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门皮影戏 少不了脏话和俏皮段子

 芥舟 2014-05-16

天门皮影戏的乐器,天门渔鼓。

现在网消息 老板娘挎着腰包,坐在门口收钱,一块到两块不等。为了降低“成本”,皮影班子一般只有四个人,一个“掌影子”,三个乐手,每天下午三个小时,除了乐手偶尔“搭白”,一般是“掌影子”的,从头唱到尾,一人分饰不同的角色。

技艺

天门皮影戏属于江汉平原皮影戏的范畴,但是有别于潜江皮影戏的鸡鸣腔,天门皮影艺人擅长的是渔鼓腔,乐师当中必定有一个手托渔鼓,一边敲击,一边搭白。

传统的天门渔鼓,是用牛皮紧绷在竹筒两端制作而成,距今已有280多年历史,据天门皮影艺人肖木轩介绍,如今的天门渔鼓,用的是胶管子和塑料亮纸,但艺人们普遍觉得,经过现代改良的渔鼓,声音变得更加动听了。

35岁的天门女人朱丽,“掌影子”23年,如今是天门最受欢迎的皮影艺人。

在天门老街热闹的集市上,商铺的喧哗盖不过铿锵的锣鼓,一幢两层小楼,二十年前大概是当年在各地都很流行的“歌舞厅”,还挂着一个在当年很神气的名字“豪城”,朱丽所在的戏班子,每天下午一点,开始在“豪城”演出,当年的“豪城歌舞厅”,就变成了“豪城影戏馆”。

看戏的都是老人,一杯茶,坐一个下午,也有老人更喜欢打纸牌,影戏馆的老板就支起桌子,每张桌上一个算盘,计数用,对于他们而言,朱丽的声音,就成了背景音乐。

朱丽其实有点心痛。1987年,她小学刚刚毕业,就开始跟着师傅学艺,那时的天门还有二十多个戏班子,人们没有什么娱乐,男女老幼都喜欢皮影,如今年轻一些的,有更多的事情可干,观众席里面连小孩子都没剩下几个。戏班子解散了大半,留下的,只能勉强维持营生。

“小时候家里穷,很多人学理发,学做衣裳,我没钱学,只好去唱戏,12岁的时候,一天挣一块钱,我就很高兴,挣到六块钱,就能做一件衣服穿。”朱丽说。

皮影艺人虽然是“幕后工作者”,但朱丽唱戏的时候,全身的神经都会被调动起来,一段女悲腔,尽管无法让更多的人看到,最悲凉的,却是她的眼神和表情,她就像一个登上台面的演员一样出彩。

和朱丽搭档的是她的师妹王月义。天门皮影的对白用的是地方土话,也少不了脏话和俏皮段子,两个人一来一去,激动的时候,就像是泼妇骂街,演员也常常即兴发挥,用各种方式讨好观众。

豪城影戏馆是皮影班子固定的演出场所,演员拿的是“固定工资”,一个月不到八百块钱。影戏馆的老板娘挎着腰包,坐在门口收钱,一块到两块不等。为了降低“成本”,被影戏馆雇用唱戏的时候,皮影班子一般只有四个人,一个“掌影子”,三个乐手,每天下午三个小时,除了乐手偶尔“搭白”,一般是“掌影子”的,从头唱到尾,一人分饰不同的角色。

天门皮影用方言演唱,也就限定了市场。一是演员唱起自家方言,才自由和畅快;二是传统就是这样,要是改了,味道也就变了;更重要的是,天门皮影戏最牢固的市场,还是在本地,“要是唱普通话了,这里的老人,就听不懂了。”朱丽说。

唱皮影是一门艺术,皮影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不久前,有识货的人找天门皮影祖师爷杨双林的嫡传弟子肖木轩订购了“几把影子”,老艺人用了几天几夜的工夫,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但是老老实实唱了一辈子皮影戏的艺人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亦是一种生财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