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桃君子 2014-05-18

谈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桃子

  高考,是高三毕业生面临的一次重大选择,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每一位同学的迫切愿望,而填报高考志愿是必须重视的关键环节。选报高校和专业志愿,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你今后的职业去向,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人生的发展轨迹。而填报的志愿是否恰当,也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录取。填报志愿就全国而言,在时间的安排上,有三种情况:一是在考试之前填报;二是在考试之后,高考成绩公布之前填报;三是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填报志愿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在这短暂的日子里,你可能由于对填报志愿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对自己的实力心存疑虑而面对众多的学校和专业时茫然不知所措。也可能被各种舆论所左右,或由于家长和教师的安排,产生了与自己的志向与志愿的矛盾。那么如何正确地填报志愿呢?我们诚恳地给你如下意见供参考。

一、填报志愿要“知己知彼”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报志愿,也要做到知己知彼。这里的”己“,是指个人的愿望、条件;这里的“彼”,是否外部的因素和信息。考生只有做到知己知彼,考虑多方面因素,作出全面分析,才能填好志愿。

1、对个人主观因素的分析
       志向与特长。填报志愿,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志向与特长。志向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当一个人对他所接触的专业感兴趣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做出成绩。所以在地质、气象、农业、语言学等很多人认为是“冷门”的领域里,也曾涌现出李四光、兰可桢、袁隆平、王力等许多做出巨大贡献的专业学者。因此考生选择了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就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高低是决定高考能否成功,院校能否录取的关键。考生要根据自己成绩的高低,来确定填报志愿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客观地分析本人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以至全市所处的位置,分析自己再分析哪几门学科是自身的优势,哪几门是相对劣势,以本人的总分和相关科目成绩作为填报志愿的主要依据。
       思想治品德。考生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也是高校考察的重要内容。考生的学年评语、所受过的奖励或处罚等等,都会受到院校的重视。少数具有特殊性质的院校,如军事、公安、政法等等,对考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
       身体条件。在身体条件方面,1998年度修订的《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规定了12种疾病或缺陷不能录取有关专业。考生要认真对待体检检查,根据体检结论,对照体检标准,看自己能报什么专业,不能填报什么专业,切忌填报限考专业,以往有个别考生在体检时,弄虚作假,侥幸进入高校,入学后经学校体格复查,因身体状况不适应而被退学,造成了遗憾,这要引以为戒。
2、对外部客观情况的分析
       招生政策、规定。考生要熟悉和了解招生政策、规定,如《招生简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等,了解有关招生改革和政策调整内容,了解录取批次和志愿填报的办法。了解有关院校的基本情况和特殊要求,如院校对考生的视力、身高、相关科目成绩等方面的要求。考生填了志愿必须符合政策规定,否则就会影响到正常录取。
       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自1996年普通高校全面实行招生“并轨”后,考生一律缴费上学。各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省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收费标准。如江苏省收费标准本科生每生每年2600元,专科生每生每年2300元。有的专业,如艺术类的大部分专业每生每年需4000元左右。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既要考虑本人的愿望,也要分析家庭经济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当然,高等院校也采取了奖、贷、助等多种形式,对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在经济上予以资助。
       院校和专业情况。考生录取的专业与毕业后的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慎重对待。考生应尽量多的了解院校的社会声誉、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奖(货)学金的设置等;了解所要填报的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发展前景,以及这些院校和专业在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报考情况等。这些信息可以从有关院校的“招生简章”、“院校介绍”以及一些资料中获得。多了解情况,选择的范围也会更广,如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专业,科研实力就很强,拥有十多位博导,又是国家重点学科,就业情况也很好。如果考生对专业的选择有了“超前意识”,考虑到将来的发展趋势,就能在以志向定志愿的前提下,克服一味随大流,追“热门”的倾向。这里特别是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教育部于19987月公布了调整后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旨在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克服原高校存在本科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的状况。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将执行新目录。专业种数由原504种减少至249种,这样既有利于考生选报专业志愿,也利于其今后的学习深造。
3、找准填报志愿的出发点
       分析了自身的实力,了解了各类招生政策和信息,你还要确定自己填报志愿的基本出发点。从多年的录取情况可以看出,有的考生以考取为目标,对于院校和专业不是太挑剔,因此选择的范围比较广;有的考生一心要进入名牌大学,对院校的专业均服从;有的考生为了上一个理想的热门专业,宁愿到一些不太知名的学校。因此,考生地填报志愿前,要找准自己的出发点。一般来说,成绩优异的考生可以“随心所欲”,满足个人志向和爱好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也要避免“撞车”,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而考试的临场发挥如何也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对于大多数上在中等状态的考生而言,就不能一味地求名牌,挤“热门”,而要兼收并蓄,作多种选择,力争为自己赢得一次难得的入学机会。

二、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
       高等院校和专业的设置以及招生计划的制定,从宏观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个人的兴趣、爱好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依据,但在考虑个人需要时,不能不顾国家的需要,如果个人的兴趣爱好脱离了社会的需要,个人发展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应该说,在我国,选拔、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促进个人全面和谐发展是一致的。考生应以社会为中心,踊跃填报国家急需人才的专业,同时兼顾个人的愿望,这样个人也才能在今后有更多的发展机会。随着知识经济、知识创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生要切实转变升学观念,正确对待高考。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是为了提高人才的素质。199911日实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等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这也需要广大考生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来对待高考升学。
2、正确处理好“我填志愿”和“他人指导”的关系
       升学志愿表明考生今后从事职业的方向,应当由考生本人确定,其他人不能包办代替。但同时,考生也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尤其要多听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因为家长和老师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最多,对自己了解最深,最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优势、弱点如何,另外,他们也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经验。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热情关怀,悉心参谋,尊重考生选择,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考生,当考生的志愿脱离实际情况时,要耐心说服,劝说考生不要盲目攀比,要把自己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反之,如考信心不足,志愿偏低时,则要帮助其消除顾虑和不安,鼓励他们攀登高峰。
3、处理好第一志愿和其他志愿的关系
       首先要选报好第一志愿。每一批次院校都存在第一志愿。高校录取时,同批院校首先同时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当第一志愿不足时,方可录取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及至服从志愿的考生。大部分高校,在第一志愿生源比较丰富的情况下,一般就不再需要第二志愿、第三志愿考生材料了,所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填报同一院校的考生,第一志愿的低分被录取,第二志愿的高分却落选了。这几年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在80%左右,因此,填好第一志愿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二要注意保持志愿之间的“梯度”,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果没有形成从高到低的梯度,当第一志愿落空时,其他志愿就不再起作用。每年录取中,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根据这一情况,考生填报的同批院校之间应形成“梯度”,如将一般生源较好,录取分数线较高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前面,将生源较少、分数线可能低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后面,这样如果第一志愿落空,第二、第三志愿才会有较高的命中率。
       第三是慎重对待“服从”志愿。每年录取中都有一些高校需要从服从调配的考生中进行挑选。如果考生其他志愿不能录取,填报了服从志愿就可以增加录取的机会,但考生一旦填报了服从志愿,就有可能被调剂到同批次任何一所志愿不足的院校和专业去,考生必须做好思想准备。
4、处理好“冷”与“热”的关系
       人们通常把报考人数相对少一些,去向艰苦一些的院校和专业视为“冷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