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州瑶族服饰

 昵称17454645 2014-05-17

贺州瑶族服饰

2011-09-16

  贺州瑶族的服饰样式之多,装束之奇特,同一支系而又服饰各异,为国内其他瑶族地区之少见。据普查统计,按支系分为三大类,即平地瑶服饰、土瑶服饰、过山瑶服饰,而过山瑶服饰最为复杂,以妇女头饰为例,分为尖头、平头和包帕三类七种。其中尖头类分为塔形、斜形、小尖头三种;平头分为包锦平头和缠纱平头;包帕分为单帕和重帕。

  土瑶,自称“阴地棉”,人口7000余人,居住在八步区沙田、鹅塘两镇的明梅、大明、槽碓、金竹、新民、狮东等村的24条山冲,定居贺州近600年,属于瑶族中较原始的支系,保持着独特的习俗和社会结构。女子穿黑色长衣,旧时穿紧身短裤,裤脚绣有图案,扎毛巾以作脚绑。女子头饰用桐木皮制成,木帽上覆盖的毛巾上绣有情人的情歌。男子用白毛巾裹头,上身为蓝白的两件超短唐装衫,下穿超宽超长士林兰大脚裤。

  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平地瑶,定居富川已600余年,生产力发展较快,主要聚居在山下,聚寨而居,以农耕为主。其女子服饰长衣大襟,扎腰带,宽裤,足穿绣花鞋,头扎蓝白相间头带。新娘头饰为银饰凤冠式。平地瑶盛行机织瑶锦,图案丰富多彩。

  由于历史上频繁的迁徙,贺州过山瑶从湖南、广东、桂北等地迁来,服饰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特点。聚居在八步区黄洞、贺街、大宁、步头的东山瑶的金字塔式尖头服饰,雍容富贵,绚丽多姿;聚居在八步区步头、贺街、仁义、鹅塘的西山瑶斜形大尖头服饰,重重叠叠十八层之多;居住在八步区公会镇、沙田镇的小尖头服饰,头饰则简便了许多。过山瑶女装为对襟长衣,扎挑花围裙,下穿便裤。男子头扎平头,外用挑花瑶锦装饰,身穿黑色对襟唐装衫,下穿便裤,身上用多条挑花瑶锦装饰。聚居在八步区大平瑶族乡、水口镇、昭平县富罗镇的平头瑶,女子用白底黑格布包扎成平头,外饰枚红为基调的挑花瑶锦,旧时妇女头饰又称盘王装,少女初潮后,剃光头,头上留三束头发扎成盘瓠嘴、耳,再用布扎成平头,所以妇女的头是不准乱动的。身穿对襟无领短衣,扎腰带,穿长裤,裤脚挑花装饰。衣服背后用大块挑花瑶锦装饰。聚居在昭平县仙回瑶族乡的过山瑶,则用白纱线缠成平头,再用瑶锦带扎在外面,头顶覆盖挑花瑶锦。身穿无领短衣,领口两边装饰大块挑花瑶锦。聚居在八步区里松、开山、黄洞等乡镇的包帕盘瑶,头饰用黑色单帕包扎,胸饰用银饰、彩珠、瑶锦装饰,上身穿黑色长衣,前短后长,后面折成三角尾形,以纪念盘瓠,下穿长裤,裤脚用大块瑶锦挑花装饰。聚居在八步区桂岭镇天堂村过山瑶,头饰为多层瑶锦折叠的重帕,穿半长黑色土布衣,扎腰带,裤脚用大块瑶锦挑花装饰。聚居在钟山县的称为红头瑶,用红布扎头,服装已大大简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