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风特攻队”曾在这里启程

 shisanzhi 2014-05-17
 

▲慰安所

▲绿水步道

东南网5月17日讯(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薛洋)旅游,一栋栋古旧的日式建筑不时映入眼帘,这些是日据时期留下的殖民印记。地处台湾东部的花莲,过去因为交通不便长期与世隔绝,几乎只有原住民生活在此。直到日本侵占台湾后,统治者才真正管辖到这里。日本人在这里修路,建水电站、军事基地,并掠夺大量资源,当然他们也遭到当地民众的顽强抵抗。前两天,两岸媒体参访团也深入这些殖民遗迹,来回顾台湾人民的抗日岁月。

绿水步道:日军为征服太鲁阁人而修

车窗外,一栋栋古旧的日式建筑映入眼帘。花莲县解说员协会总干事卢博梭指着外面说,花莲有很多日据时期留下的东西,相比台湾其他县市,花莲有更深刻的日本殖民印记。为何会这样?卢博梭介绍说,花莲过去长期与世隔绝,此地居住的大多是太鲁阁人。1874年发生“牡丹社事件”,日本便以此为借口侵略台湾。之后,清政府才意识到东台湾的重要性,加强在这里的经营。到了日据时期,为了掠夺这里丰富的资源,花莲才真正被开发。

参访团一行人来到绿水步道——一条修建于1914年的“理蕃道路”。卢博梭说,太鲁阁是个很彪悍的民族,日本人整整花了18年才将其征服,他们曾叫嚣“不征服太鲁阁人,就不算征服台湾”。太鲁阁人之所以很难对付,主要是因为他们住在人迹罕至的山上,交通不便易守难攻。有鉴于此,日本人决定修路,便于运送兵力和武器,长2公里、宽2米的绿水步道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建的。

如今的绿水步道很清幽,早已不见当初的硝烟,走在步道上扑鼻而来的是负离子,山中的美景也是美不胜收。卢博梭指着一块平地说,这里以前应该有太鲁阁人居住,当时太鲁阁人的茅草屋旁一般都会种两种东西,一种是竹子,可以吃竹笋、编东西,另一种就是香蕉,可以做食物。再往前走,一面破旧的吊灵碑隐藏在杂草中,这里埋葬4个因公死亡的日本警察。古道上,往事早已烟消云散,也许只有这面碑诉说着过去的一幕幕。接着向前行,还有一个漆黑的山洞,一座精致吊桥,也颇引人关注。

在离绿水步道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水电站,据卢博梭介绍,它也是日本人建的,当初目的不是发电给老百姓用,而是用来防备太鲁阁人。太鲁阁族曾有“出草”的习俗,日据初期经常下山砍日本人的头颅。为了阻止太鲁阁人下山,日本人便兴建水电站,并拉起电线把山围住。后来日本人又把太鲁阁人强制拉到平地上生活,这些电线又被用来阻止太鲁阁人上山。

▲神风特攻队

松园别馆:日据时代曾有一间慰安所

而位于美仑山东南麓的松园别馆,则是花莲县仅存最完整的日据时代军事建筑物。走进松园别馆,一棵棵巨大的老松树出现在眼前,如同绿色大伞一般。松树是北方生长的植物,为何出现在地处亚热带的台湾?据卢博梭介绍,花莲风大,日本人便想用家乡的松树来抵御风沙,也可顺便缓解思乡之苦,但屡栽屡死,后来改栽琉球松才最终成活。

松园别馆曾是日军花莲港“兵事部”办公室,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离港口、飞机场都不远。在二战末期,日本成立“神风特攻队”对盟军展开自杀式攻击,据说,有一部分人便从花莲出发,临行前,会在松园别馆接受天皇所赏赐的“御前酒”。战争结束后,这里由国民党政府接管,将其改名为松园别馆,“别”就是告别之意,后来还一度作为美军顾问团军官休闲度假中心。

现在的松园别馆,已完全褪去军事色彩,藤蔓植物爬满了那栋2层洋楼,内部则成为艺文展演空间。前几天,这里正在展览全球各地的美术、摄影作品。每年11月的“太平洋诗歌节”,也是在松园别馆举行,余光中、杨牧等文坛巨匠都曾光临。在洋楼旁边有间日式小木屋,过去曾是慰安所,特攻队员临走前会来此寻欢作乐。如今,岁月已将罪恶洗尽,这里成为女性健身、练健美操的地方。

据馆方负责人介绍,松园别馆位置较高,可俯瞰美仑溪入海处、花莲港及太平洋海景,是赏景的好地方,由于知名度不够,前来观光的陆客还很少,“不过以这里的美景,这么好的视野,绝对值得陆客一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