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附庸越南:越南国王前往避暑山庄为乾隆贺寿

 小记历史馆 2014-05-17

    民间贸易方面,1790年,阮光平因国内“物产短绌,吁请开关通市”。清廷鉴于安南战争频仍,兼以连年荒欠,物产耗竭,人民生计维艰,特“俯从所请”,于1792年2月,将久经封闭的平而、水口、马白三关及由村隘启封,作为两国人民进行商业贸易的地点,方便由平而关来的中国客商。由是“商贾骈集,百货云屯,(安南)国内渐舒,举国臣民皆颂大皇帝柔远深仁,处处歌舞”。清廷派去镇南关视察之官吏也说:自两国通市以来,出口商货,源源不绝,沿途关隘亦报宁谧。不过,在双方的贸易中,对安南比较有利。其一,中国方面,对进出口的货物均免征税收,而安南则倍增其税。其二,中国出口,均是安南急需之物,而进口物对中国则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安南土产微啬,并无中国需用之物,而内陆药材、硝磺、绸缎等物,系彼处必需。”除上述药材、绸缎外,中国还向安南出口布匹、纸张、铁锅、茶叶、陶器、农具等生产、生活资料;进口物器,则有砂仁、胡椒、竹木、香料等。

    思想文化交流方面,随着两国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在清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历法、律书方面,中国由于几千年的社会实践,孕育、发展和完善了一套律书和历法。1812年(嘉庆十七年),越南国王命令阮文诚、武桢等根据汉、唐、宋、明的律令,编成律书,并“参加清朝条律,取舍秤停,务止于当,汇集成编,颁行天下”。历法方面,清代以前,安南一直沿用中国历法和明大统历法,“三百余年未有改正”。清康熙年间,中国重新审订、编制了新的历法,“其书步测精详,比之大统愈密,而三线八角之法,又极其妙。”越南国王“令天文生考求其法”,于是“天度齐而节候正矣”。1831年2月,大清时宪历曾准确地预测到该月有日蚀发生。事情果然象预测的那样,这使越南人民十分钦佩。在生产技术方面,1810年12月,越南聘请了三位广东瓦匠去越南传授制作琉璃瓦技术,“使工匠学制如式”。当他们圆满地完成任务后,越南政府“厚赏遣还”。其他如中国的汉字、古典文学、诗词、史学、数学(珠算)、艺术、风俗习惯等等,这个时期都对越南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仍可清晰地看到它的历史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