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附庸越南:越南国王前往避暑山庄为乾隆贺寿

 小记历史馆 2014-05-17

    请看,这是一番何等热烈、何等亲密的景象!真是大有超出君臣、胜过父子之情了。也许读者会问:难道自诩“钦承天道,洞悉先机”、“聪慧过人”的乾隆皇帝,竟连入觐的假阮惠也看不出来了么?其手下的耳目难道都是酒囊饭袋?当然不是!他之所以假装糊涂,接见阮惠,其后又给予亲切关怀,乃是政治上的需要,是着眼于大局,着眼于两国的安定和睦邻。他说:“安南虽南瀛小邦耶,然亦有民人焉,有社稷焉。”就是说,要以国家为重,不要去计较个人的恩怨;尽管阮惠与清曾有前隙,但只要你归顺,我就可以既往不咎了。他还说:“天朝抚驭外夷,逆则加以征讨,顺则永受宠荣。”这就是清政府对藩属国家的方针和政策。此时安南的阮氏已经臣服认错,而且破例地“八觐面圣”,已经达到了乾隆的目的,所以他也就另眼相看,“锡之殊恩”了。而作为安南国王的阮氏父子,面对强大的清政策,他不得不虚以委蛇,诚惶诚恐,小心谨慎从事,对清政府表现出“忠诚”的样子。实际上,这是阮氏的一种“韬晦”策略,是为了稳住清政府,有个安定的北方,以便对其他邻国下手。当然,尽管两国的封建统治者为着各自的政治需要,大做其真真假假的表面文章,但在客观效果上,却对两国的安定、和平是有利的。

    18世纪末叶,中国和安南的关系十分密切,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大大加强,宗藩关系发展到了高峰阶段,并一直保持到19世纪的40年代。

    到了1802年(嘉庆七年),原割据越南南方的阮福映推翻了北方的阮光缵,国号嘉隆,建都顺化。是年6月,阮福映派户部尚书郑怀德为如清正使,赍国书、礼物去见两广总督,后又派兵部尚书际光定赍国书、贡品至北京请封,且请改国号为南越。次年7月,清廷因其“恪恭请命,且鉴悃忱,请锡藩封,虔表具贡,特予嘉纳”。准其国“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于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锡藩封。且在百越之南,与古所称南越不致混淆”。1804年春,嘉庆派广西按察使齐布森赍诰、敕、印前往宣封,改安南为越南国,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又赐彩缎、瓷器、茶叶诸品物。阮福映闻报,派员充候命使、界首候接使、公馆候接使于镇关及沿途迎接。再派兵弁三千五百人、象三十匹,随候命使往关上迎接清使,并令廷臣遴员分直诸馆驿。阮福映则亲自在升龙(今河内)朱雀门迎接清使,举行了最隆重的礼仪接受清廷的封诰。此后两国的宗藩关系一直继续向前发展,使臣络绎不绝于途,而安南国名也由此正式改为越南,并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中越宗藩关系的向前发展,两国的经济贸易也更加频繁了。此间贸易有两种形式,一为官方贸易,一为民间贸易。官方贸易,主要靠贡使的往返。贡使除携带贡品外,大都带有土特产品及银两,他们趁经过江宁暂留之机,便在该地销售土特产品,并订制中国的绸缎等物,于次年由京返回时提取,一次议价竟达四万余两之巨。1803年(嘉庆八年),阮福映贡船回国时,置办彩缎一万余斤。1814年(嘉庆十九年),越南朝廷发银一万两,到广东采买货物。最大的一次是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安南国王阮光平上书于清廷,言:“诚愿学中国文物声容之盛,庶几不囿于陋……又本国所需物件、式样颇多,必得专人带式前往定织,方可中款。现拟派银数万两,差本国通晓工技者一人,随带五人,亲赴采织。”乾隆从其所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