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文化的视角教学汉字

 紫曦唯幂1 2014-05-18

作者:李金云 李胜利   

摘要: 来源:语文建设 2013年12期

瑞典语言学者林西莉在考察了我国的汉字教育后曾感言:“我惊奇地发现,即使一些受过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语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们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机械地进行着汉语教学,却很少加以解释。”[1]那么,在识写汉字时,这种解释该如何得体进行呢?汉字作为一套独特的文字符号系统,饱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汉字的构成如人一样,有外形和骨架、有思想和神韵、有情感和精神。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以文化的视野来理解汉字,彰显汉字的魅力与光彩,将不失为汉字教学困境的一种突围。 

一、将汉字视为形象符号,通过汉字进入特定的认知世界 

汉字是一种能够见形知意、触目会心的象形文字。《春秋·元命苞》中记载仓颉造字“穷天地之边,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可以看出汉字主要的造字手段是观物取象,依类象形,以字形折射字义。例如,“人”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一个人的剖面形象,这个人直立着,手下垂或轻轻举到前面;在“大”字里,我们看到一个人叉着腿,伸着臂,好像马上要提起什么重物,或者仅仅为了引人注目而吸足了气以显示自己的伟大;“休”字,劳动之后人倚在树边是农业社会中最典型的休憩方式;“男”字,由“田”字和“力”字组成,中国人传统的劳作方式为男耕女织,在田地里劳动的主要劳力是“男”也就不难理解了。

利用汉字形义的潜在规律,据形释义,辨析把握字的本义,了解、掌握字的引申义,这就是形义联想识字法。艾伟于1927年用“释形”和“同音”两种教学方法来比较学习的结果,发现形义联结和形声联结在初学时成绩相差无几;两星期后再测试,发现形义联结较形声联结耐久力超出三倍左右。[2]杨继本于1954年在他的实验研究中得出同样的结论:“释形教学比普通教学法在保持方面较优。”[3] 

“因义赋形”是汉字造字的基本准则,作为一种以象形为基础的“视觉语言”,汉字既在字形上使人有形可依,又有特有的认知概念贯穿其中;既有具象象形,又有逻辑抽象;既能令人见形知义,又使人品味到象外之象、言外之意。汉字教学需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把汉字的结构与汉字的构造(造字法)结合起来分析,据形释义,形义联想,加强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识字过程中,除了了解表层词义外,还需要调动已有的文化积累,进一步了解汉字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念,接受民族传统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将汉字视为思想符号,透过汉字感悟中华民族智慧 

汉字折射着东方民族的文化心灵。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人言为信,做人要讲信用。”说这话的根据就在汉字中。“信”字,左为“人”,右为“言”,汉字就是这样写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这个字左为“人”,右为“二”,两个人,意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交往的第一原则就是仁爱,而这也正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这样的符号,无不渗透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再如“美”字,上面是“羊”,下面是“大”,合起来是“羊大为美”。在古代,羊和人的生存关系密切,大羊肥羊就是美的,从这个含有中国人审美倾向的字可以看出,中国早期关于美的认识是和人的生存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汉字中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现代语言学家洪堡特指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4]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汉字与文化具有同构性。“中国人消灭汉字之时,也就是他们的文化消灭之时。”汉学家高本汉的这话并非危言耸听。 

三、将汉字视为情感符号,通过学习汉字引发诗意想象 

汉字也是表达情感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情感世界。西方有些诗人在接触汉字时,往往引起诗意的联想。美国意象派诗人弗莱彻在汉字“莫”(暮)的启发下,作诗道:“现在最低的松枝,已横画在/太阳的圆面上。”看到这个字,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观黄昏落日人的一声叹息。而另一位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更将汉字视为生命符号来对待,如他在字典中看到汉字“旦”,在旁边写道:“多么精彩的象形符号——诗之魂。”汉字饱含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丰富体验,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一个字都有着不同的风韵。看“秋”字:从禾从火,会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禾苗像着了火一样,满山遍野一片金黄。这“秋”字不正是对秋日最好的描绘吗?看到“太阳”这个词,我们仿佛感受了光明和热力,而“月亮”又把我们带到清丽和柔美的意境。金文中的“朝”,左边有“草”和“日”两个象形符号,右边是小河的象形符号,看到这个字,我们眼前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晨曦微露,太阳从小河边冉冉升起,勃发的朝日,照亮了清清的河水。这个清晨的景象就呈现在文字符号中,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再如“春花”“秋月”“故园”“他乡”“西楼”等,都包含着十分丰富、复杂的感情色彩,能唤起我们无限的思绪与遐想。这远不是以词解词所能包容的,而必须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特征和主要方面,激发情感,深入体验,展开联想,才能体悟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学习过程是形→义→音,形音之间不直接发生联系,认知过程与表音文字完全不同。我们不能仅仅把汉字当作表达概念的符号,还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汉字的形体本身也饱含情感。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因此,注意形义结合,拓展联想想象,这样的汉字教学无论对思维的发展还是促进记忆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四、将汉字视为审美符号,在现代文化生活焕发魅力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5]汉字的意美无限宽广,自不待言。汉字的音韵美也是鲜明和谐的,单读一个汉字,其音若珠玉落盘;一长串汉字连读,则可能演绎出起伏有致、令人荡气回肠的旋律。诵读吟咏一篇篇以汉字书写的美文佳作,有的清脆悦耳,有的婉转悠扬,有的高昂激越。汉字的形美古人已总结得很精当:汉字之“横”如“列陈排云”,有庄重之美;“点”如“高峰坠石”,有飞动之美;“竖”则如“万岁枯藤”,有苍劲之美。书法就是在汉字审美特质的基础上产生的独特艺术。书法将汉字多方面的审美因素巧妙结合,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线条运动的疾徐涩畅等配合,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书体,展示着汉字千变万化的风骨与神韵。北京2008年奥运会名为“篆书之美”的图标,融合了中国早期文字的特点,将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结合,呈现出优雅流动的线条和圆润流转的韵味。如游泳的图标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人体的简略代符,一人正奋力划动着双臂,极具动感,下面是水的符号,结合篆书中水的写法,以几条弯曲柔美的线条表现水的流动形态。古老的文字,在现代文化生活中焕发着新魅力。 

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汉字审美特质的把握,引导学生去触摸和感悟汉字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对汉字审美的特有感受力,亟须汉语文教学的大智慧。 

西方人称汉字为“东方模块”。对汉字的这种文化魅力,散文家余光中动情地描述道: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6] 

虽然这是一种文学性的描述,但道出了汉字文化的真谛:汉字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魂,是我们民族的生命百科全书。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天地,一个世界,一种历史,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希望与寄托。汉字符号首先是文化的忠实记录者,人们在习得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将其中的文化基因植入血脉。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汉字就是学习中国文化,就是领略民族思想和精神、深入民族的生活和历史,就是呵护炎黄子孙圣洁的心灵和智慧的大脑。从文化的视角来教学汉字,需要将汉字的识写视为智慧的学习、陶冶的学习和审美的学习,这样汉字的教学就不仅仅是语言训练的过程,更是促进生命个体成长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林西莉.汉字王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 

[2][3]转引自石海泉.汉字字形心理研究概述[J].湖南教育,1988:(11). 

[4]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 

[5]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 

[6]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魏丕一.中国现当代散文极品[C].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2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