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日2次,或安乃近注射液,每次1毫升,肌注,日2次。防止继发感染可肌注青霉素20-40万单位,或肌注链霉素0.25-0.50克;或肌注病毒灵注射液2-3毫升;也可应用磺胺类药物及其它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护理。
兔瘟症状,兔瘟的诊断治疗
兔瘟症状:兔感染兔瘟后一般2-3天出现临床症状,最急性的可不显症而突然倒地尖叫而死,有的病兔鼻孔中流出泡沫状红色液体或鲜血。一般病免体温高达40.5—41℃,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食欲下降或不食,有的卧地呈游泳状,抽搐、鸣叫而死,病程由数小时至2天左右不等。有的病兔腹泻,粪球外附有黏液,个别病兔排血尿。慢性型多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幼兔,病兔逐渐消瘦,有的病程超过5天以上可逐渐恢复。 兔瘟的诊断治疗 獭兔疥癣病的治疗 獭兔疥癣病是由螨类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是接触感染,阴雨天气,獭兔兔舍潮湿或密集饲养极易发生。按寄生螨种类及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种:疥癣、耳癣、足癣。 獭兔疥癣病治疗:①米醋500克,黄烟丝50克,用铁罐煮沸10分钟,冷却后涂獭兔患部,每日1次,连用5-6天.②雄黄20克,豆油100毫升,将豆油煮沸后,加入雄黄拌匀而成软膏,隔天涂患部1次,连用2-3次。③硫磺25份,猪油100份制成硫磺软膏,每周擦患部一次。④速灭虫净(杀灭菊酯),是目前治兔螨较理想的药物。灭虫作用可靠,无副作用,治愈后不会再复发。用法:取20%速灭虫净l毫升,加12℃温水2.5-5公斤,涂擦患处。稀释后的药液要装瓶遮光保存,一月内药效不变。但切忌与碱性物质同用。⑤苦槐树皮烧成炭,研末拌猪油或凡士林擦獭兔患处. A、鲜车前草捣烂取汁与等量人乳混合点眼,每天3-5次,2天即可全愈。 B、用菊花(干鲜均可)2份加水3份,熬煎取涂给獭兔患兔洗眼,每天3次,2天即可全愈。 C、白糖少许研细,吹入獭兔患兔眼内,3-4次即可全愈。
1月龄以上兔多发,主要表现排粪频繁,粪便稀软、呈粥样或水样便。 症状 轻者食欲减少,精神不振,排软粪,呈粥样或水样便,不愿走动,兔体消瘦。重者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严重腹泻,呈水样,常混有血液或胶冻样粘液;结膜发绀,呼吸急促,常虚脱而死。 病变 胃肠道积有气体,胃浆膜上有出血点,肠道呈弥漫性卡他性炎症,内有液状内容物。 防治 清理胃肠,调节胃肠功能,杀菌止泻,维护全身机能。 治疗 (1)病情轻者,用人工盐2~3克,加水40~50毫升内服,后用大黄健胃;重者,用庆大霉素4000~6000单位/千克体重肌注,每天2 次,连用2~3天。(2)对粪便臭味不大,又腹泻不止的病兔,可用鞣酸蛋白灌服,每次0.5克,每天2次,连用3天。(3)诺氟沙星(氟哌酸),按 20~3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1次,连用3天。(4)在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不饮脏水,保持兔舍干燥通风等都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二、兔魏氏梭菌病 又名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6~12周龄易感。 症状 常突然发生,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急剧腹泻,排黑水样或胶冻样带血粪便,有特殊的腥臭味,体温不高,严重脱水,多数1~2天死亡。 病变 尸体脱水,腹腔有腥臭味,胃底黏膜脱落,小肠充满胶冻样液体,有时混有大量气体,肠壁变薄呈透明状,大肠内积有大量气体和黑色水样粪,肠黏膜有弥漫性出血。 防治 预防为主,应加强饲养管理,少喂高蛋白饲料,尽量减少应激,搞好卫生,严禁从疫区引种,治疗可用抗菌药物。 治疗 (1)卡那霉素20~40毫克/千克体重肌注,每天2次,连用3天。(2)喹乙醇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2次,连用3天。(3)调整肠胃功能,可用食母生、鞣酸蛋白口服。(4)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50毫升,每天1次,连用2天,可提高疗效。 三、兔轮状病毒 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以严重腹泻为特征的仔兔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2~6周龄多发,尤以4~6周龄发病和死亡率最高,成兔多呈隐性感染。 症状 潜伏期1~3天,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严重腹泻,排半流质或水样稀便,呈棕色、灰白色或浅绿色并伴有粘液或血液,脱水消瘦,2~4天死亡。 病变 大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肠黏膜易脱落,内容物稀薄,呈灰黄色或灰黑色。 防治 发现病兔应立即隔离,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病兔粪便。治疗无特效药物,可对症应用收敛止泻剂(如鞣酸蛋白),并应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该病的预防主要依靠饲养管理,增强母兔和仔兔的抵抗力,并坚持日常消毒以杀灭病毒。 四、兔沙门氏菌病 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主要侵害怀孕母兔,以发生败血症、急性死亡、腹泻和流产为特征,主要侵害怀孕25日龄以上的母兔。 症状 潜伏期1~3天,急性病例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数病兔腹泻,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渴欲增加,消瘦,母兔阴道内排出粘性、脓性分泌物。 病变 肝脏出现弥漫性或散在性黄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胀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1~3倍,大肠内充满粘性粪便,肠壁变薄。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母兔抵抗力,消除引发该病的应激因素,及时淘汰重病兔,对病性较轻的病例,可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 (1)链毒素3~5万单位/千克体重肌注,每天2次,连用3天。(2)磺胺二甲嘧啶100~2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1次,连用3~5天。
兔乳房炎的防治措施 1.预防。根据母兔体型大小、肥瘦及乳房充盈程度决定饲喂量。产前2~3天应适当减少精料;产后3~5天内应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少喂精料,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仔细观察,清除兔笼、兔箱内的尖锐物,防止皮肤损伤,同时根据母兔泌乳能力,合理调整母兔带仔数。常发生乳房炎的兔在分娩前后3天,每天内服磺胺嘧啶1片,有预防作用。
兔巴氏杆菌病的治疗 兔巴氏杆菌病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巴氏杆菌在兔体内平时不表现症状,当兔群密度过大、饲养条件和卫生条件不良及其他疾病等因素作用时,会引发本病发生。 治疗 对本病用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按每公斤体重用5~10毫克红霉素静脉注射或分点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注3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