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丹崖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一些人,论能耐,他们确实不怎么样,论长相,也泯然众人矣,论背景,也基本上毫无背景可言。然而,恰恰是这类人,人缘却不错,大家都很推崇他,单位评先评优,说不定他们还会榜上有名。 这是什么原因呢?凡事皆有原委,仔细一推敲,才发现这样的人多半与人为善。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故事《王公与朝士共饮酒》——王公与朝士共饮酒,举琉璃碗谓伯仁曰:“此碗腹殊空,谓之宝器,何邪?”答曰:“此碗英英,诚为清澈,所以为宝耳。” 大意是,一次,东晋丞相王导与众官员一起饮酒,席间,王导指着手中的一只玻璃碗问周伯仁说:“这只碗里面空空如也,人们却说它是宝器,为什么呢?”周伯仁的回答很有意思:“丞相,这只碗虽然没有盛什么东西,可是,它本身晶莹剔透,非常清澈,所以,当然是难能可贵的宝物了!” 言下之意,虽然,你看这只碗没有多大的能耐和作用,可是,它本身白璧无瑕,什么都不做,往那一摆,对于外物,也是一种标榜呀! 王导与周伯仁这哪里是在说碗,这不是在“以碗喻人”吗? 试看中国历史,东晋至北宋这段时期,多哲思机敏之人。王导与周伯仁的此番谈论之后,司马光还在《资治通鉴》里做了进一步解释,他把人分为三种: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 以司马光的论断观王导手里的碗,说的不是“圣人”,也应是“君子”! 所以,生而为人,我们可以忽略自己的肚量,但,切莫泯灭自己的善良呀! 标签: 李丹崖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