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兔腹胀的原因及治疗要点 近年病兔腹胀的特点是:不拉稀、粪便干硬、发病急、死亡快。笔者深入生产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是饲料发霉造成的霉菌毒素中毒。
民用方法巧治兔的多种疾病 用大蒜治兔创伤和感染的方法:将大蒜捣烂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外涂于兔的患处。外涂前后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伤口,涂药后用纱布包扎,隔2-3天抹1次,一般用2次便治愈。 发现病兔如何处理 及时发现尽快处理
每天应对每只兔检查1次~2次,发现疾病随即处理,耽误时间就会丧失治疗的机会。因此,发病兔治疗得越早越好。 粗略判断尽快用药 除了能作出明确判断外,如疥螨、脱毛癣、乳房炎等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而对于腹泻、发热、食欲差等病因不确定的病兔,应首先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对于腹泻病,可口服或注射抗菌药物,特别是幼兔拉稀发病较多,一般及早给予抗菌药配合其他药物能有较好的治愈率,而对于魏氏梭菌下痢及其他非细菌性下痢另当别论。若病兔不下痢,仅见食欲不振或废食,应主要考虑肺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肌肉注射抗菌药物,效果较显著,一般一天用药2次,连续用药3天~5天。对于传染较强的病,如疥螨、脱毛癣等,若不是新引兔,在原兔群中发现个别病例症状明显,表明全群已被感染,应全群用药,控制流行,可减少发病率。 发病死兔应作病理剖检 兔在死后应立即作剖检。检查病变主要在胸腔还是在腹腔。肺、肝、肾、肠道等主要部位有哪些病理变化,据此作出初步判断。这样做便于积累知识和经验,对于长期从事养兔业的人来说十分重要。如遇兔群死亡率突然增高,作病理剖检能及时作出诊断,对指导疾病的防治更为重要。 及时淘汰病残兔 一些失去治疗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兔应及时淘汰。如严重的鼻炎兔、反复下痢的兔、僵兔、畸形兔以及失去繁殖能力的兔。一些病兔虽然能存活,但病不能治愈,应尽早淘汰,以避免大量散布病原菌。有的虽可治愈但抵抗力下降,易再染疾病。 正确处理病死兔 所有病死兔剖检后,应远离兔舍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原散播。千万不能乱仍,或给猫狗吃等。 若兔群发病死亡率突然升高,又查不出病因,更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应送新鲜病死兔到有条件的兽医部门进行诊断,以免耽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
野兔热的防治 野兔热又称兔土拉杆菌病,一般多发生在夏季。主要通过排泄药污染饲草、饮水、用具以及吸血节肢动物等媒介传播。此病菌分布广泛,是家兔、人及其它动物共患病之一。本病的主要特征为体温升高,肝、脾及其它器官肉芽肿与坏死,并形成干酪坏死病灶、淋巴结肿病。急性病例常表现败血症状、体温升高、精神委顿、步态不稳、贫血、下痢、黏膜苍白、发病率较高、死亡率高。防治方法:⑴预防:做到自繁自养,不随便引进,经常灭鼠、杀虫,消灭疫源和传播媒介,对可疑病兔应及早扑杀消毒。肉不可食用,以防传染给人、畜。⑵治疗:链霉素效果较好,每只肌注10万单位,一日两次,连用3天。也可用含霉素或氯霉素口服。 野兔干瘦病的防治 3月龄内的幼兔较易发生一种“干瘦病”。其症状为病兔食欲减退,被毛暗淡无光或脱色,弓背行走,眼结膜苍白,逐渐消瘦,最后皮包骨头衰竭而死。生存下来的病兔发育停滞,失去养殖价值。 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2、建立种兔系谱档案对公兔、母兔分别建立繁殖卡片,做到交配、产仔有记录,使兔群血缘清楚,避免近亲交配、早配和连续血配。对哺乳仔兔从20日龄开始补料,做好从断奶到吃料的转变过程。 3、按时驱虫仔兔断乳后,即可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复方敌菌净预防球虫病。 氯苯胍用量应掌握在1只小兔日服15毫克,或每千克饲料中添加300毫克,连喂4天—5天;敌菌净的用量为每只小兔每天1片,连喂7天,停药3天,再喂7天;对兔螨病可皮下注射虫克星,每千克体重用药0.2毫升,7天—10天重复1次。2月龄左右的幼兔,可用虫克星粉,按每千克体重0.1克拌入饲料中喂兔1次,防止消化道寄生虫病。 4、兔慢性病愈后的处理 野兔的一些慢性传染病,在治疗之后,野兔干瘦,生长停滞,可选用中草药饿蚂蟥、独脚金、鹅不食草、紫背金牛各适量,水煎喂服。也可用新鲜的兔血拌料,每次5毫升—10毫升,或采健康兔的血进行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3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5天即可。
以草代药防兔病 家兔采食的许多青饲料也是中草药,不仅具有营养丰富、防治疾病和促进生长的作用,而且长期使用不产生抗药性,可获得“花钱少、用药方便、疗效好”的防治效果,现举例说明如下。
饲养肉兔、野兔的防病措施 一、合理选择场地建舍。兔场选址直接关系到兔群的生长发育。场地要求背风朝阳、干燥、通风,取、排水方便。舍内陆面及运动场要硬化,最好用水泥混筑,并要有一定的排水坡度。有条件的提倡笼养。
换季养兔慎防腹泻 每年的春末夏初季节,正是家兔发生腹泻的高峰时期,草料的突然更换,饲喂不定时定量,过度贪食、断奶过早或断奶后贪食,兔舍寒冷潮湿等,饲料、饮水品质不良,吃了有毒植物或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都是诱发该病的原因。病兔的腹部膨大,尿量减少且呈灰白色。胃肠蠕动音增强,有时病兔呈现腹痛。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加重,病兔体温升高、消瘦,最后因脱水衰竭死亡。针对发病原因,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停喂不清洁的饲料和多汁青绿饲料,尽可能少喂或不喂,同时供给清洁的温水,还要注意保温。
主要寄生虫病 球虫病 是家兔最常见而且也是危害最严重的内寄生虫病,任何品种的兔场均易感染球虫病。球虫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到 月龄的幼兔,一般家兔在断奶前均已 %感染了球虫,感染了球虫病的家兔,食欲减退或废绝、发育停止,慢性者体重可下降 %,球虫病对养兔业是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疾病之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 疥螨病 是家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疥螨病又称 生癫 ,是由兔螨虫寄生于皮肤而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螨虫具有高度的侵袭性,一旦发病后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会迅速传遍全群,造成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制对策 防制对策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作为一个兔场所必须的综合性疾病防制对策,二是对具体疾病的具体防治方法。 综合性防制对策 当前,养兔业的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一旦发生疾病,损失不是以个体计算的。因此,我们考虑问题应该更多地考虑到群体。再说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病原体的侵入往往受到兔场整体管理水平的影响。笔者看到一些兔场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较好的,疾病就少,而一些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差的兔场,疾病就多。这充分说明了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的好坏,对疾病发生和发展以及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亦说明,一个兔场,综合防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应该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建立一套合理的防疫卫生制度,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 家兔是笼养小动物,抗病能力不如牛、猪等强,一旦发病再来采取措施往往来不及。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兔场适宜的防疫卫生的具体措施,及时做好包括清洁卫生、消毒、驱虫、免疫预防等工作。 加强兔群的健康监测。 对兔群的健康状况要进行经常性的监测,如生产水平、行为的变化、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营养、兔群个体及群体健康、主要疫病免疫体水平、消毒效果等进行监测,对不合要求的,必须进行调整,使兔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如通过对环境及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可了解环境卫生状况及免疫效果,这些均为制订严密的防疫制度和科学的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杜绝可能导致疾病传染和流行的环节。 兔子的主要疾病大多数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感染的,而环境因素又是促使发病和流行的重要诱因,因此,一个兔场最好要做到自繁自养。若为了更换种群,在种兔引入后要隔离观察,并做好必要的免疫预防。然后方可合群。控制外来人员及非生产人员进入兔场,并注意兔舍清洁、卫生、消毒和通风干燥及提供优质的饲料、饲草等。 做好免疫预防。 预防接种是控制养兔场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兔场应该制订出一个免疫接种的可行性的计划。在免疫接种前要了解兔群的健康状况、怀孕或哺乳等情况,以备补防,越是健康的兔群经免疫接种后产生的免疫效力越坚强,反之,则相反。预防接种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在免疫接种前兔场要有良好的饲养管理,使免疫兔群产生较好的免疫力。有些疾病没有疫苗可供防疫的,如球虫病。建议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抗虫药物,对预防疾病发生也甚有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