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新自由主义”系列之本质篇

 龙凤冈 2014-05-18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的方案逐渐出台,新自由主义的喧嚣声也同时响起,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

  由于在新自由主义的背后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支持,因此许多新自由主义观点在媒体上得到广泛流传。更严重的是,这些观点常常也是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号,却推销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对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造成了很大的干扰。

  应该如何认识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究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曾经产生过哪些影响?如何在实践中自觉避免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干扰?这些问题越来越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一个党员和文化战线工作者的面前。

  为此,求是理论网将推出“认识新自由主义”的系列话题,分别从本质、历史、现实、对策等方面,向读者揭示新自由主义的来龙去脉和真正面目,从而自觉抵御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袭,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在系列话题的第一期,我们首先通过分析新自由主义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的各种政策主张,看清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剥削各国劳动人民的理论工具。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三板斧

  私有化:私有产权之下的生产效率最高

  私有化是新自由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公有制天生效率低下”的偏见,新自由主义主张对国有企业和公共服务事业(如医疗、教育、公共住房、养老保险、水电媒、交通通信、文化教育)进行私有化改造。私有化的目的是为资本积累打开先前不允许盈利行为进入的空间,而在实施过程中,则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官员腐败现象。 [详细]

  市场化:政府管制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尽管新自由主义者不可能完全拒绝利用国家干预来稳定市场运行,但他们推崇“市场万能”的神话,甚至把市场失灵的现象也归咎于政府,因此强调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干预越少越好,一切服从于金融资本的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把一切推给市场、让金融资本进行统治的结果是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的衰落,以及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最终在国际和国内都造成发展极度不均衡的局面。 [详细]

  自由化:追逐短期利润的金融资本应被允许自由流动

  自由化的要求是随着信息技术和运输技术革命打破了经济活动的地理界限而产生的,主要包括金融自由化(利率、汇率)、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即所谓的“华盛顿共识”。最大程度自由化的要害,是推行私人跨国公司(尤其是金融资本)支配下的全球自由贸易和自由金融,维护美国主导下的不均衡发展的国际经济秩序。结果使得发展中国家逐渐失去自主性而沦为国际金融资本的殖民地,各国劳动人民则被卷入了一场导致工作越来越不稳定、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的残酷竞争。 [详细]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剥削劳工和掠夺资源的工具

  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实践,通过“私有化”名义的巧取豪夺、“市场化”名义的过度剥削和“自由化”名义的对外掠夺,最终形成了“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这一对西方垄断资本来说相当美好的局面。而且,随着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西方垄断资本相对于国内雇佣劳动者的强势地位更加巩固,从而更有可能收获丰厚的利润。

  实施新自由主义给世界发展造成的巨大灾难清楚地告诉世界人民,新自由主义不过是西方垄断资本对世界各国劳动人民进行剥削和掠夺的有力工具,所谓的自由不过是资本的自由而非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所谓的“现代最完美的资本主义制度”既没有提高效率,也没有实现公平,仍然不过是以世界多数人的贫困和不发展为条件去实现少数人发财致富的资本主义旧制度而已。 [详细]

【相关阅读】

  金融化:短期利润的统治

  过去30年中,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被放大,导致了经济与资本的高度金融化,以及资本主义从工业资本主义演变为金融资本主义。一旦金融业为追逐利益而放弃自律,背弃维护金融与经济稳定的公共责任,而公共监管又严重缺失时,金融资本的过度膨胀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这就是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 [详细]

  在1960年代,美国金融家与制造商之间的冲突还经常浮现,但在1970年代,这样的冲突大部分消失了。大的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金融化,甚至它们参与生产时也是如此(比如汽车行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利益通过给后者优先购买股票的权利而得到融合。股票价值而非生产本身成为了经济活动的指路灯。简单地说,新自由主义意味着对一切的金融化。国际市场上金融交易的日流通总量,从1983年的23000亿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130万亿美元。去除管制则使得金融体系变成一个通过投机、掠夺、欺骗和盗窃来进行再分配活动的主要中心。 [详细]

  全球化:一场“冲向底线”的竞赛

  资本在全球流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活动,造成了各个发展中国家在工作条件和劳工权益上竞相降低标准,形成一场“冲向底线”的竞赛。欧美发达国家大量雇佣移民工人的行业、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集中反映了这一趋势,强迫性劳动、使用童工、工作时间过长、无报酬加班、职业伤害和职业病、体罚、性骚扰、工资过低等问题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血汗工厂”问题。 [详细]

  华盛顿共识:给发展中国家的一颗糖衣炮弹

  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把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系统化,形成“华盛顿共识”,并用于指导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调整与改革,新自由主义从此进入到发展的巅峰期。

  “华盛顿共识”极力主张贸易、金融、投资自由化,要求发展中国家敞开国门,放松对外资的限制,降低或取消各种贸易壁垒,为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扫清制度障碍;极力主张国有企业私有化,认为公有制是效率低下的根源,国有制是对自由的限制和否定,要求发展中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大规模出售国有企业,用资本主义私有制“规制”世界;极力主张减少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认为市场调节可以自动实现市场均衡,要求发展中国家取消或放松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外资、金融(利率、汇率)的管制,让“看不见的手”主宰国家经济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